天天看點

《玩賺比特币》——第2章 比特币原理一窺 2.1 去中心化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玩賺比特币》一書中的第2章,第2.1節,作者:李振生 , 貢曉旭 , 周天立著,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玩賺比特币

在真正開始比特币的生産和交易之前,了解比特币的原理是十分重要的。本章介紹了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特點,比特币的産生原理和比特币交易的本質等内容。

2.1.1 傳統貨币的中心化特性

從古至今,無論是中國的金銀錠、銅錢,還是國外所使用的金銀币,從貴金屬貨币到現代的紙币,這些貨币都是由統治階級制作和發行的。除了中央政府,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絕對不被準許制作貨币,這就是貨币的絕對中心化。

在曆史的長河中,政府具有供應貨币的壟斷權或獨占權,在現實中僅是壟斷金币、銀币、銅币的鑄造。在這個曆史時期,這種供應貨币的壟斷權被毫無疑問地視為主權的一個根部屬性,而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是君主才能使用的神聖權利。

貴金屬作為貨币的最大缺點是數量受自然資源限制,不便于數量調節。在商品經濟不夠發達的時代,社會對貨币的需求量少于全社會儲備的黃金總量,此時,人們可以把多餘的黃金貯藏起來,達到調節貨币數量的目的。但這種調節方式隻有在貴金屬儲備量多于商品交換中對交易媒介的需求時才有效,當貨币需求量超過金屬儲備量時就不行了。随着經濟發展,貨币需求的增加速度遠遠超過了黃金的生産速度,使得黃金無法繼續承擔貨币職能。這就是20世紀70年代金本位制度最終崩潰的内在原因。

在金本位制度崩潰滞後,貨币的發行就真正成了各個國家間權衡的數字遊戲,各國中央政府牢牢地将貨币地發行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極力争取着本國貨币在地區以至全球的結算支配地位,傳統貨币的中心化就此形成。

2.1.2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征,首先第一點就表現在比特币并不依靠特定貨币機構發行,每一個比特币都是使用計算得出的。或者換句話說,每一個“礦工”(見圖2.1)(指使用計算機計算比特币的人,這一行為稱為“挖礦”)都是比特币的發行者。每個礦工之間互相競争,去搶奪餘下的數量有限的比特币。關于比特币具體的産生方法,将在下文中介紹。

《玩賺比特币》——第2章 比特币原理一窺 2.1 去中心化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第二個特征,在于其交易的過程,比特币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衆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确認并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定無法通過大量制造比特币來人為操控币值。

2.1.3 去中心化得以實作的信心基礎

在傳統貨币中,我們之是以敢于使用薄薄的一張紙來進行交易,依靠的就是信用。而傳統貨币的信用是由誰提供的呢?我們通行的貨币是由有信譽的銀行發行的,基本上是由其信譽來擔保的,或者是以國家信用作為擔保。以我國為例,隻有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才具有發行貨币的權力。隻要用的人都認可,那麼我們就可以用它來交易。貨币有一定的保值特性,我把我的勞動、服務和所有的商品換成貨币後,銀行擔保在日後的某一天,我還可以用它交換回差不多等值的東西。這個保證的前提是,銀行不會濫發新的貨币以及大家都信任貨币的信用。

貨币的價值是如何存在的?貨币的流通又是如何産生的呢?本來貨币的價值就來自信任、持有和流通。流通又是基于對其價值的信任。是以,信任是第一要素。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征強化的這種信任,在塞普勒斯銀行事件和各國普遍貨币超發後,其價值被放大了,因為比特币的這種信任是建立在嚴格的數學模型基礎上的。金本位,或者國家對貨币的強迫信任,似乎在這個小圈子裡被抛棄了。

不同于國家的法币壟斷,網際網路p2p的技術和去中心化思想,使得比特币得到了異乎尋常的信任。這種自發自願的信任就是比特币真實的價值。而比特币背後的一整套技術架構和思想架構,杜絕了以上貨币使用者對國家或者政權的不信任,及可能利用權力來攫取私人财富的可能。在現代社會,人們最為信任的,除了自己的父母之外,恐怕就是複雜的數學了,而比特币正是利用這種現代人對于技術的信任,來建構了自己作為貨币的信任體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