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之光 第二冊》一一10.1 羅卡爾角的夕陽—— 葡、西的殖民時代(1)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出版社《文明之光 第二冊》一書中的第10章,第10.1節,作者:吳軍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文明之光 第二冊

人類早期的文明,除了印度的文明之外,都出現于大約北回歸線(大約23.4 度)到北緯35 度之間的地區,因為這些地區氣候适宜,有利于人類生存和生産,再往南又太熱了。從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四世紀大約一千年裡,除中國以外的地區,人類文明的中心是環繞地中海而出現的。如有機會到一個世界性(而不是地區性)的博物館看一看,你會發現在那一千年裡,最好的文物都來自于希臘半島、亞平甯半島、北非、中東和土耳其地區,而人類古代最活躍、最先進和最有創造力的思想、科技和藝術也是出現在上述地區。可以想象,生活在地中海氣候下的人們在解決了溫飽後,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就會有心情去思考、讨論和創造。而在寒冷的北歐或者西伯利亞地區,人們首先考慮到的隻能是溫飽問題。

圖像說明文字

圖10.1 這是儲存在柏林佩加蒙博物館的佩加蒙神廟(中東地區出土,希臘風格),和雅典的帕特農神

接着,歐洲進入持續近千年的中世紀,這是一段人類發展出現停滞乃至衰退的曆史,雖然說起來在那段時間裡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等到了文藝複興時期,還是地中海邊的意大利最先開始複興,除了氣候條件外, 地中海還是海陸交通的要道,是以,意大利的各個城邦為後來的歐洲培養了大量的航海能手,比如哥倫布和亞美利哥。但是,在大航海時代, 最先崛起的不是意大利,反倒是地處歐洲邊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有些時候,越是交通不便利的地區越是出商人。比如浙江的溫州,地處偏遠, 迫使那裡的人們從古至今都出門經商。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是一樣,這兩個國家交通最不便利,是以最有動力去尋找通往亞洲的新航線。結果他們不僅找到了新航線,還順帶中了頭彩— 發現了廣袤的新大陸。加上教皇的支援,他們一度瓜分了世界。這些我們在第一冊“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一章有過介紹。

16 世紀上半葉,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後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而且這些财富的積累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完成了,這在人類曆史上非常少見。那麼葡萄牙和西班牙又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我們不妨看看它們财富的來源。

過去受階級論的影響,說到殖民時代,便有一種錯誤的觀點,即歐洲人的财富(或者至少是資本原始積累)是靠掠奪殖民地得來的。的确,歐洲早期的殖民者非常殘暴地掠奪過新大陸的原住民,但如果隻是沿着這個思路去尋找葡、西兩國的财富來源,就會誤入歧途了,反而搞不清楚它們擷取财富的真正途徑。

與整個殖民時期歐洲人通過創造而獲得的總财富相比,掠奪來的财富隻占非常非常小的比例。原因很簡單,新發現的大陸原住民沒有多少财富可以掠奪。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崛起時,雖然它們名義上擁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整個美洲,但是真正殖民的領土并不多,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的一百年裡,葡西兩國殖民者的足迹所及不足百分之五的土地,即使踏足過的那些土地,大部分也沒有開發。歐洲人在非洲和北美早期建立殖民點的目的,是作為航海和繼續探險的橋頭堡,以便到達東方開展貿易, 而掠奪當地人倒在其次。南部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地地區,當時經濟非常落後,大約相當于中國商朝之前的水準,瑪雅文明直到被西班牙人滅絕時, 也沒有進入到青銅時代。在石器時代的文明條件下,人類創造财富的能力是非常低的,即使掠奪,也掠奪不出多少财富。當地土著人所珍視的獸牙、羽毛和貝殼,到了歐洲根本不值錢。葡萄牙人即使把非洲西海岸土著人曆代積攢的全部财富搶走(其實隻有少量的金銀有價值),恐怕都不如達·伽馬從印度帶回的幾船貨物值錢。在所有殖民者中,隻有西班牙的皮薩羅在滅亡了印加帝國後掠奪了相當數量的黃金,據說這筆黃金有一萬三千磅2,大約6 噸,其他的殖民者并沒發現當地土著人藏有大筆的财富。然而,即使是皮薩羅的這次掠奪,所獲的黃金也不過是後來西班牙人黃金開采量的百分之三左右。

既然掠奪不是主要的财富來源,那麼葡萄牙和西班牙何以能在短短的幾十年裡積累起巨大的财富?這裡面另有原因。在大航海時代,葡、西兩國财富的來源是不同的。

先說說葡萄牙,它絕大部分的财富來源于東西方之間貿易帶來的暴利。葡萄牙從15 世紀初便開始嘗試航海,在1498 年達·伽馬到達印度前, 葡萄牙人已經在西非經營了半個世紀,雖然在當地大肆掠奪和尋寶,但并未給國家帶來真正意義上的财富。葡萄牙的發迹,是在達·伽馬繞過非洲到達印度并帶回香料以後。葡萄牙人在同阿拉伯人争奪亞洲香料市場時獲勝,并且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裡壟斷了歐亞之間利潤最豐厚的商品貿易。我們在“大航海與地理大發現”一章講到過,當時亞洲的香料和中國的瓷器在歐洲的價格是産地價格的上百倍,隻要帶回幾船香料或瓷器,賣掉以後掙的錢,就抵得上很多歐洲國家當時一年的gdp 了。現在已經無法得知當年達·伽馬的印度首航給葡萄牙帶來了多少利潤, 但是所有關于那段曆史的記載,史學家們都是用“豐厚”和“巨大”這樣的字眼(massive,immense)來描述的。在理查德·沃斯(richard worth)寫的《達·伽馬傳》3 中,他估計那批貨物在當時已經價值百萬,相當于10 萬盎司(3 噸)的黃金,這對葡萄牙人來講一定是個天文數字。一個半世紀後“哥德堡号”沉船事件則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當時東西方貿易利潤之豐厚。

1 .在大洋的東岸,緯度三十五到四十度左右地區,由于受季風的影響,冬暖夏涼,氣候宜人, 因為地中海處于這個緯度範圍内,是以這種氣候被稱為地中海式氣候。地球上隻有很少的地區有這種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