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才子以菩薩自居,常與名人争吵,還動不動打架:我就是佛

自古以來,盡管人們未必盡心神佛,但總其存了一份敬畏之心。但是,民國時期,有位研究佛學的學者,時常以菩薩自居,甚至還公然表示,自己便是佛的代表。

一、棄軍入佛,以菩薩自居

每個少年,都曾有過一個立志報國夢,熊十力也是如此。幼年随兄讀書,14歲變毅然從軍。那時候的中國,正被列強欺淩,熊十力一面感歎清政府之無能,參加衆多革命團體,一面憎恨列強,渴望一朝雪恥。

1917年,熊十力參加著名的“護法運動”。準備充分,他們依舊以失敗告終。自此之後,熊十力決定放棄從軍,研究哲學。有人認為他是為了躲避失敗,也有人說他不過如魯迅先生一樣,換個方式繼續愛國、救國。

民國才子以菩薩自居,常與名人争吵,還動不動打架:我就是佛

在研究哲學的路上,熊十力也常鑽研佛學。世人都說研究佛學之人,超然物外,不願與人相争,但熊十力絕對是個例外。

曾經,陳獨秀在公開場合以安徽人身份,貶低湖北學人。身為湖北人的熊十力哪裡能忍,他發奮圖強,暗暗與陳獨秀較勁。陳獨秀提倡新文學,他便讓自己紮根舊文學之路。

當然,從這個角度來說,熊十力也有得有失。他錯過了成為最早先進分子的機會,但也是以成了北大的老師。

民國才子以菩薩自居,常與名人争吵,還動不動打架:我就是佛

來到北大之後,熊十力倔強愛争的心思依舊如故。和他吵過架的名人比比皆是,馬一浮、蒙文通、梁漱溟……

梁漱溟晚年時曾經提起,當年與熊十力吵架,真可謂酣暢淋漓,想來佛學上的大家,他必得算一個。

二、為“佛”争吵,老小孩打架

不過,要說與熊十力吵架最兇的,還要算馮文炳。馮文炳,著名小說家,人們喜歡稱呼他的筆名“廢名”。

他本不是研究佛學之人,隻因與熊十力是鄰居,受影響心血來潮研究佛學。初做研究之人,最喜歡找人讨論,馮文炳亦是如此。

民國才子以菩薩自居,常與名人争吵,還動不動打架:我就是佛

他經常找熊十力探讨佛學,剛開始時,他言聽計從,畢竟自己半路出家。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再遇上了解偏差,他不再相信熊十力,而是堅持己見。

兩人吵到無話可說時,馮文炳便會說:我代表佛,你反對我就是反對佛。
可熊十力也毫不示弱,區區學了幾天之人,竟敢說自己代表佛,于是他也大喊:我就是佛,你才是反對佛!

如此一來,兩人的争論更無結果。

世人都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但是到馮文炳與熊十力這裡,既然争論得不出結果,那便打一架。有一次,他們的打架日常恰好被朋友看見。

民國才子以菩薩自居,常與名人争吵,還動不動打架:我就是佛

兩個大男人,如小孩一般扭打在一起,互相卡住對方的脖子,全然說不出一句話。朋友剛想把這兩人拉開,卻見他們自己松了手,互相撇了一眼,朝兩個方向走開。

衆人皆以為,打架過後,兩人即便不是不再來往,也絕對會冷戰幾天。然而,就在第二天,馮文炳與熊十力又走在一起,有說有笑。

為佛打架,已經成為馮文炳與熊十力的日常,既不影響感情,亦能鍛煉身體。但這樣的行徑,絲毫不像學者,倒像幾歲的孩子。

也怪不得,旁人要稱呼他們為“老小孩”。

民國才子以菩薩自居,常與名人争吵,還動不動打架:我就是佛

三、達官貴人,不留情面

如果說與名人争吵,與朋友打架,是熊十力的肆意任性,那麼面對達官貴人時的不屑,便是他的風骨。

在那個年代,文人的社會地位雖高,但到底時弱書生一個,哪裡能比得上豪門顯貴與軍官司令。但是這些所謂達官貴人,在熊十力眼中,一文不值。

民國才子以菩薩自居,常與名人争吵,還動不動打架:我就是佛

每每有人來請他出山,不管對方身份如何高貴,不管對方許諾何種厚利,他總會一點不留情面将來人罵走。蔣介石跟前的紅人徐複觀,被他罵過一次之後,一生不願再見。

可見,熊十力不僅有吵架的本事,更是罵人中的高手。正是因為熊十力的這等氣魄,北大學生都對他欽佩不已,絲毫不敢再課堂傷有所怠慢。

在當時,北大選聘教師,需要征求學生意見。是以,在北大的課堂上,老師鮮少與學生對着幹,一來沒必要,二來亦是擔心學生集體挑刺。但唯獨熊十力是個例外。

民國才子以菩薩自居,常與名人争吵,還動不動打架:我就是佛

隻要有看不順眼之事,熊十力張口就罵,絲毫不講人情那一套。更有甚者,要是學生惹他生氣或是經常逃課,熊十力亦會偶爾動手。

這樣罵人又動手的老師,在北大恐怕找不出第二個。但就是這樣真性情的熊十力,以一顆赤子之心,赢得了學生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