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谷雨,
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
雨,當它是一個動詞,
讀“yù”,意為水從雲下。
風從東來,
是春天的開始。
谷雨,是人在雨的倒影裡,
看見花落,聽見鳥啼,
知曉春的離開。
谷雨,是春天與我們的告别。
但不知為何,提起這個時節,我們似乎總有些模糊。谷雨,明明是春天的道别,但我們往往隻記得,它綿綿不斷的雨,潤物無聲,像無數個平凡的日與夜一樣,日子很是尋常,好像來不及感慨,春天就過去了。
我們常常以為,告别是很有力的,飽含儀式感的。但事實上,告别往往是無聲無息的。不過一個尋常的日子,下着不大不小的雨,花還開得好好的,有的人,就見了人生中最後一面。
圖|蒽子 ©
就像,我們遇見的每一個春天,也是一生隻有一次的春天。
一春花事将盡了,谷雨之後,綠肥紅瘦。
【 谷雨三候 】
一候 · 萍始生 |谷雨之後,降雨增多,浮萍開始生長。
二候 · 鳴鸠拂其羽 |鸠即布谷鳥,它的鳴聲回蕩在田野裡,催促人們播種了。
三候 · 戴勝降于桑 |在桑樹上能見到戴勝鳥,意味着蠶寶寶開始生長。
【 谷雨的詩 】
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谷雨春光曉》
圖|拟見 ©
落絮遊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
——宋·黃庭堅《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其一》
花落庭蕪綠;窗間春睡足。
——唐·白居易《春日閑居三首》
圖|空谷尋芳 ©
白雲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
——宋·林和靖《嘗茶次寄越僧靈皎》
圖|物道之華 ©
【 谷雨花簽 】
楊花落盡子規啼,願君此生常如意。
圖|清可 ©
【 谷雨之畫 】
人間暮春,花落情長。
【 百谷生 】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的雨,有聲響,是季節變幻的動靜。它“啪”的一聲打在芭蕉葉上,“啪嗒啪嗒”打在屋檐上,“簌簌”打落一樹杏花,幹脆利落,告知春的落幕。
谷雨的雨,有力量,給予土地滋養,将田野染得油亮。古語有雲:“萬物出生,華葉茂成”,它提醒着農人們,該春忙了。
【 花事了】
谷雨的花信風有三,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時候,洛陽牡丹正是盛花期。碩大繁複的花,像大唐的美人,飽含生機,元氣滿滿。
她們知道,即使春天要結束了,也不必頹喪,隻把這一季的春光,痛快飽滿地綻放。
“開到荼蘼花事了。”在佛家看來,純白的荼蘼是彼岸花,有完結之意,帶着淡淡的憂愁。
相傳宋人範鎮,每到暮春時節,便在荼蘼花架下,設宴飲酒。微風拂過,荼蘼花像白雪般紛紛揚揚,落于誰的杯中,“浮一大白”,誰便飲盡杯中酒,謂之“飛英會”。
“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楝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之尾,是春天最美的句号。
【 吃香椿 】
北京人把吃香椿,稱為“吃春”。“雨前香椿嫩如絲,雨後椿芽生木質。”谷雨時節的香椿,最是鮮嫩可口。
兒時,最羨慕院子有香椿樹的人家。每逢春天,樹上便長出椿芽,葉梗嫩綠,葉尖是瑪瑙般的淡紅。細細采了,焯水後切碎,與雞蛋攪在一起,熱油炒開,鮮脆留香。
香椿拌豆腐,亦是人們的愛,一青一白,君子食材。李漁贊它:“菜能芬人齒頰者。”梁實秋誇它,有奇香。汪曾祺說:“一箸入口,三春不忘。”吃過了,春還在。
【 谷雨茶 】
明人許次纾《茶疏》裡寫道:“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後,其時适中。”谷雨茶,經曆冬的沉澱,春的滋養,正是柔潤飽滿時,又叫雨前茶、二春茶。
中國曆史上最會生活的朝代,當是宋與明。有一年,文征明在山裡喝茶。碧綠的山色中,隐着一間小屋,他坐在窗邊,眼前是古樹蔥茏,流水潺潺。水壺剛沸時,那邊的橋上,好友正徐徐走來。
圖|清涼地兒-了琹 ©
“谷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那一天的谷雨,那一天的天清氣朗,那一天的相逢,都被他畫了下來。
人生終有一别,每一次相逢都是久别重逢。
詩人說:
“春天像一隻莫須有的手。”
谷雨,便是春天的揮手道别。
她攤開掌心,推開雲霧,
落花流水春一場。
花開花落,都有盡頭。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
今日谷雨,清風化雨,
春光未老,好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