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奇異的冷戰之花:安哥拉内戰的萬花筒

作者:項目符号

20世紀60年代,世界殖民體系開始崩潰和崩潰,亞非人民掀起了擺脫殖民統治、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浪潮。

在鐵幕兩邊争奪世界霸權的美蘇兩大陣營,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擴大勢力範圍的絕佳機會。

從非洲到中美洲,美國和蘇聯要麼培養特工,要麼親自上刀,一系列思想開明的内讧為當時動蕩不安的世界局勢增添了不少不穩定和戰争,而安哥拉内戰是幕後勢力在舞台前的一個縮影。

奇異的冷戰之花:安哥拉内戰的萬花筒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15世紀末被葡萄牙入侵,1884年至1885年在柏林會議上被指定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被葡萄牙軍隊占領了整個安哥拉,1926年葡萄牙的右翼軍事政變進一步加強了對安哥拉的控制。

1951年,葡萄牙宣布安哥拉為"海外省",并以引入白人移民和外國投資的形式逐漸加強對安哥拉的控制。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者雖然聲稱葡萄牙大陸和"海外省份"是不可分割的,但沒有給予安哥拉原住民應有的經濟和政治待遇。

自1940年代以來,安哥拉的工業和農業、基礎設施、道路、城鎮和其他方面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安哥拉土著社群由于缺乏公民身份、缺乏受教育機會和經濟發展不平衡,非但沒有從經濟增長中獲得任何好處,反而變得越來越貧窮。

奇異的冷戰之花:安哥拉内戰的萬花筒
奇異的冷戰之花:安哥拉内戰的萬花筒

在葡萄牙殖民時期,白人擁有最高的社會地位,擁有政治,經濟和其他特權。白人和土著婚姻的後裔被稱為有色人種,他們擁有公民身份,不如白人,但可以擔任不太重要的政府職位。

受過葡萄牙語教育,講葡萄牙語,講葡萄牙語的當地人被稱為"同化者",他們可以在企業或企業中擔任管理職位,但很難獲得更高的職位,更不用說政府職位了。

安哥拉土著人口的政治和經濟地位甚至更低,他們以奧斯維烏斯、姆本杜和巴剛果三個主要族裔群體為主,土著人口主要生活在農村地區,他們沒有公民身份,缺乏受教育的機會,葡萄牙殖民當局的城市化和工業化費用以貿易剪刀的形式轉嫁給土著人民, 他們自然缺乏與葡萄牙殖民當局的認同感。

由于存在政治和經濟地位上限,有色人種和同化者對葡萄牙殖民統治的不滿,由于白人移民數量的增加以及有色人種和同化者本已有限的政治和經濟地位的進一步擠壓而進一步加劇。

奇異的冷戰之花:安哥拉内戰的萬花筒

土著人民反對葡萄牙殖民統治,反對與有色人種的沖突和同化,因為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的差異。這三個民族也因為風俗文化的差異而缺乏認同感,并逐漸因為土地資源等利益而演變出不可調和的沖突。

安哥拉各民族對葡萄牙殖民統治的共同仇恨,促使安哥拉獨立運動全面爆發,各社群之間不妥協的隔閡為安哥拉獨立後爆發的殘酷暴力内戰定下了基調。

1961年,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人運)首次向争取獨立的武裝鬥争開了第一槍。該組織以姆本杜人和有色人種為中心,以安哥拉共産黨為基礎,該黨由葡萄牙共産黨扶植,并在團結其他政黨後發展起來。是以,建制初期就存在着濃厚的"莫斯科印記",如成員主要是知識分子,農村運動和農民團體一直帶着某種傲慢的偏見。

奇異的冷戰之花:安哥拉内戰的萬花筒

蘇人解争取獨立的鬥争始于葡萄牙殖民當局的強烈鎮壓和剛果人主導的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民解力量)的競争,而蘇人解也因其路線上的差異而不斷面臨分裂的危險。但幸運的是,由于意識形态的相似性,人運從蘇聯、古巴、阿爾及利亞等國的支援開始,實力逐漸增強。

與以知識分子為主的蘇人解相反,民族解放陣線的主要人口身份主要來自剛果人的族裔身份,剛果人以前稱為北安哥拉人民聯盟,其最初的想法是恢複15世紀至19世紀末存在的剛果王國的統治。其上司人霍爾頓·羅伯茨(Holden Roberts)後來放棄了單一氏族主義,轉而代表整個安哥拉人民,北安哥拉人民聯盟更名為安哥拉人民聯盟。

1960年代,安哥拉人民聯盟在吸收了一些非剛果部落部隊後,正式成立了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然而,由于其主要聲音仍然處于部落部隊的控制之下,而且解放陣線自成立以來一直處于不斷的内部沖突之中,奧丁杜人若納斯·薩文比被迫離開,成立了争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安盟)。

奇異的冷戰之花:安哥拉内戰的萬花筒

安盟是安哥拉境内三支民解力量部隊中最新和最弱小的一支,但其上司人薩文比來自安哥拉人口最多的族裔群體,具有相當大的潛力。薩文比早年前往裡斯本學習醫學,并在瑞士獲得了政治法博士學位,是安哥拉最資深的知識分子之一。但薩文比對ANP的内部上司層非常不滿,他們癡迷于道路和路線的鬥争,不善于動員群衆,認為人運沒有真正的戰鬥力。

薩文比認為,葡萄牙殖民當局把重點放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對南方的農村地區沒有影響力,大多數村莊彼此孤立,容易發展自己的力量。于是他集中精力動員農民教育,決定走農村鬥争路線,環城走。盡管安盟的軍事力量非常薄弱,但薩文比憑借其非凡的影響力在安哥拉農村獲得了一些影響力。

此外,由于安盟的軍事力量薄弱,經常有必要與葡萄牙殖民當局妥協,加上薩文比自己受過的良好教育,這使安盟在以白人為主的葡萄牙殖民軍隊中得到承認。

奇異的冷戰之花:安哥拉内戰的萬花筒

三個解放組織有着不同的綱領、路線和所代表的民族的利益,建立統一戰線是很自然的。無論是武裝部隊還是三個組織的政治影響力都不足以與葡萄牙殖民當局競争,他們有限的力量被消耗在三個組織之間的鬥争中,是以直到1974年,即安哥拉獲得獨立的前一年,安哥拉才發展出民族解放組織,更不用說具有代表性的軍事勝利了。

但葡萄牙的國内經濟受到長期戰争開支的嚴重影響,葡萄牙本身是一個小國,無法負擔沉重的軍費開支以及由此産生的通貨膨脹和貿易逆差(軍事裝備主要是進口的)。

1974年4月,葡萄牙爆發政變,新政府成立。1975年1月,葡萄牙政府與三個主要組織舉行了會談,并簽署了《阿沃爾協定》,确立了它們作為安哥拉未來政權的合法代表的地位。安哥拉于1975年11月11日正式獲得獨立。(已完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