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作者:宿夜花

就在幾天之前,許鞍華導演,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成為榮膺該榮譽的全球“首位”女導演。其中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香港電影注重商業性,唯“商業利益”是瞻,藝術對于相當一部分的香港電影從業者而言,是手段,不是目的。而許鞍華的電影,既帶有着知識分子精英視角的擔當感,又兼有女性的細膩與溫婉。一直以深厚的社會意識與人文關懷,受到業内及觀衆的贊賞。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而在這之後,由其導演、王安憶編劇、彭于晏與馬思純主演、杜可風攝影、和田惠美造型、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意外落選“主競賽單元”,這個結果無疑是讓人摸不透的。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當我們回顧這位榮譽等身的女導演的作品體系時,便會發現,頗為高産的許鞍華導演的作品品質盡管維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水準,但仍舊有一定的浮動。如果說《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桃姐》等是其将藝術性與商業性完美融合的雅俗共賞之作,那麼《今夜星光燦爛》則是其一部備受争議的作品。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影片由林青霞、林子祥、吳大維三位魅力四射的知名演員主演(盡管很多人叫不出吳大維的名字,但他在《霸王别姬》中的驚豔亮相使得觀衆記憶猶新),但在當時的票房和獎項上收獲寥寥。

電影在創作效果上雖未盡人意,但卻秉持了許鞍華一貫的創作主題:對個體命運的憂慮、無根的漂泊感與心理困境。更為值得深思的是,在主流商業片開始用“癫狂”與“過火”為觀衆制造精神麻醉劑之時,許鞍華的電影重新聚焦現實,并發出叩問:香港電影(及電影人)究竟在逃避什麼?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觀念與執行上的落差,是影片未受到大衆了解的主要原因。影片涉及到傳統觀念中的道德禁忌——師生戀、婚外情、忘年戀等“不倫之戀”。但對于影片的幾位主創而言,這種“道德禁忌”也與他們的其他代表作,形成一種呼應。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林青霞飾演的女大學生杜彩薇,戀上林子祥飾演的教授張英全,卻礙于流言蜚語、世俗枷鎖的束縛,成為了兩人之間的一段傷疤。試圖通過社工的工作釋懷傷痕的杜采薇,在負責吳大維飾演的問題青年張天安的案例時,卻與其墜入愛河,最終卻發現自己20年的時間愛上了一對父子。

注:影片的故事,可以窺測到日後許鞍華的代表作《男人四十》(梅豔芳、張學友、林嘉欣)中的情節。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影片多少也蘊含着許鞍華的生命經曆中一些微妙的個人情結。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許鞍華的意圖很明顯,通過20年的時代變遷與社會議題,去思考一些身份認同與未來憂慮。最為直接的是——杜采薇與張天安的愛情,陷入了一種道德上的尴尬局面,杜采薇在其“社工”的社會職位、“父親的情人”、“自己的女朋友”的多重身份交疊下産生了“錯位”。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盡管,用戲劇化、奇觀式的“愛情故事”呈現身份的錯位、前途的憂慮略顯牽強。但許鞍華借角色之口(爾冬升飾演的大學教授)透露出對自我及其他香港電影人的叩問,是發人深思的(片中女主角杜采薇對自己的愛情也一直在逃避)。

香港電影及創作者,對現實問題的“逃避”,是有多方面因素的。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一方面,商業市場的規律,決定了取悅、讨好觀衆是最簡單、直接的擷取票房方式,過分嚴酷、深邃脫離了觀衆審美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是“吃力不讨好”的; 另一方面,實用主義,成了小知識分子明哲保身、中庸保守的處世之道(見片中林子祥的角色),縱使心懷理想,卻隻得在現實層面做出最實際的選擇,很多導演“不敢說”也“不想說”很多嚴苛的話題。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許鞍華借角色的台詞同樣也是表明了一種創作态度:“既然選擇了自己的理想,就要全力投入、堅持到底,這個世界上始終都要有人做點有意義但是沒結果的事。”

從《瘋劫》、《撞到正》中的民俗元素與文化反思,到《投奔怒海》、《客途秋恨》中家國夢斷的宏大叙事,再到《女人四十》、《桃姐》中對生老病死、人生哲學的感悟,許鞍華的作品雖然并未如王家衛那般作者化個人風格強烈到極緻,也不如成龍電影那般通俗化在大衆傳播方面無可比拟。

《今夜星光燦爛》:香港電影,究竟在“逃避”什麼?

但總歸在兼顧創作尺度、大衆喜好、個人風格中有着不錯的平衡,《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桃姐》、《黃金時代》、《明月幾時有》,六度榮膺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導演,成為紀錄保持者。

《第一爐香》會給觀衆帶來怎樣的觀影體驗?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