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racle性能優化與診斷案例精選》——1.2 京師磨練,轉眼已曆十二載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出版社《oracle性能優化與診斷案例精選》一書中的第1章,第1.2節,作者:蓋國強 , 李轶楠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2003年4月1日,我離開原來學習生活了7年的城市來到北京,開始尋找新的機會、新的起點。

結束一份熟悉多年的工作,離開一個生活多年的城市,走向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朋友問起我當時的抉擇,回想起來感覺重要的有兩點:一是感覺遇到了瓶頸;二是做好了知識的積累。然後再有一些契機和觸發條件,就很容易做出選擇了,當然最重要的,那時候我還年輕。

在北京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我有兩個選擇的方向。一是作為一個程式員繼續做erp軟體的開發工作;二是作為資料庫管理者(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尋找一個資料庫管理的工程師職位。

機緣巧合,itpub上的一位朋友為我介紹了一份dba的工作(雖然那隻是我衆多面試的其中之一)。在非典前夕的兵荒馬亂之中,這家公司的快速響應讓我在4月17日正式上崗。而在非典之後,還有一些公司陸續通知我去複試或者考慮入職。

在這之後,itpub上幾個素未謀面的好友陸續來到北京,葉梁(itpub上的coolyl)從廣州回到北京,馮春培(itpub上的biti_rainy)從珠海回到北京,他們和我住到了一起,那所租來的房子成為了幾年間我們在北京的重要據點。我們家的技術實力空前壯大,我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個階段:黃金時代。那個時侯,很多時間在讨論與學習中度過,我們經常彼此提出值得研究的oracle技術内容探讨研究。那一段時間,進步飛快。那個時候ora-600、kamus都是家裡的常客(他們現在都是我創業上的合作夥伴),大家經常在一起打牌、讨論,甚至注冊馬甲上網吵架,那一個階段結下的朋友和友誼将永不磨滅。

在北京的最初幾年,工作之餘,我幾乎将所有的業餘時間投入到itpub的教育訓練課程中去。在itpub的創始人黃志洪(tigerfish)先生的帶領下,以教育訓練來支援論壇的持續發展,後來我也是以成為論壇的超級版主進而進入到核心團隊中。在我們最初成長的歲月裡,論壇始終在我們身邊,變成了我們永遠無法割舍的精神家園。雖然在2006年論壇最終被出售,但是那些一同成長的老朋友始終聚在那裡未曾離去。

今天回過頭去看,我想,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互相促進、共同奮鬥,是再幸運不過的事情了。

2004年,我第一次去上海,參加了oracle openworld大會,結識了來自全國資料庫領域的朋友們(如圖1-3所示)。這張照片中的朋友,在資料庫應用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個人發展,很多人當時是第一次相聚。oracle openworld一直是非常吸引人的技術盛會,在這樣一個生态圈茁壯成長。幸運的是,在今天的微信時代,這些朋友又能夠輾轉相遇,時光流轉,大家都在一起前行。

在北京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個快速成長的企業。我和北京共曆了非典,也和這個公司共曆了快速成長的整個過程。這個公司給了我寬松的工作環境、良好的同僚氛圍和足夠的成長空間,使得我能夠全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很多同僚十分優秀,在他們中間,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樂趣與成長的快樂,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工作的鍛煉、同僚的影響和自我的學習,讓我快速地成長起來,并且最終在職業上成熟起來。

《Oracle性能優化與診斷案例精選》——1.2 京師磨練,轉眼已曆十二載

在職業上成熟,獲得充分的自信,能夠清晰、冷靜、嚴謹的思考,對于一個技術人員來說尤其重要。我慶幸的是,在這家公司獲得了這些。

随着技術上的進步和發展,我的職位開始有所變化。在公司工作的5年中,我的職位從工程師到部門經理,再然後是部門總監。職位上的變化讓我開始接觸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上司和帶領更多的同僚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作為一個領頭人,你要學習如何為他人着想、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如何帶動大家共同進步與發展。在這個職位上的思考與經曆同樣讓我受益匪淺。

我并不能夠清晰地回憶起,何時建立起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的思想,但是這一習慣對我至為重要。我一直以來的習慣是,從不輕易對一件事情下判斷,哪怕于别人來說可能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有時候某個人所做的看起來似乎不可理喻的事情,了解之後總有其可原的情理。了解、寬容、不要以惡意去揣度别人,是我一直遵循的人生法則。

在我的職業旅程中,可以說oracle資料庫技術幫助我開啟了一段新的職業生涯,而社群則幫助我找到了朋友。在今天我相信仍然如此,社群和社群仍然是我們擷取知識和結識朋友的重要途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謂相遇,實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