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雲栖社群與雲翼計劃聯合主辦了首屆網際網路新兵進階線上峰會,優酷資深互動設計師帶來西戎題為“不當“乖寶”的新人設計師是怎樣成為獨角獸的”的演講。本文主要從求學經曆開始談起,接着重點講述了西戎的面試經驗,然後着重分享了入職後的心路曆程,最後對未來作了簡要規劃。一起來了解下
<a href="http://tbm.alicdn.com/dc24z3iqsvshhfbm2jc/st06c12hd3kpaf9klsu%40%40ud.mp4">視訊點選</a>
十餘載寒窗,一朝邁入社會,翹首以盼中結束的學生生涯往往也是各種糾結的開始:目光轉向同學手中斬獲的各種offer,無人問津的不甘與無奈誰人能懂;帶着歡快的心情走向工作崗位,現實中激烈的競争卻讓自己處處碰壁。
又是一年畢業季,作為it新兵的我們或許該學些什麼?本文主要從求學經曆開始談起,接着重點講述了西戎的面試經驗,然後着重分享了入職後的心路曆程,最後對未來作了簡要規劃。
求學經曆
<b>帶着夢想從川蜀走來</b>
<b>大學畢業</b><b></b>
大學就讀于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學習工業設計專業,擔任班級團支書,也在團委組織部社團工作,平時和大家一樣,看書、逛設計論壇
、聊天,大學對我影響較深的是在大學氛圍中使我成為一個有目标、有規劃、有想法的人,在大三我帶着稚嫩去深圳畢業實習,在實習階段用優秀畢業設計交了畢業答卷。

<b>研究所學生一年級</b><b></b>
<b>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b>
為了不使自己變成沒有目标,沒有方向,沒有規劃的人,我在川渝兩地火力全開尋找實習。為成都一份實習機會等待兩個月後毅然放棄,在全國範圍内尋找實習,最後定在了北京。為了督促自己思考,我開始公衆賬号的寫作,一篇篇文章都是自己的積累。
帶着經驗和收獲回到學校,我在校舉行工作坊,帶着師弟師妹用design thinking來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也是機緣巧合,确實有一些學弟學妹走上了網際網路的道路,如果你周圍有這樣的師姐師兄,記得抱住大腿!一手的經驗非常寶貴。
我自己的感受是,有想法比有方法重要,有目标比有想法重要。以下是小夥伴們重點關心的幾個問題:
1.
在大學中的社團經曆重要嗎?我的回答是,如果自己擅長就去做。
2.
你是怎麼跨專業找到實習的?怎麼挑選實習?用心積累作品,把自己的想法注入作品集的表達中;找适合自己的實習。
3.
你覺得實習對之後的校招有幫助嗎?有,但幫助最大的不是項目經曆,而是對團隊合作和工作流程的了解。
面試經曆
<b>從二十人中突出重圍</b>
參加阿裡巴巴校招,重慶/ 成都都沒有互動設計崗位,那我就去西安參加面試,畢業預答辯的第二天帶着履歷,帶着作品集,帶着夢想,北上面試。
當我被告知内推計劃落空,隻有從頭開始面試。兩輪電話面試+群面+一面+二面+hr面=六面。
我為什麼會拿到offer?并不是因為我的專業有多麼突出,可能是在價值觀上與阿裡比較相符,因為我實習經驗的積累,以及期間收獲的一份份友情。
以下是小夥伴們關注的幾個問題:
你認為校招期間最困難的是什麼?時間安排,多任務協調。(早做規劃)
别人都有很多的項目經驗,我是平凡的學生,怎麼辦?每個人的個性和特點都是最珍貴閃耀的,充分準備,展示自我。
在面試中我總是很緊張怎麼辦?我叫“不緊張”,多練,多面。(群面&workshop)
工作經曆
<b>那些打不倒我的都将讓我強大</b>
入職阿裡,我來到了蝦米音樂。還沒回過神來,我就開始了忙碌的加班,初入職場非常慌張,我花了好久時間才适應過來,那段時間被工作添的滿滿的,好在有前輩指點做心理建設,我可以跟前輩講述自己的擔憂,前輩們給了我很大啟發,于是我決定腳踏實地,從手做起,制定了自己的成長計劃,我開始記錄每天自己做了哪些事,做這些事的優勢,在團隊中做了什麼事,團隊的哪個夥伴做的事我覺得非常不錯,我都會一一記下,三個月後,我會發現自己經曆了非常多的事情,也成長了許多。
我發現軟技能+硬技能才是自己的核心技能。業務方面一定要腳踏實地,一定是把每一次業務當作對自己的考驗,認真對待;專業方面對元件的探讨和互動跳轉的探讨,甚至是對需求的探讨都要盡心盡力;團隊方面要注意溝通,分享和溝通是一個系統工程;個人成長方面,公衆号一直在寫,積累了很多文章。
入職後,我越來越重視價值觀和文化,我越來越覺得“做比說重要,想比做重要”,不要玻璃心
相信自己可以拿到結果。
同樣,入職方面也有夥伴們關心
的幾個問題:
你認為工作和生活應該怎麼平衡?做好個人時間規劃,工作量大的時候要懂得放松。可以去聊天、旅遊或運動等。
現在想對剛工作時候的自己說什麼?别慌張,再仔細點,保持自己獨特的觀點,你做的很棒!
工作以來,你覺得自己成長最大的部分是什麼?熟練拆解問題,用升維思考價值,用降維解決問題。
我也帶給大家一個設計師技能小貼士,随着入職時間越久,核心競争力靠軟技能的比重就會加大。
那麼,我們該怎樣自學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學什麼?(工作、興趣)
從工作入手,什麼不會學什麼;從興趣入手,對什麼感興趣學什麼。
2,怎麼學?(兩種方法)
倒逼産出(教就是學);實踐。
3,怎麼監督學習成果?
學習小組(抱團監督);制定目标(自我監督)。
這種結構的知識越靠近頂層(模式、概念、理論、思維)越少越穩定越有價值,越靠近底層(方法、趨勢、工具、)越多約不穩定而且更新很快,很多同學迷戀最新的工具和方法,其實最新的卻越容易成為過去的不如花多一點時間在頂層知識的學習上。
<b>擁抱變化,接受挑戰</b><b></b>
我從蝦米音樂來到了優酷,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走進設計圈,感受設計的方方面面,走出設計圈,關注廣博的大世界,有剝離感可能更有助于做設計。
我總結,要有文化打底,包容開放;從更高的視角看待問題;從更周全的角度思考問題;從更細節的地方解決問題。
以下也是我為小夥伴解答的一些疑問:
怎麼才能積累文章?有想法随時記下來,碎片化累計,結構化産出。
選擇一家公司的時候什麼是你比較看重的?文化和價值觀。
未來規劃
<b>尋找自己的阿裡味兒</b>
我一直在路上,希望自己更加自律,更加主動,學會自我溝通,制定計劃,提高專業修養(硬技能),還要注意回饋社會,尊重自己,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最後兩個問題,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做職業規劃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規劃自己做,否則就有人幫你做。
怎麼看待做公益這件事?被肯定+回饋社會=完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