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冬的“長津湖戰役”,可以說是整個抗美援朝戰争中,最殘酷的戰役之一。
根據1988年公布的官方資料顯示:長津湖戰役中,第九兵團戰鬥傷亡人數為21000多人,其中陣亡7304人;凍傷傷員30732人。戰鬥傷亡人數加在一起,還沒有凍傷傷員多!總減員達52000多人。
不過,這個資料還不一定就是最準确的,因為在後來的一些書籍、史料中,其資料還存在一定的偏差。
比如在國防大學教授徐焰的《第一次較量:抗美援朝的曆史回顧與反思》一書中,就記載了:長津湖一戰,光是凍死的志願軍戰士就達4萬多人,戰死1.1萬人,合計減員56000多人。
當然,美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根據美軍戰後公布的資料顯示:陸戰一師從10月26日到12月15日,其陣亡人數為604人,傷重死亡114人,失蹤192人,負傷3508人,戰鬥傷亡總數為4418人,另外還有7313名非戰鬥減員,主要原因是凍傷和消化不良。
如果再加上陸戰七師和南北韓軍隊,那麼其整個傷亡和減員人數大概在14000人左右。
事實上,在當時的長津湖戰役中,我第九兵團15萬人,是完全有可能全殲美軍陸戰一師2萬多人的。
但由于當時天氣情況實在太過惡劣,加上我志願軍部隊又嚴重缺乏禦寒設施,以及充足的後勤補給,是以才沒有實作全殲陸戰一師的預定目标。
但這場戰役,卻粉碎了美帝國主義飲馬鴨綠江的美夢,并一舉扭轉了北韓戰局。
是以總的來說,我軍還是取得了總體上的勝利的!
但就是這樣一場經典的戰役,除了現在熱映的《長津湖》外,在很多關于“抗美援朝”戰争題材的電影中卻很少提及。
比如我們熟知的《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等等,都沒涉及過“長津湖”。
其實,不僅是中國,就連美國方面,也很少提及當年這場殘酷的“煉獄之戰”。
對于中國來說,從總體戰略上可以說是勝利者,但從具體的戰術層面來說,可以檢讨和吸取教訓的地方實在太多。
而對于美國來說,他們自然也能稱自己創造了“奇迹”,那就是:在數倍于己的敵人面前,他們幾乎是“全身而退”,保留下了最大的戰鬥力。
但在美軍陸戰一師的戰史上,從來就沒有連續撤退一百多公裡的“屈辱曆史”,而且整個美軍在聖誕節前飲馬鴨綠江的宏偉計劃,也被我人民軍隊撕得粉碎。
是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美雙方都幾乎不怎麼提“長津湖”。
不過,在十幾年前,卻有消息說:美國好萊塢準備投資1.3億美元,以當年長津湖戰役為題材,力邀曾在1990年憑影片《全面回憶》榮獲奧斯卡最佳特效獎的著名導演——‘艾瑞克·布萊威格’執導,還邀請了多位國際大牌影星出鏡,拍攝3d大片——《嚴寒17日》。
不僅如此,當時南韓方面還承諾對該片提供各種裝備、武器和拍攝現場,其軍隊也會給予全方位的協助。
這部影片說是從2010年開拍,2013年上映,但迄今為止,這部影片卻還是一點消息都沒有。據網上說是拍到一半就停拍了!
那麼,這部電影為什麼會突然停拍了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拍攝這場戰役的難度實在太大;
這一點可以展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戰争場面的鋪設、演員的素質、武器裝備的選擇安排、曆史情節的真實度等等。
其實這一點,看一下最近熱映的《長津湖》就知道了!其無論是戰争場面,還是特效等等,都非常的壯觀,其拍攝難度非常大。
第二、出于當時國家環境因素的考慮;
畢竟當年美國人在這場戰役中實在是太丢面了!
陸戰一師,作為美軍中一支自建立以來就未嘗敗績的“英雄部隊”,長津湖一戰,竟然被我志願軍打退百餘公裡,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
是以,不繼續拍下去也許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當然,這些也隻是筆者的猜測而已,并非準确答案!
其實不僅是美國,網上有些人認為中國也沒必要去拍“長津湖戰役”,而主要原因就是在這一戰中,我們并沒有占到什麼便宜;此外,有些人也對整個北韓戰争存在着各種聲音。
但筆者始終認為,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60多年前的事情,畢竟在那個時候,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國家未來發展的走向。
再說,“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我們看待曆史,不能僅以當下的眼光去看待,而是要結合當時曆史的真實情況,否則得出來的結論,就是不準确的,甚至是錯誤的。
抗美援朝,是一場毋庸置疑的——立國之戰。
而長津湖戰役,雖說我軍占據了地理和兵力上的優勢,卻未能全殲美軍陸戰一師,讓敵人有計劃、有接應地撤退了,但事實證明:我志願軍官兵在極度嚴寒和饑餓中,憑借着“小米加步槍”,打出了軍威和國威,更打出了令萬世矚目的英雄主義氣概。
以至于在戰後,美軍參戰司令官、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少将都曾為此感歎道:“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人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