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dobe SiteCatalyst網站分析權威手冊》一1.3 SiteCatalyst是怎麼工作的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adobe sitecatalyst網站分析權威手冊》一書中的第1章,第1.3節,作者【美】adam greco,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adobe sitecatalyst網站分析權威手冊

和大多數的網站分析産品一樣,sitecatalyst也使用基于浏覽器cookie的方法收集網站通路者的行為資料。使用javascript和相關技術,這些網站通路行為資料會源源不斷地從通路者的浏覽器發送到adobe的資料伺服器,這些原始資料資訊将在這裡接受加工處理。處理後的資料資訊能夠在sitecatalyst使用者界面的報表中展示或者導出供其他報表工具使用。在sitecatalyst使用者界面上,使用者能夠使用報表知曉網站上的某些特定的通路行為發生的頻率,然後還可以将這些行為分解為更多的細節,這就使得網站的所有者能夠更好地了解網站的狀況,了解網站上哪些功能工作正常,哪些還存在問題。sitecatalyst還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機制,它能夠讓使用者了解網站通路者完成網站操作行為的順序,這對網站的架構設計人員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資訊。在大多數組織機構中,網站分析資料将和反映該組織其他功能子產品狀況的資料一起整合到符合組織内部規範的标準報表集和功能闆中,然後将這些報表集和功能闆一起送出彙報給組織内部的各個部門。這種彙報形式的目的包括:跟曆史資料相比較展示網站經營維護工作的進展,為下一步的決策行為(通常是改變網站的外觀結構或者是改變通路者完成某一網站功能的流程)提供資料支援。sitecatalyst有很多方法能夠做到收集和彙報通路者的網站通路行為,在本書中,你會跟我一起探索所有的這些方法;sitecatalyst能夠生成各種各樣的報表,在本書中,你也會跟我一起讨論這些報表的案例。

如果你後退一步,審視整個營銷技術生态系統,你會看到sitecatalyst筆直的矗立在網站分析領域。如果你在網站分析領域工作,你會聽到這些術語:點選流資料(click-stream data)、客戶的聲音(voice of customer)、客戶體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會話回放(session replay)、網站熱圖(heat maps)、個性化(personalization)、測試(testing),等等。以上的每一個技術都回答了關于網站通路行為的不同問題。通過adobe數字營銷套件中的其他産品和genesis生态系統,sitecatalyst能夠同前面提到的那些技術進行內建和資料分享,sitecatalyst實質上是一個網站資料收集和報表工具。

但是即使我們說sitecatalyst是一個網站分析工具,也不意味着它的功能就局限在收集和彙報網站行為資料上。sitecatalyst有很多方法能夠收集和彙報發生線上下的客戶行為資料。事實上,有時候最有意義的網站分析恰恰是那些綜合了線上和線下資料的分析。例如,一家銀行可能會使用sitecatalyst擷取通路者在它們網站上的信用卡申請行為,但是幾個星期之後,這些信用卡申請是準許了還是拒絕了,這些行為是發生線上下的。如果沒有這些線下資料,這家銀行就隻能夠基于信用卡申請行為資料做一些相關的推薦而已。但是如果我們将這些發生在填寫完申請表格以後的線下資料導入sitecatalyst中,這家銀行就不僅能夠看到線上的營銷活動效果怎樣,還能夠在報表中看到通路者在完成線上信用卡申請後是否有真正成為客戶,進而能夠看到每一個通路者從線上開始和這家銀行的整個互動周期的全部過程。sitecatalyst能夠用于超出網站範圍的資料分析,剛才提到的那個例子隻是用來介紹sitecatalyst這方面能力的衆多例子中的一個。是以請你在思考sitecatalyst能做些什麼,不能做些什麼的時候要小心,不要由人為的條條框框限制你的想法,簡單認為什麼是sitecatalyst能夠為你的組織做的,什麼是sitecatalyst不能為你的組織做的。本書的一個目的就是拓寬你關于sitecatalyst能夠做些什麼的思路,我希望在閱讀完這本書以後,你能夠推動你的組織去思考,去嘗試做那些在過去還沒有想到能做的事情。

但是請記住,sitecatalyst從性質上來講是一個指向性彙報工具(譯者注:作者使用“指向性”這個詞的意思是,sitecatalyst中的資料足夠用來指明改善網站的前進方向,但是這些資料不足以精确地還原事實本身)。跟oracle或者是saleforce等其他軟體産品不同的是sitecatalyst并不是一個“記錄的系統”或者說并不是一個為市場營銷部門而設計)。跟oracle或者是saleforce等其他軟體産品不同的是sitecatalyst并不是一個“記錄的系統”或者說并不是一個為市場營銷部門而設計的100%準确可靠的資料庫。我有時候會發現一些客戶會嘗試把sitecatalyst變成一個營銷資料倉庫,但是事實上sitecatalyst并不适合這麼做,作為一款網站分析産品,它的發展方向也不是這樣的。我猜測,客戶之是以會這樣做是因為sitecatalyst比許多其他資料庫工具更容易配置,并且這麼做和建立一個大型關系型資料倉庫相比,通常速度更快。不過請不要這麼做。因為,sitecatalyst是為了改善網站、為了成為網站改善的“催化劑(catalyst)”而生的(産品的名稱來源于此)。盡管sitecatalyst很可能也會收集像收入、訂單量、推介送出(lead submission)等關鍵性的網站資料,但是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釋為什麼sitecatalyst的資料跟客戶背景系統的資料不一緻的問題。這些理由包括:cookie删除、網絡帶寬限制、圖檔請求(image request)标記長度限制,等等,理由還可以不斷列舉下去。在大多數情況下,sitecatalyst資料和背景資料庫中資料的差異會保持在5%以内,當然你的目标是讓這兩者更為接近,但是通常做不到完美的完全一緻。讓資料完全一緻的目标通常可能導緻你進入“網站分析的深淵”,你也許會很難從這個深淵中恢複過來。如果這樣的話你将會浪費大量時間,而原本你可以将這些時間用在改善網站上。是以承認網站分析不是一門精确的科學、sitecatalyst隻是一個指向性的工具,将免去你掙紮在資料不一緻中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