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異步社群《移動網頁設計與開發 html5+css3+javascript》一書中的第2章,第2.3節,作者:【英】peter gasston,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在繼續探讨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為頁面添加更深層次的豐富含義之前,讓我們先停下來問問“究竟為什麼要使用語義?”我的意思是,我們通常都使用div元素來标記一個頁面,難道這樣做在本質上是錯誤的嗎? (例如,使用以下代碼塊):

divya manian在一篇辯論性文章“our pointless pursuit of semantic value”中也讨論了這個問題。在文章中,她認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過于強調語義标記就是浪費時間:
标記結構内容,但是,和我們教科書上所說的相比,選擇标簽所起的作用,實際上要小很多……
然而我要說,對于使用正确的語義元素,有兩個很好的理由。第一,也是最平淡無奇的一個理由,使用正确的語義元素能夠幫助我們制定一個約定俗成的标準,讓編寫的代碼具有良好的可維護性。衆所周知,如果使用語義元素,你的同僚或繼任者将能夠在你的代碼上工作,而不用學習你的名稱方案。反過來也是一樣的:如果你接手他人的代碼,他或她如果按照标準來編碼,你就會知道代碼的情況到底如何。
還有另一個更深奧的原因,使用語義元素能增加内容的相關性(aboutness)。簡單地說,相關性是衡量意義品質的一個标準,内容的相關性描述了内容的本質。
下面,我們來對這個原理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假設有一個網頁,其中包含w.h.auden的一首詩《葬禮藍調》:
他是我的南北,我的西東。
是我作息的意義。
是我的日夜,歡唱談話的内容。
我以為愛會永恒不朽……
……我錯了
雖然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關于死亡的詩,但是“死亡”這個詞本身并沒有出現在詩中。索引頁的搜尋引擎如何才能知道這首詩是關于什麼主題,并且在該主題的搜尋結果中找到它?當搜尋引擎浏覽該頁面的連結文本時,在“閱讀更多”的連結文本中沒有提供上下文,可在 “w.h. auden關于死亡的詩”的連結文本中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資訊檢索。
正确使用語義元素能帶來同樣的好處。如果頁面上所有的内容都用div來标記,内容就會沒有上下文;反之,如果正确使用語義元素來标記頁面,内容就會有上下文:
現在,哪些是重要标題,什麼是主體内容,就非常清楚了。是以說,通過正确使用語義元素,可以賦予内容一些資訊檢索的相關性。
除了正确使用語義元素來标記内容,還可以使用很多其他方法來增加文檔的含義,這些含義是機器所需的、而非使用者所需(通常稱為結構化資料)。例如,可以使用定義模式(微格式)中現有的屬性和元素,或用新屬性(rdfa和微資料)來擴充html。接下來,我們将一一對這些方法作簡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