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産品經理的20堂必修課》一書中的第1章,第1.1節,作者 徐建極t,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産品經理的20堂必修課
1969年,美國阿帕網(arpanet)建立,網際網路正式誕生;1990年,世界上第一款網頁浏覽器被發明出來,網際網路開始走進普通大衆的生活;21世紀,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短短數十年,網際網路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着!
在這段飛速發展的曆程中,随着一波接一波的網際網路浪潮席卷而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網際網路産品應運而生。谷歌搜尋、騰訊qq、facebook社交網站……這些看似簡單的産品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網際網路傳奇,讓一家又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站到了浪潮之巅。
但遺憾的是,這樣的産品僅僅隻是鳳毛麟角。在數不清的前仆後繼的網際網路産品中,更多的不是默默無聞,就是昙花一現。誰也不能否認,這個行業的競争是殘酷的。回顧短短數十年的網際網路發展道路,我們看到的是一片“白骨皚皚”,“屍橫遍野”。
那麼,到底是什麼決定了網際網路産品的命運?什麼樣的産品才能夠獲得市場的成功?偉大的産品是否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呢?
任何産品要想有使用者使用,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價值,即要通過滿足使用者的某種需求,給使用者帶去切實的、可感覺的利益,如食物能夠充饑,衣服能夠禦寒。
使用者通過使用産品來擷取自身需求的滿足,如吃東西填飽肚子,穿衣服抵禦寒冷。而使用者在使用産品的過程中,他們的需求又往往不是單一地、孤立地存在的。舉個例子,我們去一家餐館吃飯,主要是為了填飽肚子,為身體提供能量,但是我們還會期望餐館“價格合理”、“環境舒适”、“服務周到”、“交通便捷”,對于餐館提供的食物還會要求“種類豐富”、“幹淨衛生”、“色香味俱全”、“營養搭配均衡”,等等。可見,當使用者有一個主要需求時,伴随這個主要需求産生的同時還會有其他一系列的需求産生。
既然使用者的需求不是單一的,那麼産品要很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也就不能隻是提供單一的功能,而是應該提供一系列的功能,用不同的功能滿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以“戶外保溫杯”為例,即使是這麼一款特别簡單的産品,它也是由若幹滿足不同使用者需求的功能組合而成的:杯子的杯體是用來盛水喝的,杯蓋是為了讓杯子保持幹淨的,挂帶是為了讓杯子便于攜帶的……

同理,網際網路産品也一樣,每款産品也都是由若幹滿足不同使用者需求的功能組合而成的。比如說,一個 “天氣預報”網站,它的主要功能子產品通常會包括“未來三天天氣預報”、“實時天氣”、“城市搜尋切換”、“穿衣、運動等生活指數”,分别用于滿足使用者“了解未來天氣”、“了解目前天氣”、“查詢多個城市天氣”、“擷取相關生活建議”的需求。
總之,無論是傳統行業的産品,還是網際網路産品,它們都是由一系列功能組合而成,用于滿足使用者一系列的需求,而這些功能所滿足的使用者需求則在根本上決定了産品價值的大小。如果産品所滿足的需求對于使用者來說是重要的、迫切的,那麼産品的價值就是大的,使用者就需要它;反之,如果産品所滿足的需求不重要、不迫切,那麼産品對于使用者的價值就有限,産品必然會慢慢被使用者所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