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多數人想到川菜不會将其聯系到甜品二字上。其實傳統川菜的甜菜品類十分豐富。
例如甜燒白,是普通四川人家都會制作的,更是傳統田席中不可或缺的九大碗之一。田席顧名思義是鄉間進行的宴席,乃四川農村婚喪嫁娶時的宴席儀制。這裡不說田席,隻說甜燒白一道。
川菜有鹹燒白,做法似梅菜扣肉(之前寫過嵊州的筍幹菜扣肉,可以檢視),不過用的是宜賓芽菜。甜燒白則是它的甜品版,由于白肉夾着豆沙(或芝麻花生等炒制的糖沙),是以又叫夾沙肉。豬肉要選五花,煮熟抹上紅糖晾涼,切成二薄片一組的夾沙片;糯米蒸熟後拌入紅糖;豆沙用熟豬油炒香。之後将豆沙夾入兩片白肉之間,在蒸碗底部将肉片鋪好,再放入糯米同蒸。出鍋後用盤子扣在蒸碗上,翻轉取出,再撒上白糖即成。
鄧師傅在港制作的甜燒白
以豬肉入甜菜古已有之,且中西皆有,但用如此多分量的白肉來做甜菜卻是川菜獨有。肥肉經過蒸制已化開,滋潤了豆沙和糯米,令每一口都鮮香甜糯。鄧師傅制作的甜燒白家常卻不簡單,令第一次吃到的朋友大為驚歎。若是進階宴席,還可将豬肉卷住豆沙,做成形态更複雜的龍眼甜燒白。
少城小餐制作的龍眼素甜燒白,以蘿蔔代替豬肉,圖檔來自《中國名菜集錦》
再說道名為八寶鍋蒸的川菜甜品,其僅以面粉(亦可添加糯米粉)為主料,制作完成後卻香柔甜滑。鍋燒熱放足豬油,油熱下面粉炒制;至金黃,适量添水,炒至水油混勻,再加白糖調味。最後加上百合、核桃仁、蓮子及蜜櫻桃之類的輔料炒勻即成。
鄧師傅制作的八寶鍋蒸
這道甜品或起源于北京魯菜名店同和居的看家甜品三不沾。然三不沾用的是雞蛋和太白粉混成的面糊,炒制時加油不加水,也無八寶料。
同和居的三不沾,圖檔來自《中國名菜集錦》
此菜早年由成都一家清真菜館做出名,可能是随北方商旅傳入四川的。原始做法亦是調面糊再炒制,之後放碗中蒸制,客人點了再拿出扣在盤中,故名鍋蒸。後來制作手法改良,即炒即吃,不再經過蒸制,卻沿用了舊名。
成都少城舊影
八寶鍋蒸展現川菜海納百川的特點,玫瑰鍋炸亦是。鍋炸起源于北方小吃炸饹馇,用的是豆面。後經魯菜廚師改良為鍋炸,成為甜品;北京萃華樓的香蕉鍋炸當年便十分出名。
此菜進入川菜後,制作方法大體相同。雞蛋面粉及水豆粉調勻,将面糊炒熟;然後靜置在抹過油的盤中,冷卻凝固後切長條,裹幹豆粉炸至金黃;再在鍋中化開白糖至鼓大泡時倒入鍋炸條及糖玫瑰炒至反沙即可。
鄧師傅制作的玫瑰鍋炸外酥裡嫩
當年江孔殷(1864-1952,之前文章多次介紹過江孔殷,可檢視)在京城受此炸饹馇啟發,改良成了将高湯裹炸在内的版本,成為了經典粵菜太史戈渣。
鄧師傅是次來港,還制作了雪花桃泥。這也是用豬油炒制的甜品,不過用的是玉米面(偷懶版本用吐司片)、蛋黃和水混成的面糊。桃指的是核桃,此外還要放些糖櫻桃、荸荠之類的輔料。雪花則是打發的雞蛋清,即北方所說的“高麗糊”。進階宴席上,廚師還會在雪花上拼些吉慶圖案和文字。
本次鄧師傅在港制作的雪花桃泥
傳統川菜的甜品還有很多,如波絲油糕、網油棗泥卷、龍眼枇杷凍等,囿于篇幅不再贅述。總之川菜味型多變,除了鹹酸苦辣,還有甜甜蜜蜜。
榮樂園制作的枇杷凍,圖檔來自《中國名菜集錦》
2021年10月24日 于香港
本篇最初發表于2021年10月29日《大公報》副刊
《大公報》原文書影
餐廳資訊
名稱:鄧記(灣仔)/鄧記川菜(尖沙咀)
位址:灣仔皇後大道東147-149号威利商業大廈2樓/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号victoria dockside k11 musea 4樓
電話:2609 2328/2545 3288
類别:四川菜
人均:日常400hkd+/鄧師傅在港時的包席菜單800hkd+
吃吃君完全自費試吃,與店家毫無利益關系
www.eatravelife.com
日常更新: ig mrchichi1988或微網誌 吃吃君喲
讀者群:請加服務号woshichichijun(我是吃吃君 拼音)群規嚴格,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