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異步社群《移動優先與響應式web設計》一書中的第1章,第1.3節,作者: 【美】luke wroblewski , ethan marcotte 譯者: 司徒卓恆 責編: 趙軒,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1.3 原生應用又如何?
移動優先與響應式web設計
原生應用與移動版網頁,哪個較好?如果我們不提及這個争議,就無法讨論移動網絡增長。有很多人都會二擇其一,認為另一個比較遜色。但其實雙管齊下也不無道理,而且更為優勝,原因如下。
原生移動應用程式,理所當然是原生在移動平台上的,是以能夠調用很多系統資源。這些功能,是網頁程式做不到的。由于資源較多,多數原生應用運作時會較為流暢,不論是使用者額還是互動功能。若網頁程式仿效原生應用的功能,就可能會出現問題和遲延,影響使用者體驗。
原生移動應用能夠穩定地運用硬體,而網頁應用則不可以。網頁應用不能調用很多基本功能,例如通訊簿、短信、攝像頭、麥克風和其他内置感應器。此外,網頁應用也不能在背景運作。
如果你的移動産品或公司需要運用裝置硬體、背景運作、商店上架、應用内部購買(in-app purchase),或融入移動平台,就可能需要原生應用程式。不過,這并不代表你不需要移動網頁版。
移動政策分析師傑森·格裡斯比指出,“網頁連結不會開啟應用,但會開啟網頁。”不論在搜尋引擎、電子郵件、社交網絡,還是網頁,若想分享網上資訊,就需要分享連結。如果沒有移動網頁版,而用移動裝置開啟網頁的話,就算能看到整個網頁,體驗也不會好。但一到網頁,原生應用就無用武之地了(見圖1.4)。
移動網絡體驗用于跨平台服務,最好不過了。就算你能編寫原生應用,也不可能為每個移動平台都編寫。蘋果ios用objective c,谷歌安卓用java,微軟windows phone 7用silverlight,三星bada用c++,rim黑莓用java、webworks和adobe air。很少有公司會給所有平台編寫程式。就算能夠編寫,維護成本也非常昂貴,不可能持續。

此外,網頁理應是最常見的移動體驗。14%的twitter使用者體驗移動網頁版,8%使用iphone版,7%使用黑莓版,4%使用其他的版本。
facebook使用情況也大同小異。19%的内容是通過移動網頁體驗張貼的。原生應用方面,iphone版、安卓版和黑莓版分别隻占4%。由此可見,移動網頁體驗很成功。
事實上,原生移動會增加網頁的使用。在原生應用裡,每次有人分享網頁連結,就會開啟網頁浏覽器。更多人用原生應用,就會存取更多網頁。移動網頁體驗不需要使用者更新,是以可以做更多a/b測試,以測試新的設計。若你認為以上考慮非常重要,開發移動網頁程式則更有意義。
其實你已經懂得設計和開發網頁了,要開發移動版網頁,無需由零開始,重新再學。事實上,我認為你應立刻開始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