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之前在外地上班的時候,我唯一難以治愈的就是這個專屬于貴陽的胃,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但記憶中的老貴陽的味道,其實作在大多被網紅化了。

感覺很可惜,有時候會想那些處在消失邊緣的美食明天還在不在?

今天,

不妨和你們一起

重溫老貴陽的美味~

糖麻圓

在北京草把子是用來插冰糖葫蘆的,

在貴陽草把子上插的是糖麻圓。

糖麻圓口感軟糯,

表皮上的芝麻也很香,

男女老少都喜歡。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曾經一進制一串的糖麻圓,

還是有點小貴,

一串隻有四個,

每一個隻有乒乓球大小,

而且裡面還是空心的,

不過糖麻圓不空心那就是沒做好,

不會好吃。

以前想吃糖麻圓那是很簡單的事,

随處逛逛便能看到小販

拿着草把子在售賣,

可如今,

這樣的身影卻難以看見了。

叮叮糖

叮叮咚……叮叮咚……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街頭三三兩兩的敲打聲,便是叮叮糖最具特色的叫賣聲。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小孩子聽到聲響,

會丢開手中的小人書、遙控器,

興奮的高聲叫喚:

“媽媽,我要吃糖糖。”

大人一般不會主動給小孩買叮叮糖,

因為叮叮糖的糖度極高又很粘牙,

對小孩的牙齒不好。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小朋友們了解賣叮叮糖的小販,

如果這條街沒人招呼他等等,

他便會很快的消失前往另一條街,

是以小孩要争取在短時間内讓大人屈服。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碗耳糕’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碗耳糕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是貴陽的傳統著名風味小吃,它呈金黃色(也有白色),有彈性、個大、綿、香、甜、略帶甜酒的發酵味,非常可口。

貴陽碗耳糕約出現在清代,興盛于80年代,當時貴陽經營戶較多,以南京街(今中華北路)83号店的最馳名,群衆美稱之為“南京街的碗耳糕”,還是以流行過一句“南京街的碗耳糕——蒸大了”的歇後語。1984年,碗耳糕被評為貴陽市風味名小吃。

軟糯香甜的碗耳糕,

小時候真的一沾嘴就停不下來。

但是現在已經很少在街頭見到了。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攪攪糖’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曾經,

最喜歡的甜食

是學校門口的攪攪糖。

每到放學的時候,

老爺爺、老奶奶的

攪攪糖攤攤前

都擠滿了小夥伴,

給我來一角錢的,

我要兩角嘞……

喧鬧聲不絕于耳。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拿着攪攪糖

感覺自己時尚時尚最時尚!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小時候攪糖的技術還很渣

每次攪都搞得自己手忙腳亂

不是糖漿往下垮,就是全都粘到發絲上!

氣憤的老娘總會搶過我的糖,一口塞進她嘴裡

然後開始一路的教訓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攪得最完美的

就是從透明的黃色變成乳白色

但是心急的孩子

總在攪成之前就吃完了

這4個消失在貴陽街頭的老味道,你有沒有吃過,還記得它們嗎?

如果某天你在街頭遇見了

這些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的美食,

嘗到了那記憶中難忘的味道,

請感恩這份美食的傳承。

因為或許有一天,

這個味道就會默默地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