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江東的孫吳集團先後失去了兩位元勳:一個是核心上司層的武将之首周瑜;另一個就是号稱江東虎臣之首的程普。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在電視劇《新三國》裡面,周瑜是被無所不能的諸葛亮活活氣死的,程普也是在戰鬥的過程中被亂箭覆身而亡。當然,這都是文藝作品根據劇情的需要進行的改編,跟真實的曆史記載有很大的差距。在《三國志》的記載當中,這兩個人都是被明确記載得病而死的:周瑜病逝在西征伐蜀的路上;程普則是在傳回江夏之後病逝的。不過這其中關于對程普的記載,還略微帶了一點詭異的色彩。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據《三國志·程普傳》記載,江陵之戰結束後,程普被任命為江夏太守,率部駐守在原黃祖的老巢沙羨。周瑜病逝之後,程普又被任命為南郡太守,跟魯肅共同鎮守南郡。後來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他又回到了原來的江夏郡,并“遷蕩寇将軍,卒。”這一段記載非常簡練,對他的死亡原因什麼都沒說,隻是用了一個“卒”字,這就不得不使人們對他的死亡原因進行了許多猜測。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不過,在其注引《吳書》當中倒是得到了一些補充:“普殺叛者數百人,皆使投火,即日病疠,百餘日卒。”這是說程普傳回江夏郡之後,平定了一次叛亂,期間殺了幾百人,最後還都用火燒了屍體。他就是在燒屍體這一天得了重病,之後怎麼看也沒看好,熬了一百多天去世了。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通過這一段注引當中的記載,把程普的死亡叙述的有點詭異,好像是說:程普殺伐過重,最後遭到了陰魂的索命。這種說法在民間也比較流行,但是放到我們現在來看的話肯定是說不通。這其中有兩個問題:一、程普平定的叛亂是怎麼回事兒?二、程普為什麼要燒掉叛軍的屍體?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首先,我們來看程普平定的叛亂。關于江陵之戰後,江夏郡的叛亂在《三國志》當中并沒有明确記載,不過通過當時荊州的局勢以及其他人的記載,可以得出一種推測。江陵之戰結束後,整個荊州的局勢比較混亂,魏、蜀、吳三方勢力在荊州地區犬牙交錯、互為攻守的勢态。程普駐守的江夏郡由于時間較短,其内部還不是很穩固,外部又面臨着魏、蜀的兩股勢力。而當時孫劉聯盟的熱度還沒有完全減退,劉備又剛剛借到荊州南郡,是以,劉備暗中鼓動江夏郡内部叛亂的可能性,幾乎可以排除掉。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根據《三國志·文聘傳》中的記載:文聘是原劉表的帳下大将,後來劉表死後跟着劉表的兒子一同投靠了曹操。赤壁之戰前曹操初到荊州的時候,由于荊州與東吳毗鄰,“民心不安”,就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委以邊事”。在這其中還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聘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是以,通過這一段記載可以大緻認定,當時程普平定的叛亂,很有可能是:原劉表帳下舊部想要前去投靠文聘,結果發生了叛亂。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其次,程普為什麼要燒掉叛軍的屍體。關于這個問題,據《後漢書》記載,從東漢末年開始,由于戰亂的影響,當時在長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區傷寒、瘧疾等瘟疫一度泛濫流行。流行泛濫的時間非常長,經曆了整個三國時期,一直持續到魏晉南北朝後期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關于這一點,在東漢末年,時任長沙太守的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也能窺見當時瘟疫流行的嚴重性。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在現在的《中華醫學報》中,有幾篇學者們的論述也求證出結論:從東漢末年一直到魏晉時期,江東地區的傷寒、痢疾、瘧疾、血吸蟲等疫情相對來說比價嚴重。這在《三國志》當中也有部分記載:赤壁之戰中,曹操兵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軍中瘟疫流行。另外就是江東的幾位著名将領,像周瑜、呂蒙、魯肅等等,大都是三四十歲,正值壯年的時候早早就去世了。從這當中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按照當時的醫療水準來說,出現大面積疫情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太好的控制辦法。焚燒死者的屍體,是當時隔絕疫情傳播的一種簡單粗暴的措施。是以,程普當時焚燒叛軍的屍體,極有可能是想要控制某些疾病的傳播。但是因為自己年邁,在這個過程中也被感染到,最後不治而終,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事情。

程普并非亡于陰魂索命,真正的原因更可怕

通過這樣的分析得出結論:程普死于當時比較流行的幾種瘟疫。這要比因殺伐過重而遭“陰魂索命”的說法,顯得更為可怕一些。

參考書籍:《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