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在東京吹上禦所病逝。随後,日本向各國發出了邀請,希望各國派代表團前往日本,參加裕仁天皇的葬禮。我國也接到了日本的邀請,但裕仁天皇對國人來說,卻是一個讓國人心情複雜的人物,他不僅是日本的天皇,還是二戰期間入侵我國的元兇。
二戰期間,日本對我國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是以國人很痛恨裕仁天皇,我國是如何回應日本的?
裕仁是日本的第124代天皇,他出生于1901年4月29日。1916年,裕仁被其父親大正天皇立為了皇太子。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去世後,裕仁接替他成為了日本天皇。但是裕仁成為日本天皇後不久,就指令日本關東軍制造了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入侵我國的序幕。

1931年9月8日,日軍炸毀了南滿鐵路,卻嫁禍給了我國軍隊,以此為借口,向我國軍隊發動了進攻。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選擇了不抵抗,導緻我國的東北地區落入了日本之手。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雖然是石原莞爾和闆垣征四郎,但事件爆發之前,日本就不斷地向我國東北地區調兵,這沒有裕仁天皇的默許和支援,石原莞爾和闆垣征四郎是做不到的,是以九一八事變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起裕仁支援的,精心策劃,預謀已久的事件。
日本占領我國的東三省後,裕仁天皇為了達到侵占和分裂我國,以及“以華制華”的目的,授意石原莞爾和土肥原賢二,在我國東北地區建立了僞滿洲國,想将我國的東北地區分裂出去。日軍在我國犯下的南京大屠殺等罪行,裕仁天皇也是知情的,甚至是默許的。
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時,裕仁為了鼓勵日軍士氣,向日軍下達了“攻下敵國首都”的指令。裕仁天皇很關心前線的戰事,多次向下屬詢問前線的戰況,但是他知道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後,不但沒有制止,反而害怕大屠殺事件影響日本的國際形象,讓日軍極力掩蓋此事。
二戰期間,日軍不但入侵了我國,還入侵了亞洲諸國。1941年,日本打算入侵美國占領的菲律賓,但害怕美國幹涉此事,是以決定先下手為強,襲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美國實力不輸日本,日本國内很多人不願得罪美國。由于裕仁天皇的支援,日軍最終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導緻美國220架飛機、20艘戰艦損毀,2200多人死亡。
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争正式爆發。美國的參戰,減輕了我國的壓力,我軍由處于劣勢,進入了和日軍的相持階段,日軍想要快速滅亡我國的企圖破滅了。日本是個缺乏資源的島國,消耗不起,随着戰争的推進,他的劣勢逐漸暴露了出來。
1944年之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接連擊敗日軍,占據了優勢。我國戰場上,我軍也已經具備了抗衡日軍的實力。這個時候,日本已經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失敗了,但裕仁天皇,不願接受失敗,還想負隅頑抗,他發表了“将戰争進行到底”的宣言,準備拿日本所有人的性命,以及日本占領區百姓的性命做賭注,要和我國、美國,以及亞洲諸國對抗到底。
裕仁喪心病狂的決定,讓戰争延長了一年時間,導緻日本數百萬人喪生,我國也付出了慘重代價。1945年,蘇聯開始進攻日軍,我軍對日本展開了反攻,美軍也将兩顆原子彈投到了日本本土。日本被盟國打崩潰了。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
裕仁是二戰的罪魁禍首,對我國、美國,以及東南亞諸國,犯下了累累罪行,但由于天皇在日本百姓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美國擔心殺掉裕仁之後,日本國内會發生動亂,不利于自己控制日本,是以為了自身的利益,美國幫助裕仁逃脫了罪行,讓裕仁沒有走上審判庭。
二戰之後,裕仁不斷地為自己的罪行辯護,他狡辯道“自己沒有權力,日本的一切都是集體做的決策”。實際上,1889年日本的明治天皇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明确規定,日本天皇在政治、軍事等方面,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日本天皇是日本的實際上司者。
二戰期間,裕仁天皇是日本的元首,日本的一切重大決策,都需要他的參與和首肯,是以裕仁是二戰的罪魁禍首。裕仁去世後,我國收到了日本的邀請。從情感上來說,我國不願意參加裕仁的葬禮,但為了中日兩國的發展,我國外長最終參加了裕仁的葬禮。
我國雖然參加了裕仁的葬禮,但我們不會忘記裕仁對我國人民犯下的罪行。我國接到日本邀請的同時,向日本重申了“正視曆史”的主張。我國也要求日本為他犯下的罪行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