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厚黑鼻祖一一舜帝

作者:詩尚凝寒

厚黑鼻祖——舜帝

文/餘長城

《厚黑學》一書作者李宗吾認為:三國時期人物,心至黑者為曹操,面至厚者乃劉備;古之英雄豪傑,莫不因為厚黑之學。上溯更遠,則勾賤厚黑至矣。但有史以來,真正擔得上厚黑學鼻祖者,卻是舜帝。

面厚之人通常有個硬傷,那就是出身低微。唯其出身低微,則常沒面子,久之臉皮就變厚了。而心黑與否,與出身無關。故以厚得天下者,皆會轉變為心黑,因其名聲不好而怕被人輕視。且臉厚之人,多有變态,可同貧賤不可共富貴;一旦得天下,則屠戮功臣,勾賤、朱元璋如是。劉備之是以沒這麼幹,是因為劉備并未得天下,隻得三分之一而己。

厚黑鼻祖虞舜,出身低微,司馬遷雖言其為颛顼七世孫、黃帝九世孫,世人多不信。舜又名重華,意為重瞳,古人以為異象,實則是一種眼科疾病。那麼舜是怎麼依靠厚黑之術一步步爬上權力王座的呢?

《史記》載:“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嶽鹹薦虞舜,曰可。”舜之是以被人稱孝,是因為其父、後母、弟常欲殺之,而舜卻不失人子之道。“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舜在二十歲時就以孝聞名了,到三十歲被推薦給堯帝,至少在十年期間,舜一直就是這麼做人的,他的孝名也至少傳播了十年,才傳到堯帝耳中。

舜特别聰明有心計,這樣才能不被父母兄弟所害;其次,舜個人能力很強,耕、漁、制陶、作什器樣樣精通。且舜以其賢名,在三十歲之前已經成為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時人多附之。“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炎黃時期為部落聯盟,若想在聯盟中任職,則必須身為部落酋長。舜所居之地已然成聚、成邑再成都,俨然已經是部落酋長了。

舜被堯任用之後,開始拉幫結派。堯帝主要任用羲氏、和氏、四嶽(有說四嶽即羲、和四族)。舜帝向堯帝推薦帝颛顼的後人“八恺”、帝喾的後人“八元”共十六族為官。由此推斷舜不是颛顼後裔。若舜是颛顼的七世孫,為什麼不在“八恺”門下?

舜掌握實權之後,開始打擊異己,先後流放了昔帝鴻氏的後人渾沌、少皞氏的後人窮奇、颛顼氏的後人梼杌、缙雲氏的後人饕餮。帝鴻氏、少皞氏、缙雲氏都是沒落氏族,梼杌可能是與“八恺”不睦的另一族系。黃帝時的人物大鴻可能是帝鴻氏的後裔,“官名皆以雲命”,很可能黃帝時帝鴻氏、缙雲氏仍是望族。

舜作為接班人二十年後,堯帝老,“使舜攝行天子政”,舜更進一步打擊異己、鞏固勢力。在外敵方面,流放了“三苗”;在内敵方面,流放了共工和舉薦共工的讙兜,殛殺了禹的父親鲧。但是舉薦鲧的“四嶽”,舜不敢得罪。很奇怪為什麼要殺死鲧。舜流放了七個部落,卻獨獨殺掉一人。鲧雖說治水無功,但沒有功勞總有苦勞。最可能的解釋是鲧治水得罪了太多部落,勞民傷财,“負命毀族”,是以成為政治鬥争的犧牲品。至于鲧治水一共治了多少年,《史記》稱“九年,功用不成”。由此推算堯用鲧治水是在用舜十一年之後。如果舜是攝行天子政的當年殺死鲧,則當年舜五十歲,那麼鲧多大呢?《史記》說鲧是是颛顼的兒子,而舜是颛顼的七世孫,鲧比舜高了五輩,可能嗎?即使是禹,也比舜高四輩,怎麼可能禹的年紀比舜還小?光是《史記》中就提到颛顼的後裔有“八恺”、舜、梼杌、鲧、秦(國)、楚(國)。《史記》中帝王認祖歸宗于黃帝的說法一直備受後人争議,很顯然舜不是颛顼後裔。秦、楚為“帝高陽之苗裔”的說法也不可信。

舜攝政之後用二十二人(氏族),分别是:禹、臯陶、契、棄、伯夷、夔、龍、倕(垂)、益、彭祖、“十二牧”。舜不再重用的有“四嶽”、朱虎、熊罴、“八恺”、“八元”等。《史記》中未言舜授予彭祖何職,但彭祖顯然是個明哲保身的典型人物,故能夠曆堯、舜、禹三世,其後裔封國更曆夏、商兩朝,故傳言彭祖活了八百歲。“四嶽”自堯帝中後期其身份就類似顧問一職。朱虎、熊罴在黃帝時代立過大功。

從舜剛選為接班人時舉薦“八恺”“八元”,到掌握實權之後打擊老牌氏族,再到執政後其所用二十二人幾無老牌氏族來看,舜在執政後進行了很大的人事調整和政治革新,從此老牌氏族就不斷走下坡路了。

而舜在被堯選為接班人後,其父、母、弟還兩度想殺掉他,而他卻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力殺死弟弟象,即位後反而封象為諸侯,“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不可能說不“厚”。

舜帝南巡死于蒼梧之野,葬于九嶷山,死因不明。舜曾流放讙兜于崇山(今湖南張家界西南處有山名崇山,傳言為讙兜流放之處),且“南蠻”一直與中原為敵,焉知舜不是死于敵人之手?以《史記》推算,舜死時100歲,娥皇、女英也應該90歲左右,怎麼可能仍千裡尋夫,淚灑斑竹?是以說堯帝活98歲、舜帝活100歲都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物質生活極度貧困的原始社會時期。司馬遷寫《史記》不敢寫“三皇”,隻以“五帝”開篇,但“五帝”之事亦多傳說,特别是其壽命、在位時間、後裔都無從考察。《淮南子》認為:“舜南征三苗而遂死蒼梧。”《帝王世紀》持同樣觀點:“舜薦禹于天,使禹攝政。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鳴條,殡以瓦棺,葬于蒼梧九疑山之陽,是為零陵。”舜是第一個曆史記載葬于陶棺的人。四千多年的中國,已經能夠生産那麼大的陶器了,真是不簡單,也算奢侈。看來大禹對舜帝還算不錯,即使舜殺了禹的父親,而禹仍造最大的陶器來安葬舜帝。

李白之詩流傳千古,其中有雲:“堯幽囚,舜野死。”雖然李白不是史學家,但也不是白口說瞎話之人。據《竹書紀年》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或“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于平陽”“舜囚堯,複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對于堯帝結局,後人多采信《竹書紀年》這一說法,不信司馬遷,為何?因為上面已經說過,《史記·五帝本紀》中不可信處太多,一是堯、舜不可能活到一百歲,二是舜不可能比禹晚四輩而年長。

舜野死很正常,但“堯幽囚”就不正常了,這還能說舜是個“孝子”嗎?堯可是舜的嶽父,兩個女兒都嫁給了舜,可是為了取之帝位,隻能說舜那是相當的黑呀。其表面上“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加封弟弟象為諸侯,那又是相當的厚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