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秩序之美——網頁中的網格設計》一書中的第1章,第1.1節,作者: 【美】khoi vinh 譯者: 侯景豔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從某種層面上講,設計可被看做一種利用創造力将想法強加于這個世界的方式,但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強加于世界,而是以一種更恰當,更人性化的尺度。
在由問題出發,沿着思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設計師可以從商業(業務需要,技術限制)或者藝術(美學,易用性,人文因素)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作品。無論如何,最成功的設計可以簡化為一種最本質的目的:在混沌中創造秩序。
怎樣的秩序?當然是一種能準确反映設計師世界觀的秩序。世界應如何運轉,設計師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表達方式,由此創造出不同的秩序。它的力量微弱而有限,但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會受到影響。
也許我現在就在印證這個道理。因為我剛才向你們叙述的内容其實就是最初吸引我從事設計的原因。
說到對“設計”或者“平面設計”的了解,當17歲的我進入藝校時幾乎沒什麼想法。我隻知道盡我所能地畫畫,唯一的目标就是學習如何以畫謀生。但當發現我可以不受束縛,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時——這是我成人畢業後過的一段散漫日子——世界忽然就變得一片迷茫,沒有規則可言。我有意無意地感覺到,要将自己特有的創造力發揚光大,我需要利用它來創造秩序,至少在工作中是這樣。
離開藝校時,我并未在平面設計上獲得學位,但留在學校的最後一年,我私下選修了盡可能多的設計課程。事實上,我自己胡亂摸索出一套設計的學習方法,閱讀盡可能多的書籍,盡力接受各種商業客戶的設計工作,參加五花八門的設計工作室。年複一年,在磕磕碰碰中,我嘗試确立對平面設計的個人了解,并制定出自己的方式進行實踐。那時我若有若無地意識到,自己正在尋找一套嚴密的方法,使我可應對各種設計挑戰。一個可靠的系統構架,使我可将任何設計理念付諸實踐。
最終我意識到在平面設計中,網格正是這樣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它能夠建立秩序并發揮創意。多年來,在未受正規訓練、也不經特意準備的情況下,我一直嘗試運用網格得出各種各樣的設計結果。據說,平面設計就等同于“為事物排序”,我差不多也一直這麼做。我的大多數設計都使用了臨時設計的網格,這種網格并未經過精心的規劃,當我嘗試對事物進行排序時,它便自然成形(當然,這種臨時網格難以為設計提供穩定的基礎,經不起推敲),尤其當我在設計過程中随意改變設計元素時更能展現出來,我幾乎總是可以跳過設計單元和欄的必要步驟,僅靠各元素确定網格的細節資料。
過了很長時間,我才學會如何運用網格。曆經反複地、試驗,閱讀,鑽研無數天才設計師的作品;更多閱讀、大量地實驗;最後再進行更大量的閱讀,我最終領悟到了其中的訣竅。按照我的了解,網格是一種較字面意思更深層的東西。我永遠能在網格上學到新的知識——它們嘉獎不斷鑽研的人。就像我對設計、網絡、技術和廣義藝術感到癡迷一樣,網格也同樣吸引着我。并非我所遇到或使用的網格都各不相同,有時也會重複。但在運用網格時,我總能有所收獲。
圓點
我在藝校第一天上的設計課程,老師向全班同學分發了空白紙張。然後他讓每位學生在紙上的任意位置繪制一個小圓點。
當我們畫圓點的時候,老師在教室裡随意走動,浏覽我們選擇畫圓點的位置。然後,他對我們的決定以及由此暗示出的各人性格特點發表了一番幽默的言論。有些同學将圓點精确地畫在紙張的中部,有些則随意畫在某個部位,還有一些同學特意将圓點畫在靠近紙張四個角落的位置。随後,他又讓每個人在紙上畫第二個點,仍然是不限位置。我們做完這一切後,他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設計——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和用處的設計,但不管怎樣也是一個設計。
我們畫的兩個點憑借着在同一平面上的聯系——不管是隔着紙張的對角線遙遙相望,還是緊緊地靠在一起——暗示出了構成。雖然是以如此原始和本質的形式,但一種構成已被展現出來。其實,這節課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當超過一個元素被展示,就會暗含一種人類的處事動機,一種強加的規則形式。如果不能在混亂中建立秩序,設計就會失去意義。
看着我在紙上畫的圓點,我想到:如果任何兩個并存的符号都隐含構成資訊,與其放任不管,嘗試将這種構成明确地分析出來并進行實作會不會更好?
我的直覺立即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我本身的那種企圖找到規則或強加規則的潛意識的沖動,最終促使我成為了一名平面設計師——一個聲音在我腦海裡喊着:“是的,當然更好!所有事物都需要構成。”
這個訓練證明了我一直以來的推測:毫無疑問,萬物皆有構成。而當時我想從我的設計教育中得到的是知識,技巧,以及能通過建立秩序進而解決我最感興趣的設計問題的工具。
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網格的産生也許是設計師想在平面設計的實踐中建立秩序的最生動展現。在業界的各種最佳設計中,網格所造成的影響幾乎無所不在。網格既能表現出一個設計師制造秩序的傾向,它也是一種替個人和企業組織系統的實用工具。
網格理論産生于20世紀初期,經過不斷地檢驗和發展,網格的運用終于在設計中不斷獲得成功。那時,通訊的機械化開始改變我們對設計的了解。但這也是近百年來,那些将網格運用到設計實踐中的設計師們所促成的結果,他們樂于創新并雄心勃勃。他們将現代派在社會,藝術和技術方面獨特而前衛的理念轉變成一種關于設計的不朽的觀點,這種觀點持續支配着我們絕大多數的設計實踐和論著。
網格理念的曆史演化告訴我們:設計師不應否定自己,不過這個觀點不在本書的讨論範圍内。我想,幾乎任何一個書店的設計書架上,都将會出現一些講述網格設計的充滿智慧的迷人作品。
然而,存在于其餘主要相關文獻中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大多數著作都隻關注網格在紙上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它們将自己與所謂“傳統平面設計”的實踐——止步于膠版印刷的設計作品——聯系起來,很少有人關注如何将網格應用到基于網際網路的數字設計過程中,這正是我寫本書的目的。
這本書為誰而寫
為在網絡上建立出引人注目的使用者界面,本書依據網格設計的方法論提供了執行個體教程。本書将解釋網格如何及為何起作用的基本原理,然後帶你體驗一系列将理論運用到實踐的設計訓練。
如果你想學習網頁設計,或僅僅是對其感興趣,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準備的;如果你對平面設計和印刷的基本概念有着必要的認識;并且讀過本書後你還想在更廣闊的設計教育中繼續深造,那麼你将從本書中獲益良多。
如果你剛接觸網頁設計,為確定能從以後的章節中獲益,你需要學習一些關于網站建設的程式設計知識。因為,我所陳述的概念,尤其是構成本書核心的設計實踐練習,全都包含html和css如何聯合組建網頁,以及java語言及其他技術如何強化網頁界面的實用知識。雖然你不需要成為這些方面的專家,卻需要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
實際上,這本書恰當地止步于将網格運用于網絡的技術領域。在本書中,你将找不到關于如何編碼html,css或者任何其他技術工具的政策建議,因為在這些課題上,有其他更多更權威的專家和更豐富的資源。
最後的忠告
這本書并不是對所有關于網格的設計想法的全面調查。它隻代表了一種能呈現本書主題的觀點:一種來源于我個人經驗的觀點,它建立在過去十五年我所做的數字媒體設計工作的基礎上。這也是為什麼你将不會在這裡發現關于網格理論的抽象練習,或發現對你可能遇到的每一個設計問題的解答。我更想展示出的是我在職業生涯中所經曆的一些設計項目;包括我在解答這些設計項目時使用的所有技巧。
其實,好比我鼓勵你擴大對平面設計的研究面,熟悉網際網路技術一樣,同樣重要的是:你還要将走在我前面的先驅者和專家們有關網格的著作,與你在本書讀到的内容互相補充,這将使你具備對網格運用的各種方式更全面的了解,而且能使你成為一名更聰明,更具洞察力的設計師。實際上,我還要鼓勵你閱讀盡可能多的關于設計和技術的書籍;不僅僅是網格,還要讀有關印刷、排版、人機互動、界面的書籍;全面了解設計與技術如何對我們生産和消費的方式産生影響。無論你是網格理念方面的新人還是老手,我都希望本書能與許多其他相關書籍一起,在你的書架上擁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