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份的薩列哈爾德市
國際線上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李潔):位于俄羅斯北極地區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蘊藏着豐富的油氣、礦藏等自然資源,擁有獨特的苔原地貌,涅涅茨人、漢特人、塞爾庫普人等原住民伴着馴鹿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随着北冰洋沿岸薩别塔小鎮上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建成與投産,以及鐵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項目的規劃建設,自治區迫切希望加強與中國等國家投資者在能源、旅遊、商貿領域合作,讓這片77萬平方公裡的沉睡大地煥發生機。
俄羅斯80%的天然氣資源蘊藏在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廣袤的凍土帶下。借此優勢,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項目——亞馬爾項目首條生産線于2017年底投産,第二條生産線在今年8月9日正式裝船。自治區代理區長德米特裡 阿爾久霍夫8月21日指出,規劃中的第三條生産線将在今年年底投産,早于之前預計的2019年。
中國5年前共同投資建設亞馬爾項目,投資占比近30%。根據已簽署協定,三條生産線建成後,亞馬爾項目将年産約28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其中近1/4供應中國,極大緩解中國天然氣緊張問題。一個月前首批液化天然氣已成功運抵中國。說到中國在亞馬爾項目中發揮的作用,自治區副區長亞曆山大·馬紮羅夫指出,中方不僅是項目股東,還為項目提供了大量技術裝備和各種裝置,“如果沒有中國夥伴的共同建設,第一條生産線不會那麼快在去年年底就投産。中國的合作為推動項目進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亞馬爾項目所在的薩别塔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從一個不為人知的北冰洋沿岸季節性漁港蛻變成一座生活着30萬人的工業新城。值得一提的是,亞馬爾人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非常重視環境保護。馬紮羅夫介紹說,自治區在開建大型基建項目前,首先要論證項目對自然和人類造成的影響,然後盡量進行環境補償。與亞馬爾天然氣項目同期運作的還有另外一個環境項目,是位于500多公裡以外的魚類繁育基地。馬紮羅夫說:“我們先建了魚類繁育基地,幾個月後啟動了薩别塔的亞馬爾項目建設。工業項目影響了當地的動物繁殖,是以當項目運作的時候,我們必須同時在另外地方進行魚類繁育,保持多樣性。也就是說,一個項目造成的損失要在另外地方予以補償。”
亞馬爾地區的土地大多位于凍土帶,無法從事農業耕種。原住民涅涅茨人、漢特人傳統上從事馴鹿養殖業。這一地區是俄羅斯最大的鹿群飼養地,目前存欄70萬多頭。純天然、高品質的鹿肉、鹿皮成為當地出口商品。目前,鹿肉已進入德國市場。
如今當地政府正與中國企業進行接洽,期待馴鹿産品能夠進入中國市場,滿足中國人的需求。對于11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商品博覽會,亞馬爾自治區表示将為中國消費者帶去當地特色産品,并展示獨特旅遊資源。馬紮羅夫說:“展會上,我們将更多展示傳統制品,帶去漁業産品、馴鹿制品、猛犸雕刻工藝品、鹿皮制品,還有用當地采摘的漿果制作的果汁、果醬等等。”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擁有豐富的極地旅遊資源:數十萬個大小不等的湖泊、遼闊蒼涼的凍土地帶、數萬條潔淨的河流、極地的茫茫雪原、夢幻極光等等,所謂的“荒蠻”之地在都市人眼中是旅遊天堂。在這裡可以體驗零下40-50度的極寒天氣,駕駛馴鹿雪橇穿行茫茫雪原,包租直升機追尋北極熊的蹤迹,采摘無污染的蘑菇和各種漿果,體驗涅涅茨人的生活日常。
漫步在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首府薩列哈爾德市,全長3600多公裡的鄂畢河穿城而過,清澈平靜,色彩鮮豔的建築傳達着俄羅斯人心中的歐洲風情。這座北極圈上的城市甯靜,卻不乏活力。目前自治區與中國在亞馬爾等多個項目的合作已取得積極成果,随着鄂畢河跨河大橋以及連接配接薩别塔港與薩列哈爾德市鐵路項目的立項與實施,中俄在這一地區的合作潛力巨大,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非常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各領域合作,實作共同發展。
3600多公裡的鄂畢河流經這裡 最終彙入北冰洋
鄂畢河上的擺渡船
涅涅茨人的日常生活
涅涅茨人夏天居住的帳篷
生長着雜草和低矮樹木的廣袤凍土區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政府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