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25日,中國環境報以《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研究為生态環境高水準保護提供技術支撐》為題,報道了山東省青島生态環境監測中心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積極開展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研究,為建設萬物和諧的美麗山東貢獻青島監測力量的先進事迹。
10月15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生态文明論壇在雲南昆明閉幕。山東省青島生态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青島監測中心”)積極響應本次論壇發出的“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議,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積極開展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研究,紮實做好各項重點工作,摸清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底數,跟蹤變化動态趨勢,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以實際行動為建設萬物和諧的美麗山東貢獻青島監測力量。

夯實基礎 積極開展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監測
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反映海洋生态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名額,它展現了海洋生物之間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複雜關系。青島監測中心副主任崔文連告訴記者:“根據青島市近岸海域特點及海洋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護工作需求,我們在全市主要海域及4處重要潮間帶區域布設了監測點位,每年定期開展海洋浮遊生物、底栖生物、潮間帶生物專項監測。通過監測全面分析評估青島地區海洋生物多樣性程度及物種的豐富度、均勻度水準,摸清海洋生物現狀,為海洋生态環境保護提供豐富的監測資料。”
以青島膠州灣生物多樣性監測為例:“十三五”期間,膠州灣區域共檢出海洋浮遊植物160餘種,其中主要以矽藻門為主,優勢種主要有角毛藻、骨條藻、圓篩藻等。大型海洋浮遊動物100餘種,以浮遊幼蟲、水母類、桡足類為主,優勢種主要有強壯箭蟲、真刺唇角水蚤、短尾類蚤狀幼體等。底栖生物230餘種,其中以環節動物門、節肢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為主,優勢種主要有沙蠶類、異蚓蟲、菲律賓蛤仔等。監測資料表明:近年來,膠州灣海域的生物多樣性水準明顯提升,群落結構有所改善,生境品質穩步提升。
支撐決策 紮實做好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研究
海洋生物多樣性直接反映海洋物種的豐富程度,通過研究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統的運作機理,掌握海水水質、水體富營養水準、底質污染和生态狀況,為海洋生态環境保護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青島監測中心進階工程師王豔玲介紹:“我們每年對全市近岸海域水質狀況進行三期監測,并通過衛星遙感和地理資訊等先進技術手段,開展海洋、海岸帶、濱海濕地等生态系統的大尺度環境監測,及時掌握重點海域海洋生物栖息地面積變化狀況。”
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長期共同影響下,海洋生物多樣性已經或者正在發生一定的變化。“我們不僅要監測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更要關注敏感物種、功能類群變化對生态環境的訓示作用。”青島監測中心工程師張曉紅說:“近年來,青島監測中心全面做好本地特色海洋物種多樣性的分析與研究,先後組織開展以膠州灣生物品質及海洋沉積物為基礎的專項調查,選取青島海域的蛤蜊等3種貝類開展污染物殘留狀況調查,并通過11項監測名額解讀沉積物環境品質狀況,采用環境dna宏條形碼技術對膠州灣浮遊植物群落多樣性進行研究,利用掃描電鏡技術對部分熱帶北遷浮遊物種開展亞細胞結構分析及鑒定,科學分析海洋訓示物種響應氣候變化的規律,為海洋生态多樣性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聚焦監測 有效推動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公衆參與
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公衆參與是保障。青島監測中心充分發揮省級環境教育基地在海洋生态環境保護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将40年來在近岸海域生物、潮間帶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中采集到的有代表性海洋生物标本進行精心加工制作,對原有标本室進行重新規劃和布局,建成全新的海洋生物标本室,使珍貴的海洋生物标本得到有效保護。通過組織公衆開放活動,廣泛宣傳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合力推動青島市海洋生态環境的保護,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青島監測中心工程師劉旭東表示:“海洋生物标本室收集了包括貝類、甲殼類、多毛類、棘皮類、腔腸類、腕足類、魚類以及大型藻類等在内的标本500餘件,涵蓋了青島市近岸海域及潮間帶常見的海洋及底栖生物類型。在做好收集分類的基礎上,我們将其中200多件有代表性的海洋标本進行深度加工處理,綜合運用燈光、空間布景等手段,強化标本的展示效果,全方位展現青島地區海洋生物的地域特點和豐富類型。”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建人類美好家園。“昆明宣言”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明了奮鬥方向,在今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研究工作中,山東省青島生态環境監測中心将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引領,在做好日常生物多樣性監測的基礎上,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水準,科學支撐生态環境的保護與治理,講好青島市海洋發展保護的藍色故事,為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