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由趙锷提供)
昨天,記者從紹興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了解到,2016年,紹興的攝鳥愛好者共記錄到11種“新鳥”,它們的加入又一次重新整理了紹興鳥類種數記錄。
這些新增的鳥類分别是暗綠背鸬鹚、褐林鸮、黑叉尾海燕、灰雁、加拿大黑雁、闊嘴鹬、三趾鹬、小白腰雨燕、中杜鵑、烏灰鸫和普通燕鷗。
2016年2月21日,諸暨一村民到農田幹活時發現了一隻大鳥。它全身縮成一團瑟瑟發抖,撲騰了幾下翅膀,沒飛起來。抱回家後,村民們都來圍觀,但都不認識,他想它可能是保護動物,于是報警求助。接警後,諸暨市森林警察局民警迅速趕赴現場救護。經鑒定,此鳥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褐林鸮。一周後,此鳥被紹興市森林警察局從業人員帶往發現地放飛。
2016年10月23日,在上虞區濱海濕地,紹興市森林警察局從業人員趙锷拍攝到一隻正在覓食的加拿大黑雁。經照片、文獻、資料的比對,發現這種鳥類為浙江省鳥類新記錄。根據拍攝者趙锷分析,該鳥受台風影響改變了飛行路徑,路過紹興,屬于迷鳥。
“加上此前已經公布的新增鳥類名錄,目前紹興市鳥類種類總計為328種。”紹興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協會經過對觀拍者訪談、照片比對及現場生境的确認,認為此次新增的鳥類記錄真實可信。“一紙鳥類名錄,并不單純隻是鳥類名字的清單,它所記載的資訊,可以反映出一個城市、一個地區野生鳥類的區系、變革以及生态環境的變遷。”該人士稱。
記者發現,11種新增鳥類中,有9種拍攝于上虞區濱海濕地。對此,趙锷解釋稱,上虞區濱海濕地是候鳥遷徙時一個非常重要的中轉站,每年都會吸引大批候鳥來此停留、覓食,拍到新鳥種的幾率比較大。記者了解到,每年的遷徙季,上虞區森林警察局都安排人員來這裡巡查,以確定候鳥順利遷飛。“光去年底,我們就在這裡抓獲了10多名捕鴨者。”該局相關負責人稱。
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鳥類增多一方面反映出紹興的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也說明生态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更多鳥類前來覓食、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