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演】王愛愛(1940—),女,晉劇青衣演員。出身于山西榆次南關一個梨園世家。7歲在奶奶筱桂花的啟蒙下學藝,8歲登台演出《拜月》。筱桂花系筱吉仙(本名張寶魁)門下“桂”字輩弟子。王愛愛1950年參加榆次新生晉劇團,1960年選調山西省中路梆子青年演出團(現山西省晉劇院青年演出團)。代表作品有《打金枝》的沈後、《明公斷》的秦香蓮、《金水橋》的銀屏公主、《算糧》的王寶钏、《走山》的曹玉蓮、《含嫣》的劉雪梅及現代戲《龍江頌》的江水英、《三上桃峰》的青蘭等。她天生一副好嗓子,音色純正、音域寬闊。早年在晉中時就學習和繼承了程玉英老師的“嗨嗨腔”,進入省團後又拜平劇名家尚小雲先生為師,恩師牛桂英更是對其悉心栽培。她承傳統不泥古,遵師法不守舊。博采衆長、勤于思考的王愛愛在吸收“牛派”腔韻味純正、委婉纏綿和“程派”唱腔高亢挺拔、跳蕩華麗的基礎上,根據自己輕快、明朗、悠揚、婉轉的結尾高腔花音,并借鑒郭蘭英民族歌劇的演唱方法,最終形成音質清亮純淨、音色柔中偏剛、吐字清晰達遠、行腔豁達酣暢、韻味濃郁醇厚、感情真摯動人、風格樸實大方的演唱特點,廣大觀衆親切地稱之為“愛愛腔”,開晉劇流派演唱之一代新風,被譽為“晉劇皇後”。1995年王愛愛錄制的晉劇《算糧》獲中國唱片總公司第三屆金唱片獎。
【劇情】本戲又名《鍘美案》、《秦香蓮》,山西梆子傳統名劇。叙宋仁宗時,陳世美考中狀元,隐瞞家室被招驸馬。其妻秦香蓮攜兒帶女赴京尋夫,陳拒不相認,竟遣韓琪追殺。韓琪感秦香蓮不幸遭遇,示其至開封府包拯處告狀,自刎身亡。秦香蓮向包拯訴以冤情,包拯置皇家權勢于不顧,将陳處死。《見皇姑》乃《明公斷》之一折,叙皇姑前來開封府尋找驸馬陳世美,秦香蓮不卑不亢、據理力争,與皇姑對質。
【賞析】《見皇姑》是一折青衣、花臉、小旦的唱工戲。1960年王辛路為山西省中路梆子青年演出團晉京演出而精心改寫了《明公斷》本,特别是《見皇姑》中幾個人物的大段獨唱和對唱,鋪排順暢,措詞優美,雅俗共賞,現已成為晉劇青衣花臉的經典唱段。“内侍回宮兇訊講,包拯做事太猖狂”,内唱聲中身着鳳冠霞帔的皇姑在宮娥彩女的簇擁下出場了。一臉的怒氣、一腔的不滿都發洩在太監那一聲高似一聲的叫嚷中:“皇姑駕到、皇姑駕到!”來到開封府大堂如入無人之地,皇家的威風一刹時充盈整個舞台。伴着鑼鼓點的擊打聲,台上氣氛驟然緊張。皇姑親自興師問罪讨要驸馬陳世美,包拯能否頂住壓力,秦香蓮命運又将如何?戲剛開場,就引發了觀衆的擔心“王朝傳馬漢禀”,一聲似炸雷般的花臉内唱從側幕邊傳出,包拯要出場了。對于皇姑的到來,包拯自然心知肚明,如何應對也早已成竹在胸,一句“縱然是權勢大鐵案難推”就表明了他的态度。礙于君臣等級,包拯上前跪拜皇姑。或許是初次相見,包拯的面容使皇姑驚訝;或許是滿懷怨氣,皇姑對包拯的跪拜顯出不屑。包拯覺得也很尴尬,隻好自嘲“皇姑嫌咱面貌黑”。下面的唱詞圍繞着包拯的面黑”做文章,饒有趣味。“披紅插花遊宮内,三宮娘娘笑咱黑。包拯跪倒巧言對,娘娘千歲聽明白。莫道說為臣面色黑,臣忠心赤膽能保國。”總不能因為臉黑不見駕吧,包拯想起了當年娘娘千歲恩賜他的三尺紅绫,用于遮掩面額。用一條鮮豔紅绫纏繞于包拯的黑色烏紗帽上,寓意以紅绫遮面,又具有裝飾美。頭頂三尺紅绫的包拯二次跪拜皇姑。看着皇姑找上府來,包拯隻得直言相告,把陳世美欺騙君王昧婚入贅、不葬雙親、不認妻兒且命人追殺等喪盡天良之事一一道來。聽着包拯講述,皇姑内心也充滿着沖突與怨恨。“如今若把香蓮認,我皇姑作妾不好聽;若還不把香蓮認,包公執法無私情。”在左右權衡下皇姑選擇了以勢壓人,以香蓮誣告為由,迫使包拯放回驸馬。包拯一看皇姑的架勢,隻得以退為進,喚出香蓮與皇姑對質。于是《見皇姑》中最為精彩的一段戲展開了。一個是高高在上的皇家金枝玉葉,一個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家婦人,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女人,因同一個男人而陰差陽錯地相遇在開封府的大堂上。《見皇姑》中秦香蓮剛一出場的這段唱,正是“愛愛腔”最具代表性的唱段。這段唱詞長達48句,是由[導闆]、[平闆]、[夾闆]、[二性]、垛闆]、[流闆]組成的成套唱腔。在這段唱腔裡,“愛愛腔”那剛柔相濟、婉轉靈變的特點得到充分的發揮。借助于豐富細膩的潤腔和凄厲激越的拖腔,把秦香蓮這一弱女子在見到皇姑後百感交集、悲憤交加的滿腔怨憤表露無遺,使觀衆對秦香蓮寄予了無限的同情。由[導闆]“包相爺他與我講說一遍”引出,此處王愛愛采用小嗓輕輕吟唱,聽來如泣如訴,扣人心弦。接下來“秦香蓮放大膽走出堂前”這句的兩處拖腔,運用了纖弱而富有彈性的顫音。“為申冤顧不得抛頭露面,到如今出入公衙好不艱難。”“露面”後面用了一個哭腔,深刻而準确地渲染出秦香蓮這個慘遭不幸的善良女子痛苦而無奈的處境。“站立在大堂口用目觀看—”,“站立在”這三個字後面化用了“程派”铿锵剛勁、一瀉千裡的“嗨嗨腔”,與前面剛剛出場時的低沉慢吟形成演唱節奏上的對比。秦香蓮有包相爺做主,她拿定主意面見皇姑,決不退讓。“見一駕,五彩金車辇,皇姑坐内邊。宮娥兩旁站,聲勢好威嚴。她與那庶民百姓大不一般。”王愛愛這段有名的[十三咳]清亮高亢,節奏明快,非常好聽。下面的平闆]轉大段的[垛闆],節奏由慢變快以叙事為主,将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講述得清清楚楚。“皇家女真好比錦簇花團。就因為皇家的權勢赫顯,陳世美才為她變了心肝。想到此止不住一腔憤懑,賊強盜你可有半點心肝!”此處在“賊強盜”三字上加強了演唱的力度,“心肝”兩字後則又運用了哭腔,點出了秦香蓮此時此刻無比的傷感。“想當初結發成親眷,也曾經相依伴共度艱難。孝公婆育兒女我别無所願,盼隻盼你功成名就早回家園。”這裡在“回”字上又做了潤腔處理,細膩地表達了秦香蓮内心深處那曾經的期待。“誰料你貪圖富貴把心腸變,一朝得勢昧前言”的“昧”字上又用了一個下滑音,宣洩出秦香蓮希望破滅後的傷心與失望。接下來的大段唱吐字如流,一氣呵成。從“反目成仇将我趕”到“這威風吓不住我秦香蓮”,在整段的傾訴中,有感歎命運之不幸、感歎人世之不公;有蔑視富貴之不齒、蔑視皇權之不屈;更有潔身自好之堅貞、不卑不亢之堅強。王愛愛在演唱中特别注重了對人物情緒變化度的掌控,内心情感層次分明,唱腔節奏緊而不亂,吐字換氣快而不濁。“今日裡我兩家是仇人見面,管什麼帝王家禮法尊嚴。含悲忍憤一旁站,她問我一聲答一言。”最後的[流闆]結束句,為整段唱劃了個完滿的句号。
接下來在秦香蓮與皇姑的對質中安排了一段十分有趣、又極為出彩的對唱。從一開始的問答“你告驸馬因何故?皇姑面前莫胡言。”“一告他高堂父母不奉養,二告他親生兒女抛一邊,三告他結發妻子不相認,四告他停妻再娶昧心肝。”到據理力争時的激情對唱:“驸馬家中無親眷,你血口噴人膽包天。”“我與他結發十五載,我與他養女又生男。”再到互相間的反唇相譏,二人互不相讓,沖突驟起,最後發展到皇姑在理屈詞窮、惱羞成怒下令宮人揮鞭毆打秦香蓮。戲曲生發于民間,皇家事也如同百姓家事一樣。平民化的處理風格無疑是最受老百姓歡迎的,能引發共鳴,能接受并認同,充分展現出本土化戲曲之本色。
《見皇姑》情節緊湊,沖突沖突設定合理,觀衆看得過瘾,為下一步皇姑搬來國太,以及最終包拯鍘陳世美做了很好的鋪墊。關于戲的結局:陳世美被鍘,秦香蓮既替屈死的韓琪報得冤仇,更替自己讨得公道。然而這場博弈中沒有赢家,秦香蓮領着一雙兒女踏上了返鄉的漫漫長路。秦香蓮是中國婦女善良果敢、堅韌不屈之典範。今天,她依然如同久遠年代飄來的一首歌,撩動着人們的心扉。
(趙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