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信公衆平台與小程式開發——從零搭建整套系統》——第1章,第1.1節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微信公衆平台與小程式開發——從零搭建整套系統》一書中的第1章,第1.1節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作者 張劍明,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第1章 微信生态

微信公衆平台與小程式開發——從零搭建整套系統

1.1 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你的一行代碼能影響8億網民,比奧巴馬還多影響5億人!”

這是騰訊2015年啟動校園招聘時的口号。多麼吸引人的一句話,足見騰訊的龐大使用者群及其影響力。造就這群龐大使用者群體的主要幕後功臣,就是騰訊qq。

截至2016年11月16日,未經稽核的第三季度及中期業績報告顯示,騰訊qq的月活躍賬戶數為8.77億人次,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為6.47億人次,最高同時線上賬戶數為2.5億。想象一下,全球有2.5億人在同時使用同一款軟體,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迹。

聊完了qq,我們接着來說說它的兄弟産品—微信。

早在2010年,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産品團隊便在張小龍的帶領下,開始着手微信的研發。張小龍此前曾經開發過foxmail和騰訊七星級産品qq郵箱,這兩款産品頗受業界好評。這一次,微信成為張小龍又一個得意的産品。

2011年1月,微信釋出,針對iphone使用者的1.0測試版本,并通過qq賬戶體系來導入好友關系鍊,快速擁有了微信的第一批使用者。

筆者認為,通過qq來導入使用者,是一個非常明智而且正确的選擇,也是騰訊經營社交産品多年,厚積薄發的最好印證。這也是令其他網際網路企業望塵莫及且不可多得的資源。

《微信公衆平台與小程式開發——從零搭建整套系統》——第1章,第1.1節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圖1-1 微信1.0測試版截圖(圖檔來自騰訊微信官網)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微信的發展曆史,如表1-1所示。

表1-1 微信iphone版本更新大事件

《微信公衆平台與小程式開發——從零搭建整套系統》——第1章,第1.1節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可以在朋友圈分享相冊中的視訊;選擇照片時,可以進行簡單的編輯

從微信的版本更新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微信的每一次重大版本更新,都精準地把握住了使用者的核心需求點。要做到這點,顯然不可能隻靠對産品的簡單規劃,更多的是需要對使用者需求敏銳而又準确的把握和了解,甚至是對人性的把握。而這一切的主要締造者就是張小龍。他崇尚技術,崇尚颠覆性思維,信奉簡單就是美,天生的完美主義。産品不斷更新疊代,讓使用者體驗一次次接近極緻。他把一款網際網路産品打造得老少皆宜。

2012年,張小龍提出一個新觀點: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下面我們來詳細回顧微信的發展曆史,看看它是如何成為我們的一個生活方式的。

2011年5月,微信2.0語音版全新釋出,讓聊天不再是幹巴巴的文字,我們可以像打電話一樣和朋友們交流。多麼偉大的創新!從此,人們無論是走在大街上、坐地鐵,還是排隊,都可以随時随地地拿起手機對講。那标志性的“滴”的聲音和按住對講時螢幕上出現的對講機圖案,在現在看來都是那麼的經典。

2011年底春晚的“搖一搖”,讓這個功能走進了使用者生活。如今,它已經成為微信擁抱o2o的主要互動方式:搖優惠、搖電視、搖周邊。

2012年初的相冊,讓我們擁有了一個簡單整潔的朋友圈,我們再也不用在廣告漫天飛的螢幕上浏覽,淨化了我們的眼睛,整個世界都清淨了,雖然現在的朋友圈有廣告,但是使用者至少有一定的選擇權,可以選擇對某些廣告“不感興趣”。

2012年7月,微信網頁版(如圖1-2所示)推出。微信從此進入了桌面時代。後來還有針對windows版本(如圖1-3所示)和mac版本(如圖1-4所示)的用戶端微信。與手機端微信相比,它擁有除去朋友圈之外的絕大部分功能。這樣,再也不用在上班時間盯着手機螢幕查閱微信消息了。

《微信公衆平台與小程式開發——從零搭建整套系統》——第1章,第1.1節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微信公衆平台與小程式開發——從零搭建整套系統》——第1章,第1.1節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圖1-4 微信mac版(微信2.0.4)

2013年8月,微信支付推出。騰訊财付通一直都是支付寶的強勁對手,微信支付的推出,再次給支付市場帶來了一場血雨腥風。從此,人們去小賣鋪買東西結賬時都會問一句:老闆,可以微信支付嗎?商戶倘若不接入微信支付,似乎就無法做生意了。由此可見微信支付的深入人心。

2014年1月27日,微信紅包席卷了整個春節,它打破了傳統的過年紅包的使用場景,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送祝福。更具趣味性的是“拼手氣紅包”,每個人搶到的紅包金額是随機的,跟搶紅包的時間先後無關,考驗人品的時候到了。

2014年9月,朋友圈小視訊的釋出又是一次偉大的創舉。它讓朋友圈動起來。使用者可以錄制發送一段6秒的短視訊,在朋友圈的朋友聊天中傳播。小視訊的編碼是經過微信團隊精心優化的,能最大限度地節省使用者流量。

2016年1月底,臨近春節,朋友圈突然被馬賽克刷屏,這就是“紅包照片”。使用者點選釋出朋友圈按鈕,可以看見微信紅包照片選項,釋出成功之後,該照片将被模糊處理,還有如需評論或者看清照片,需要向好友發送紅包,金額由微信随機決定。一時間,各種“我和我男朋友”“小時候的萌照”等這類标題的内容席卷朋友圈,發完紅包之後發現照片和描述并不相符。但此時你已經不會去計較這些了,紅包照片帶來的樂趣不言而喻。需要說明的是,紅包照片隻可在特定時間使用。

微信一次又一次的創新,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和期待。如今,人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微信了,我們在這裡聊天、閱讀、社交、購物。微信已經深入人心,滲透了生活的每個角落。這正是一個生活方式。

手機占據了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而我們每天隻有24小時,除去睡覺和工作,陪伴家人和身邊朋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我們在跟朋友一起吃飯時,在家人身邊時,“低頭族”們正沉醉在微信的世界裡無法自拔。我們不敢想象沒有了微信生活會變成什麼樣。筆者曾經關閉朋友圈兩個星期,其實并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麼糟糕,我的生活依舊,讓我跟家人和朋友有了更多的交流時間。假如一定要我說失去了什麼,那就是朋友圈的那些“八卦”:誰去哪裡旅行了,誰去了哪家餐館吃飯,等等。

其實,微信隻是一個生活工具,你用,或者不用,它都在那裡。最關鍵的,是看你怎麼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