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

産品名: 比利·林恩的中場之戰
釋出日期:2016 年
導演: 李安
編劇:讓-克裡斯托夫·卡斯特裡
主演: 喬·阿爾文, 克裡斯汀·斯圖爾特, 克裡斯·塔克
說實話,我覺得這部電影很普通。
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也是技術的創新,這是李安導演第一次嘗試120幀的4K和3D技術,雖然是當今最無情、超清晰的拍攝技術噱頭,但我覺得這部電影很難稱之為經典。
其實李安近年來似乎一直對技術感興趣,不遺餘力地推廣120幀技術、4K和3D技術,有成為技術控制的趨勢,但連續兩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大戰》和《雙殺》都很一般,口碑不好,票房也是與滑鐵盧的不斷相遇。
雖然李安導演的創新精神值得稱贊,但我覺得值得鼓舞,但作為粉絲,很難給比利·林恩的中場戰鬥和雙殺,這兩部超高科技作品更高的評價。
這兩部作品可能隻是李安的實驗作品,遠未達到成熟狀态。
其實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故事不好看。
伊拉克的戰争英雄出現在足球場上,從高調和搶手到諷刺性剝削,然後處于聲名狼藉的狀态。最後,決定重返戰場。
這樣的故事太籠統了。
主旋律?就像電影的主題一樣。諷刺?甚至沒有深度。反戰?似乎沒有太多的反戰意義。
雖然有李的粉絲試圖給這部電影更深入的解釋,但也特别涉及菲娜,因為林恩是一個戰鬥英雄,隻喜歡他,她喜歡他就像虛無主義戰鬥英雄的光環,而不是林恩這個人等等,但我認為這些解釋都是過度解讀的, 都是胡說八道。
這是一個極其平庸的故事,情節平淡無奇,人物刻畫不到位,沖突有限,情節太平淡看點,也無法談主題深度、人類思維等隐喻。
這部電影隻是用最先進的技術制作的最平庸的故事之一。就這樣。
對于技術,我覺得沒什麼可說的,既不是技術專家,也不是技術控制,我隻是一個普通的粉絲。我看電影,先是好看的故事和表演,然後是審美的圖檔色彩技術。
我想,99%的粉絲不是技術性的,對技術也不感興趣,看電影是為了娛樂,畫面一個快樂,這和電影類型無關,更不用說電影技術了,隻講故事好壞,演員表現好,或者演員的高價值不高, 這是第一個問題。
誰會為了看超清晰的技術而盯着爸爸看電影?
是以這部電影我覺得隻是徘徊在通過線上,從一般粉絲的角度來看,遠非一部好電影的标準。
我想李導演本人當然很清楚,比利·林恩的中場大戰的故事非常平庸,除了他嘗試了120幀的4K和3D技術。
也許李安導演也在為這種最先進的電影制作技術尋找合适的故事。
希望有一天他能找到合适的故事來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