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第一部禁書:國人不讓看,卻風靡日韓幾百年,到底寫了什麼?

史上第一部被禁小說,卻影響日本幾百年。史上第一部禁書:國人不讓看,卻風靡日韓幾百年,到底寫了什麼?

所謂禁書,是指禁止刊行或閱讀的書籍。史上最慘烈的禁書當數秦始皇的“焚書”之舉了。在中外文學史上,被禁之書多達數千種,而中國的文學書籍的頻繁被禁,則是始于明朝,這主要是因為志怪傳奇小說到了明朝後,其題材更加廣泛了,深入到人性的方方面面,因而會出現一些“少兒不宜”或“引起讀者不适”之類的作品,是以,才被官府下令禁止刊行與閱讀。

史上第一部禁書:國人不讓看,卻風靡日韓幾百年,到底寫了什麼?

明代所禁之書有十多種,其中首先被禁的,并不是人們所熟悉的《金瓶楷》,而是一本名叫《剪燈新話》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剪燈新話》是部什麼樣的作品呢,以至讓明廷将其禁毀?

《剪燈新話》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瞿佑。瞿佑是錢塘人,少有詩名,曾被當時詩壇領袖楊維桢,稱賞為瞿家的“千裡駒”。明太祖洪武年間出仕,曆任仁和、臨安、宜陽等縣訓導,後升任國王府右長史……瞿佑一生著述很多,隻有《剪燈新話》便是其中流傳最廣的作品。《剪燈新話》在洪武十一年就已編訂成帙,以抄本流行。永樂十五年,瞿佑以七十五歲高齡在流放地保安重新校訂《剪燈新話》。

史上第一部禁書:國人不讓看,卻風靡日韓幾百年,到底寫了什麼?

瞿佑生活于元末明初的動蕩年代,人們對于正統儒學也失去興趣,閱讀喜好轉而趨向世俗與獵奇,瞿佑的《剪燈新話》适時而生,書中的故事為為男女之情——或是人與人的婚姻,或寫人與鬼的愛情,都突出強調一個“情”字。對愛情和美好婚姻的渴望,是廣大婦女的共同要求,但她們的要求被扼殺了。

書中有個故事叫《金鳳钗記》,主要描寫吳興娘的鬼魂追求人間真愛。吳興娘和崔興哥自小訂婚,由于興哥随父宦遊遠方,十五年不通音信,難圓婚事,結果郁郁成疾,半載而終。但死後的興娘并不甘心,她有着“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執着,其鬼魂終于與興哥相會,并與興哥私奔他鄉,相親相愛地過了一年夫妻生活。最後當她身份揭穿不得不離去的時候,還用鬼魂附體的辦法,要求父母将妹妹慶娘嫁給興哥,續了前緣。

史上第一部禁書:國人不讓看,卻風靡日韓幾百年,到底寫了什麼?

這樣的“故事”,在當時算是一股“清流”。《剪燈新話》的問世在當時沉悶的政治環境中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喜愛與共鳴,不僅販夫走卒、土豪鄉紳手不釋卷,就連正規官學——太學裡的儒生也對其愛不釋手,以至荒廢了學業。而後,仿拟者紛起,類似的《剪燈餘話》、《效颦集》、《覓燈因話》等也相繼問世。

《剪燈新話》擺脫了宋人之“托往事而避近聞”的風氣,講當下故事,思當今之事,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叙述故事的同時,也注重了自己的人生體驗與思考。在《剪燈新話》中,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三人世界:普通男女的情愛世界、文人士子的内心世界以及鬼神世界。這“三個世界”均以元末戰亂為背景,統一構築了一個末世的全景圖,有着明顯的“亂世文學”特征。

史上第一部禁書:國人不讓看,卻風靡日韓幾百年,到底寫了什麼?

正統鬥不過“邪惡”,這是衛道士們所不願看到的,書中摹書普羅男女的畸變離奇隐秘,以及人鬼相戀“一如人間”,直接為正統所不容,是以,很快就迎來被禁的結局。

據顧炎武《日知錄之馀》卷四“禁小說”記載:“正統七年二月辛未,國子監祭酒李時勉言:近有俗儒假托怪異之事,飾以無根之言,如《剪燈新話》之類。不惟市井輕浮之徒争相誦習,至于經生儒士,多舍正學不講,日夜記憶,以資談論;若不嚴禁,恐邪說異端,日新月盛,惑亂人心。乞敕禮部行文内外衙門,及調提為校佥事禦史,并按察司官,巡曆去處,凡遇此等書籍,即令焚毀,有印賣及藏習者,問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為邪妄所惑。從之。”

史上第一部禁書:國人不讓看,卻風靡日韓幾百年,到底寫了什麼?

《剪燈新話》在國内雖然被禁了,但是,卻沒能阻擋住它邁向世界的步伐。《剪燈新話》是我國最早走出國門、影響世界的古典小說集之一。它從15世紀起就開始風行于北韓,後來流傳到日本。

《剪燈新話》多以元明之際的戰亂紀實、文人罹禍和兒女情戀(人鬼戀)為主題,這類主題使它在日韓與越南得到令人驚異的接受:那裡的讀者普遍欣賞瞿佑的“故事”情節和“話語”方式,許多作家是以受到啟發而把《剪燈新話》視為小說創作的最高典範,它流行于這些國家正處于内戰或這樣的黑暗時代之後。

《剪燈新話》流入日本後,深受日本讀者的喜愛,并對日本文學産生了重大的影響,從江戶時代開始,他們就開始對《剪燈新話》進行翻譯與改寫,并進而對日本鬼怪文學風格的确立與形成,産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史上第一部禁書:國人不讓看,卻風靡日韓幾百年,到底寫了什麼?

比如《剪燈新話》中有則《牡丹燈記》(《牡丹燈記》講述的是,剛剛喪偶的喬生正月十五夜遇女鬼符麗卿,最後死在了靈柩中,二鬼随後經常出來害人,最終被鐵冠道人送往陰間的故事),傳到日本後,被日本作家模仿,并形成了一個“牡丹燈”系列故事。即使是到了現代,還有導演将“牡丹燈”系列故事翻拍成電影,可見其影響力與生命力是多麼巨大與頑強!

(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