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圖注:長着大嘴濾食的極泳龍,圖檔來自網絡

蛇頸龍類是恐龍時代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家族,它們可是相當成功的海生爬行動物家族。古生物學家在世界各地都發現過蛇頸龍類的化石,就連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極洲也不例外。極泳龍便是生活在史前南極的一種蛇頸龍類,關于它的新研究向我們展示了蛇頸龍類全新的進食方式。

極泳龍(aristonectes)的化石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被發現,化石來自阿根廷、智利和南極洲。古生物學家在1941年正式将其命名,屬名意為“最棒的遊泳者”,許多人根據發音将極泳龍翻譯成“阿裡斯頓龍”。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圖注:極泳龍的頭骨,圖檔來自網絡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圖注:著名的薄片龍,長着超長的脖子,圖檔來自網絡

根據化石表現出來的特征,極泳龍應該屬于薄片龍科,這是一群生活在白垩紀晚期海洋中的蛇頸龍類。與我們熟悉的蛇頸龍類相比,薄片龍科的脖子更長,脖子的長度甚至等于身體長度的一半。薄片龍科長長的脖子後面是紡錘形的身體,身體兩側則是前後兩對葉片狀的鳍狀肢,當它們在水中拍打着細長鳍狀肢時,能夠快速的前進并且靈活的轉彎。

極泳龍體長6米,與常見的薄片龍科不同,它的脖子更粗短,身體更強壯,四個鳍狀肢也更大。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圖注:極泳龍的複原圖,圖檔來自網絡

根據發現的化石,特别是頭骨和牙齒的結構,古生物學家認為薄片龍類主要以魚類為食,但是包括極泳龍在内的一小群薄片龍科動物卻完全不同,它們是以小型海洋生物為食,這些小型海洋生物小到比我們的手指和指甲還要小。仔細觀察極泳龍的頭骨,你們發現它的腦袋又扁又寬,在嘴巴的上下邊緣密密麻麻的長着向外伸出的小牙齒,這些小牙齒就像梳子齒一樣密集,當它的嘴巴閉合的時候,這些小牙齒會交錯排列在一起。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圖注:極泳龍的頭骨線圖,注意其細小密集的牙齒,圖檔來自網絡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圖注:極泳龍的頭部複原,圖檔來自網絡

那麼極泳龍是怎麼進食的呢?大家肯定會想到大翅鲸氣吞萬裡的在海洋中吞食小魚的大場面吧,極泳龍可不會這麼進食。盡管極泳龍的嘴巴變寬,但是它沒有鲸類那樣的大嘴巴和能夠容納大量海水的咽喉,是以我們不可能看到極泳龍在海洋中張着大嘴慢慢前進。對于極泳龍來說,最有效的捕食方法就是進入海洋生物富集的海域或是潛入海底,用四肢翻動海底的沉積物,然後張開嘴在泛起的沉積物中過濾食物,今天的灰鲸也是這麼幹的。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圖注:正在海底濾食的灰鲸,圖檔來自網絡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圖注:張開大嘴的極泳龍,圖檔來自網絡

通過過濾食物填飽肚子的可不止極泳龍一種,古生物學家在南極還發現了多種長着相似腦袋,采用相同政策進食的蛇頸龍類,這些動物被歸入了極泳龍亞科(aristonectinae,也被稱為阿裡斯頓龍亞科)。極泳龍亞科的成員們主要分布在距今7000至6600萬年前白垩紀晚期的南極海域,當時的地球比今天溫暖,南極的海水沒有今天這麼冷,但是與赤道周圍的海域相比,這裡的食物相對較少,或許濾食習性正是極泳龍能夠在高緯度海域生存的關鍵因素。

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南極洲發現像鲸魚一樣濾食的史前蛇頸龍

圖注:生活在南極海洋中的極泳龍,圖檔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gasparini, z., bardet, n., martin, j.e. and fernandez, m.s. (2003) "the elasmosaurid plesiosaur aristonectes cabreta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of south america and antarctic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3(1): 1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