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穎 李春陽

2015年3月至10月,根據質檢總局的統一部署,在全國檢驗檢疫機構開展“綠蕾”專項行動,打擊非法攜帶、郵寄植物種子種苗進境行為。上海檢驗檢疫局高度重視,精心部署,旅郵檢各大口岸全面出擊,截獲大量植物種子、苗木和其他動植物産品,把關成效顯著。
小小綠蕾,海陸空郵齊綻放
上海檢驗檢疫局積極部署,在海陸空郵各大口岸開展“綠蕾”行動,成績斐然。據統計,“綠蕾”行動期間,上海旅郵檢口岸截獲植物種子苗木共計1546批次,包括仙人掌科、大戟科等上百批次瀕危植物。從中檢出各類有害生物1091種次,包含小麥印度腥黑穗病菌等檢疫性有害生物10種次,其中,無花果胞囊線蟲和貝克劍線蟲為全國口岸首次截獲。
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出入境空港口岸,每日出入境旅客近8.5萬人次,攜帶的行李箱中自然有許多“不能說的秘密”。據統計,“綠蕾”行動期間,空港截獲的植物種苗占上海旅郵檢口岸截獲總量的64%。由于攜帶物存在易藏匿、易漏檢等特點,許多旅客或受利益驅使明知故犯、或心存僥幸攜帶違禁物品入境。今年5月,在對來自南韓的航班行李進行查驗時,就從一名中國旅客的行李中查獲大量多肉植物,總重高達57.06公斤。據了解,這些多肉植物都是從南韓市場上購得帶回國内用于銷售的,購入價格約為6萬元人民币,一旦全部售出獲益豐厚。
在吳淞口碼頭,海運集裝箱私人行李中也暗藏風險。今年8月,從業人員在對一批南韓的私人行李開箱查驗時,發現一個裝滿廚房雜物的紙箱内有大量活體甲蟲,還有幾隻張開翅膀想要飛出紙箱,從業人員立刻準備好殺蟲消毒器械,迅速實施殺蟲消毒處理。事後發現,甲蟲産生的原因是紙箱中一袋豆類包裝破裂,在适宜的溫、濕度環境下,豆中的蟲卵發育成為成蟲,而這些小甲蟲經鑒定,正是檢疫性有害生物四紋豆象。
走進上海國際郵件進行中心,在堆積成山的郵包中間,是另一番熱鬧的景象。無論寒冬酷暑,這裡總能看到從業人員和檢疫犬忙碌的身影,365天x24小時的辛勤工作換來不俗成績。今年4月,上海郵檢截獲一箱來自日本的石菖蒲種苗,并從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貝克劍線蟲(xiphinemabakeri),為全國口岸首次檢出。貝克劍線蟲屬于傳毒種類劍線蟲屬,是一種重要的植物外寄生線蟲,可寄生于植物根部,影響根系長勢,甚至造成根部腫大或壞死等症狀,貝克劍線蟲也是南芥菜花葉病毒的傳播介體,危害極大,質檢總局對此發出警示通報。
夯實工作,科技為先,在大力推動完善和加強口岸把關能力的同時,上海局食品中心依托強大的專業技術水準,成功托舉起了一年來上海“綠蕾”的綻放。先後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朱頂紅短體線蟲、西班牙根結線蟲和貝克劍線蟲,北方根結線蟲、無花果胞囊線蟲;多次檢出石蒜綿粉蚧。該中心專家利用專場教育訓練,工作中帶教等多種方式,有針對性指導口岸一線查驗人員學習種苗常見植物昆蟲、病毒、病害、線蟲等有害生物的現場檢疫和初步鑒定技能。
多措并舉,嚴把國門第一關
加強口岸查驗力度,不斷深化“人、機、犬”綜合查驗模式。制作《x光機截獲圖譜》,并放大重點圖譜張貼在牆上友善查驗時随時參考,進一步提高x光機截獲率;修訂《檢疫犬上崗考核細則》,對檢疫犬加強植物種苗的針對性搜檢訓練,提高檢疫犬對植物種苗的搜檢能力。
制定查驗黑名單。通過對曆史截獲資料的分析,根據一線工作經驗、旅客的出行特征、各地的物種特色等資訊,進一步劃分重點監管範圍,篩選出高風險航班及重點關注人群,将檢疫力量向重點航班、重點人員傾斜,屢次在重點航班中截獲各種植物繁殖材料,多次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
保證執法有據高效。依托食品中心實驗室,形成與實驗室等相關檢測部門的溝通機制,及時送樣品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相應的檢疫處理及統計工作,反複請中心專家為口岸旅郵檢一線人員進行針對性授課,確定“綠蕾”行動執法科學準确性與時效性。
提升執法規範性。對口岸一線作業指導書進行系統性梳理,細化查驗、截獲、存放、銷毀,以及處罰等工作流程,規範執法能力大大提高。通過系統學習、例會教育訓練、案例分析、經驗總結等途徑,進一步規範一線檢驗檢疫人員的執法行為,增強檢驗檢疫執法權威。
加大硬體投入。利用國門生物安全專項預算,2015年統籌配備了大型“國門生物電子廣告屏”、玻璃展示櫃、截獲物專用儲物櫃、冷藏櫃等旅郵檢口岸查驗、宣傳、儲存等裝置,累計40萬餘元,應用于上海兩大機場、兩大郵輪碼頭、火車站以及國際郵件交換中心。持續推進口岸動植檢規範化建設,配備顯微鏡、解剖鏡、操作台等查驗實驗裝置。年底在質檢總局的支援下,增置兩台ct查驗機和8台高壓滅菌鍋,極大增強了上海口岸旅郵檢口岸把關效能。
形成工作合力。積極聯合地方農林、瀕危、邊檢、海關以及郵政、機場、航空公司等相關部門,以形成口岸執法把關合力。作為上海市cites執法工作協調小組成員機關,與小組成員機關密切合作,年内曾邀請上海市瀕危辦專家參加質檢總局在南京舉辦的旅郵檢法制教育訓練班;聯合上海市林業局、上海辰山植物園,共同進行植物物種保護、鑒定的課題研究,建立物種資料庫,并進行軟體研發;與“東航”簽署長期聯合備忘錄;與上海機場集團建立月例會制度,與機場邊檢、海關等機關開展了共建工作。
重視宣傳,提升社會影響力
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微信、微網誌等新媒介,以及“進機場、進機艙、進校園”等多種宣傳手段,把“綠蕾”行動告知社會公衆,引導公衆樹立自覺保護國門生物安全的意識。
繼2014年和東航聯手,将36萬份《中國入境檢驗檢疫須知》送入國際航班後,2015年增印40萬份覆寫更多的航線和航班;在上海浦東、虹橋兩大機場,吳淞口郵輪碼頭,滬九列車等旅檢口岸,充分利用出入境大廳放置的宣傳屏、檢驗檢疫查驗通道附近的電視螢幕,滾動播放旅客攜帶物相關法律法規、禁止進境動植物産品名錄,以及“綠蕾”行動宣傳ppt和成果;5月4日,在虹橋機場t1航站樓出發大廳内舉行“綠蕾”專題活動日;9月29日,舉辦“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活動,走進崇明生态島東門中學。據統計,年内累計發放活動宣傳冊10萬餘份。
年内共策劃了4次電視媒體宣傳,針對海淘郵寄多肉植物入境等題材對公衆開展宣傳教育。節目在央視新聞頻道、上視新聞綜合頻道、上海東方衛視、新華社等各大媒體播發,并被國内大量網站和平面媒體紛紛轉載。相繼制作了《今天,“我們”是熱門》《“我們”截獲有害生物 上海國檢“綠蕾在行動”》等系列微信報道,剖析截獲案例,即時宣傳成效,在全系統乃至社會上引起關注。
12月22日,由質檢總局主辦,上海局承辦,江蘇、浙江檢驗檢疫局協辦的“綠蕾”專項行動新聞釋出會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釋出會吸引了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等16家新聞媒體參加,cctv1晚間新聞對此進行報道,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與此同時,“綠蕾行動——質檢總局國門生物安全宣傳展”也在自然博物館開展,展會以實物、圖檔、動畫等形式,生動、全面地展現了專項行動取得的豐碩成果,受到遊客的普遍歡迎,反響熱烈。上海局還與上海科技館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将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開辟專門的場地,共同建立長期的“國門生物安全展示館”,便利上海科技館和上海自然博物館進口國外動物标本,截獲動物植物标本制作與共享,同時,授予上海自然博物館“國門生物安全宣傳教育基地”銘牌,将上海自然博物館作為上海國門生物安全宣傳教育基地之一,向社會公衆展示檢驗檢疫工作,進一步提升檢驗檢疫的影響力。
上海“綠蕾”行動“大資料”
“綠蕾”行動期間,上海旅郵檢口岸共截獲植物種子苗木1546批次,3644.3千克,其中機場旅檢截獲占64%、郵運口岸截獲占20%、海運私人集裝箱查驗截獲占15%,還有少量截獲來自于郵輪入境旅客查驗。截獲主要來源國與地區,依次為日、韓、美、澳、等國家及歐洲、東南亞地區,包括植物苗木、具有繁殖能力的種子(如羅望子、奇雅子等)、果實(面包樹果實)和多肉植物等。物種資源非常豐富,其中也包括很多瀕危植物,僅郵運口岸統計就涉及76批次的瀕危植物,共計444株,包括仙人掌科、大戟科、空氣鳳梨科及豬籠草等植物,主要來自日本及歐洲的進境郵件中。
在截獲的植物繁殖材料中,檢出真菌、線蟲、昆蟲和雜草籽等各類有害生物1091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10種次,分别是無花果胞囊線蟲、貝克劍線蟲、朱頂紅短體線蟲、西班牙根結線蟲、北方根結線蟲、傷殘短體線蟲、穿刺短體線蟲、腐爛莖線蟲、假高粱、小麥印度腥黑穗病菌等。無花果胞囊線蟲、貝克劍線蟲為國内首次截獲;朱頂紅短體線蟲、西班牙根結線蟲為上海口岸首次截獲。此外,在截獲的多肉植物中多次發現石蒜綿粉芥。
市民參觀國門生物安全展
檢驗檢疫人員現場截獲的瀕危植物龜甲牡丹
參觀“綠蕾行動——質檢總局國門生物安全宣傳展”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