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自華章出版社《使用者至上:使用者研究方法與實踐(原書第2版)》一書中的第1章,第1.2節,作者 understanding your users: a practical guide to user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凱茜·巴克斯特(kathy baxter)[美]凱瑟琳·卡裡奇(catherine courage) 凱莉·凱恩(kelly caine)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1.2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ucd)是關注最終使用者的産品開發實踐,其理念在于讓産品适應使用者需求而非使用者适應産品,也就是說在産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技術、流程和方法都需要以使用者為中心。
專業詞彙說明
我們的一些同僚(甚至我們自己!)似乎不太喜歡“使用者”(user)這個詞,因為它帶來負面的聯想(例如,瘾君子drug “user”),造成主觀的距離感,無法表達人本身和體驗的複雜與深度。don norman(2006)曾提到“詞彙的選擇很重要,我們談的是人本身,不是客戶,不是消費者,也不是使用者”。我們深以為然。但ux是業界廣為認可的術語,這也是我們在本書中使用它的原因。
1.2.1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原則
ucd三大設計原則(gould & lewis,1985):盡早地關注使用者及他們的任務,産品使用的實證研究,以及可疊代的設計。
盡早地關注使用者及他們的任務
這一原則強調系統性和結構化地擷取使用者體驗,這也是本書的重點,在後續的章節會講解收集使用者體驗的一系列方法。
為了實作最大化産品使用者體驗的目标,在産品開發的第一時間就應該關注使用者。越早地關注使用者,在産品開發後期返工的工作量就越小(如,可用性測試之後)。ucd始于收集和擷取使用者體驗,這一過程有助于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行為習慣、心理預期以及内心的訴求。這些資訊對于設計一款優秀的産品至關重要。
産品使用的實證研究
這一原則的重點在于經典的可用性原則:易學性、有效性和無錯誤,這可以通過産品原型的可用性測試在産品開發的早期實作。可用性測試是邀請使用者來使用設計原型或最終産品完成一系列任務。這個過程可以發現産品的使用性問題,便于在産品上市前做出改進。我們将在本書的第14章介紹可用性評估的相關概念。

圖檔基于漫畫#5,更多資訊可通路http://www.usability.uk.com/
可疊代的設計
這一原則建議在擷取使用者體驗後,通過疊代的方式來設計、修改或測試産品。可疊代的設計強調的是在産品早期不斷地試錯。早期設計原型要比已經調試好的系統更容易修改。這就意味着你所在的産品團隊可以先從紙上原型(paper prototyping)開始并不斷疊代,再進入可互動原型階段。這個開發流程并不是線性的,而是不斷疊代和調整直至最優。即便你可以非常熟練地開展使用者研究實踐,你也無法在一開始就擷取全部資訊。
1.2.2 将ucd原則融入産品開發生命周期中
本書會介紹産品開發生命周期中每個階段用到的研究方法,但在實踐中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甚至也并不需要應用本書提到的每一種方法。你需要明确所在的團隊、公司或者實驗室面臨的關鍵研究問題,并采取對應的研究方法解決問題。stone(2013)提到,“在我看來,一個優秀的使用者體驗研究包括四個因素,依次是及時性、可信性、可行性和新奇性。及時性需要我們與産品團隊的節奏一緻,否則使用者體驗研究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可信性來自于對問題背景的缜密思考和基于此的任務設計。可行性是指與産品團隊在面臨的決定上達成共識。新奇性是指比團隊中其他成員更善于觀察和了解使用者行為。以上是我知道的唯一訣竅。高品質且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人們一定會注意到并感激你的付出”。
圖1.2展示了ucd融入産品開發生命周期的理想情況。“概念”階段(第一階段)主要在産品開發的前期了解你的使用者。“設計”階段(第二階段)包括早期的使用者了解和實證研究。“開發”和“釋出”階段(第三和第四階段)更多地側重實證研究。每一階段的具體活動如下:
第一階段:概念
這一階段主要圍繞産品的概念進行如下活動:
建立使用者體驗、目标
建構使用者特征和人物畫像
開展使用者體驗研究實踐,如訪談、實地研究等
第二階段:設計
這一階段會根據第一階段擷取的使用者資訊開展可疊代的設計,涉及的使用者研究活動包括:
低保真原型的使用者走查(如,紙上原型)
啟發性評估
使用者體驗活動研究(如,焦點小組、卡片分類法等)
第三階段:開發
在這一階段,開發人員和工程師開始介入産品開發,涉及的可用性測試如下:
準備、計劃和執行産品上市前的啟發性評估
準備、計劃和執行産品上市前的可用性測試
第四階段:釋出
這一階段是産品面向公衆、客戶或你所在的組織釋出,包括使用者體驗研究和其他實證研究。軟體的正式可用性測試将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除此之外,在釋出階段開展的使用者體驗研究也将擷取使用者在實際使用産品過程中的真實回報。這一階段所包含的使用者體驗研究實踐包括:
可用性測試
調查或訪談(真實環境下的使用者回報)
實地調研(了解使用者實際使用産品的過程)
圖1.2 引入ucd流程的産品周期
ucd第三大原則—“可疊代的設計”,被廣泛應用于産品開發流程的各個階段。例如,你可以在概念階段開展一次實地走訪,這個使用者體驗研究有助于收集使用者資料,并同時發現新的問題。你可能接下來會進行一對一訪談來獲得更多的使用者資料。這些新的使用者資料有助于改進或疊代使用者體驗研究文檔。
1.2.3 設計思維
如果在你的工作環境中ucd流程并未得到認可,則你的職責更加任重而道遠,僅靠幾次使用者研究實踐可能無法達到效果。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是“設計思維”。
如果你的公司、客戶或學術導師并不了解使用者研究的價值,設計思維也許是一個有效的讓人們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的手段。設計思維可以應用于各種類型公司的創新實踐中。它不是一個按部就班的流程,而是一種思維和觀念模式。它以行為習慣為導向,以人為中心,并展開一系列持續的測試。設計思維的核心思想在于通過深入地了解使用者需求來探索創新機會。這些機會點也将通過快速疊代的原型設計和使用者測試不斷得到優化,最終成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産出。收集使用者需求是整個流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計思維讓人們很好地了解為什麼了解使用者對于創造偉大的産品和服務如此重要。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斯坦福設計學院)在宣傳設計學院的課程和高管訓練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你也可以在其他的院校或咨詢機構找到類似的工作坊。通過一到兩天的教育訓練,你的團隊可以更好地了解與使用者共情的重要性。
進一步閱讀資源
如果你對建立設計思維文化感興趣,可以參考以下資源:
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http://dschool.stanford.edu/.
“building a culture of design thinking at citrix”:
http://www.mixprize.org/story/reweaving-corporate-dna-building-culture-design-thinking-citrix.
你或許打算進行管理政策改革以影響組織架構、流程和文化,這并不簡單,下面的書籍包括全面細緻的指導:
bias, r. g.,
& mayhew, d. j. (eds.). (2005). cost-justifying usability.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
schaffer, e.
(2004).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usability: a step-by-step guide. new york:
addison-wesley.
sharon, t.
(2012). it抯 our research:
getting stakeholder buy-in for user experience research projects. morgan
kauf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