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停300家門店,海底撈的苦果也是行業教訓

作者:日常惡魔

——本文系紅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1月5日,海底撈釋出公告稱,已決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漸關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将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周期最長不超過兩年。11月4日收盤,海底撈股價創年内新低,市值1090億港元。11月5日海底撈股價大幅反彈5.46%。(11月5日《中國新聞周刊》)

對于海底撈的公告,不少網友表示震驚,但是細想來也并不奇怪。餐飲行業競争激烈,再加之這兩年受到疫情的影響,線下門店并不好做,海底撈選擇關停部分門店也在情理之中。

海底撈自己表示,關停的這些門店經營未達預期,主要是由公司在2019年制定的快速擴張政策所導緻的,具體表現有:部分門店選址出現錯誤、讓各級管理人員無法了解且疲于奔命的組織結構變革、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過度相信連住利益的名額,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

海底撈如此坦率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遮不掩,直面要害,讓人敬佩。屢次出現問題,關閉門店,整頓管理,或許是迎來下一波發展機遇的唯一辦法。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海底撈頻頻被爆出負面新聞,“毛肚縮水”“疫情期間菜品漲價”“不少門店都存在衛生隐患”等等,就沒少引起話題,也打破了其業界良心的神話,

餐飲業中也不止海底撈一家被爆出衛生問題,今年就有網友曝光曾在茶百道喝出蜘蛛,之後又網傳茶百道過期原材料更換标簽繼續使用。茶百道為此釋出緻歉聲明稱,個别門店出現了不符合衛生标準、私自更改操作流程等問題,品牌對此表示歉意。

食品行業屢次出現問題的根源就是擴張太快,管理跟不上。不少店鋪都是品牌企業,且大多是連鎖企業,門店越多、人員越多,可能出問題的環節就多。而且,品牌企業自帶熱搜體質,往往旗下某個門店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全網關注,對品牌造成負面沖擊。

企業因嘗到成功的甜頭,急于擴張,在喧嚣熱鬧一陣後,不得不重新洗牌,這種例子并不少見。一些經營者在利益面前,難得保持頭腦清醒,急于複制成功樣本,甚至隻想賺快錢,通過擴大規模來快速實作品牌價值的利益兌換,但往往欲速則不達。粗放式的發展,導緻精細管理難以實作。

海底撈表示:“目前的苦果,隻能由我們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我們在此向大家保證,海底撈1000餘家門店服務員的笑臉依舊燦爛。”這樣的态度值得我們點贊,但海底撈的苦果也是餐飲行業的教訓,其他企業應清醒地規劃決策,飯要一口一口吃,錢要一點一點賺。

文/陳奕瑾(長安大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