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愈人生:昔日不羁浪子、今日愛女狂魔,陳冠希變形記原生家庭可能性分析硬碟事件的遐想愛的療愈接納自己的原生家庭

作者:在下潘不胖
原生家庭療愈人,原生家庭也傷害人。

陳冠希曬妻女照定格家庭幸福時刻,撒開了狗糧,我不禁感歎陳冠希轉變如此之大……他從昔日的不羁浪子轉型到愛妻護女的狂魔真是一段艱辛路,祝福他們一家三口。

愛愈人生:昔日不羁浪子、今日愛女狂魔,陳冠希變形記原生家庭可能性分析硬碟事件的遐想愛的療愈接納自己的原生家庭

友站截圖

昔日的陳冠希因硬碟内不雅照片洩露而星途黯淡,是以也牽連多位女星,原本星途燦爛的陳冠希也被業内大佬們看好,是以事風光不再、落魄不堪。“深圳晚報”中也有關于陳冠希及親族的更多爆料,隻是如此完全定性的分析是不靠譜的,我從掌握的有限資料中嘗試做一些心理層面的分析,僅供參考。

愛愈人生:昔日不羁浪子、今日愛女狂魔,陳冠希變形記原生家庭可能性分析硬碟事件的遐想愛的療愈接納自己的原生家庭

媒體報道截圖

公開資料中,陳冠希出生在加拿大,9歲以前和母親、兩位姐姐一起生活,9歲以後到香港與父親一起生活,直到14歲才知道父母已經離婚,由此變得敏感、缺乏安全感,10~19歲非常叛逆,父母在金錢上補償他,錢不夠時他就在父母手中偷拿。15歲時被相處了八九個月的女友劈腿,劈腿對象還是自己的好友,陳冠希為此也很受情傷。

陳冠希的父親九哥也是帥哥一枚,母親更是純美靓麗,遺憾的是父母二人都不懂如何教育子女,并且有極大可能是問題父母,這從上圖中就可以窺見一斑了,畢竟這個家庭中的子女都出現了問題。

更有傳聞九哥與妻子離婚後與男明星過往甚近,十分親密,假如真如此,這也會對男性後代産生影響。陳冠希的爺爺更是寵溺陳冠希。

現象學的分析是從結果(現象)推斷可能性原因,而不是定論,但這一樣具備積極的意義,至少可以幫助我們看發生了什麼?怎麼發生的?怎麼辦?用這些來指導我們未來的生活。

激進叛逆的陳冠希是如何煉成的

9歲以前的陳冠希與母親、姐姐在一起生活,而在資料中提到的是10歲開始叛逆,這是“壞孩子”潛意識中非理性支配的選擇,因為這意味獲得關注。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知道感覺身邊的世界、觀察互動的結果,他們會進行自我定位并了解這一切,用此作為信念來支配行為。

當陳冠希作為乖孩子時,父母不會關注他,但是陳冠希開始有越位之舉時,關注出現了,即便是被呵斥也是歸屬感的實作,而沉默的乖孩子在那種環境中是不會得到關注的。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希望得到歸屬感,當家庭不能滿足歸屬感需求時,那就需要在外界尋找了,社團、團夥、狐朋狗友……當歸屬感在群體中也無法滿足時,物質、行為的成瘾性依賴就出現了,這些成瘾性依賴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意識到我在活着的深層次心理需求。

陳冠希的父母另一錯就是——金錢的滿足作為親情的置換。父母以為自己隐瞞離婚消息保護了孩子,但是偏偏就傷害了孩子,沒有正确處理好這件事。過度保護,又讓陳冠希喪失了對規則的敬畏,家長的疏離喪失了對孩子的影響力,不斷的妥協讓孩子意識不到邊界的存在,在沒有邊界的世界裡變得混亂、無所适從,即使是拼盡全力也無法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沒有方向。

被忽略的報複

這個報複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不一定是理性層面的行為,大家可以找一下心理學家華生的親族關系、後代命運……

擴充一下——成年人也好、未成年人也罷,都是在成長的路上慢慢學會堅強的,但是内心中的小孩總是渴望被關注,又懼怕被傷害,牽着衣角默默地躲在不被意識覺察的角落裡。這個孩子渴望溫暖,渴望一個愛的抱抱。

陳冠希曾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自己喜歡的運動是很激進的,硬碟事件的本身也是耐人尋味,這很可能是一種精神障礙,可能因素有遺傳、胎兒期内分泌狀況、成長史中得到的照顧,這是多因一果的,原生家庭的影響一定會有,但是不是決定性影響就不能斷言了。

愛愈人生:昔日不羁浪子、今日愛女狂魔,陳冠希變形記原生家庭可能性分析硬碟事件的遐想愛的療愈接納自己的原生家庭

陳冠希與愛妻

陳冠希在豔照門事件後,于2016年認識了有過婚史的秦舒培,秦舒培在接受陳冠希時肯定明白這段感情會意味着什麼!但是,兩個人依舊在一起并有了愛情的結晶,可以說這是要有很大勇氣的!一位母親的情緒就是家庭的情緒,好的關系滋養人,愛能療愈!

做了父親的陳冠希在媒體中經常曬自己生活中妻女的點滴,這真的是溫馨幸福,為了保護女兒怒斥鬥魚主播也被網友們稱贊力挺,陳冠希變形記尚未結束,但是他已經變成了有勇氣、有擔當的爺們了!

愛愈人生:昔日不羁浪子、今日愛女狂魔,陳冠希變形記原生家庭可能性分析硬碟事件的遐想愛的療愈接納自己的原生家庭

陳冠希怒斥鬥魚主播

從找不到自己價值感和歸屬感,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位置,這是值得尊重的!成年人能接納自己的過往就是極大的勇氣!隻有接納自己的過往,認識到自己曾經的錯誤,改變才可能發生。

很多有心理障礙、精神障礙的人會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歸咎于父母,這是不公平的,有些破壞性的傳承是一代一代承接下來的,他們接不住就隻能抛給下一代,“曆代父母”不具備良好的功能,他們又該怎麼辦?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重要的,但不是決定性的。

接納曾經發生的,改變自己去迎接未來的幸福。

我是“深度心理”,心理學的實踐者,歡迎大家關注、收藏、轉發、留言探讨,或許你的評論就是下一次我發文的主題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