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你遇到過性能很差的網頁嗎?

這種網頁響應非常緩慢,占用大量的 cpu 和記憶體,浏覽起來常常有卡頓,頁面的動畫效果也不流暢。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你會有什麼反應?我猜想,大多數使用者會關閉這個頁面,改為通路其他網站。作為一個開發者,肯定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那麼怎樣才能提高性能呢?

本文将詳細介紹性能問題的出現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a target="_blank"></a>

要了解網頁性能為什麼不好,就要了解網頁是怎麼生成的。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網頁的生成過程,大緻可以分成五步。

html 代碼轉化成 dom css 代碼轉化成 cssom(css object model) 結合 dom 和 cssom,生成一棵渲染樹(包含每個節點的視覺資訊) 生成布局layout,即将所有渲染樹的所有節點進行平面合成 将布局繪制paint在螢幕上

這五步裡面,第一步到第三步都非常快,耗時的是第四步和第五步。

"生成布局"flow和"繪制"paint這兩步,合稱為"渲染"render。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網頁生成的時候,至少會渲染一次。使用者通路的過程中,還會不斷重新渲染。

以下三種情況,會導緻網頁重新渲染。

修改 dom 修改樣式表 使用者事件(比如滑鼠懸停、頁面滾動、輸入框鍵入文字、改變視窗大小等等)

重新渲染,就需要重新生成布局和重新繪制。前者叫做"重排"reflow,後者叫做"重繪"repaint。

需要注意的是,"重繪"不一定需要"重排",比如改變某個網頁元素的顔色,就隻會觸發"重繪",不會觸發"重排",因為布局沒有改變。但是,"重排"必然導緻"重繪",比如改變一個網頁元素的位置,就會同時觸發"重排"和"重繪",因為布局改變了。

重排和重繪會不斷觸發,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們非常耗費資源,是導緻網頁性能低下的根本原因。

提高網頁性能,就是要降低"重排"和"重繪"的頻率和成本,盡量少觸發重新渲染。

前面提到,dom 變動和樣式變動,都會觸發重新渲染。但是,浏覽器已經很智能了,會盡量把所有的變動集中在一起,排成一個隊列,然後一次性執行,盡量避免多次重新渲染。

<code>div.style.color = 'blue';</code>

<code>div.style.margintop = '30px';</code>

上面代碼中,div 元素有兩個樣式變動,但是浏覽器隻會觸發一次重排和重繪。

如果寫得不好,就會觸發兩次重排和重繪。

<code>var margin = parseint(div.style.margintop);</code>

<code>div.style.margintop = (margin + 10) + 'px';</code>

上面代碼對 div 元素設定背景色以後,第二行要求浏覽器給出該元素的位置,是以浏覽器不得不立即重排。

一般來說,樣式的寫操作之後,如果有下面這些屬性的讀操作,都會引發浏覽器立即重新渲染。

<code>offsettop / offsetleft / offsetwidth / offsetheight</code>

<code>scrolltop / scrollleft / scrollwidth / scrollheight</code>

<code>clienttop / clientleft / clientwidth / clientheight</code>

<code>getcomputedstyle()</code>

是以,從性能角度考慮,盡量不要把讀操作和寫操作,放在一個語句裡面。

<code>// bad</code>

<code>div.style.left = div.offsetleft + 10 + "px";</code>

<code>div.style.top = div.offsettop + 10 + "px";</code>

<code></code>

<code>// good</code>

<code>var left = div.offsetleft;</code>

<code>var top = div.offsettop;</code>

<code>div.style.left = left + 10 + "px";</code>

<code>div.style.top = top + 10 + "px";</code>

一般的規則是:

樣式表越簡單,重排和重繪就越快。 重排和重繪的 dom 元素層級越高,成本就越高。 table 元素的重排和重繪成本,要高于 div 元素

有一些技巧,可以降低浏覽器重新渲染的頻率和成本。

第一條,是上一節說到的,dom 的多個讀操作(或多個寫操作),應該放在一起。不要兩個讀操作之間,加入一個寫操作。

第二條,如果某個樣式是通過重排得到的,那麼最好緩存結果。避免下一次用到的時候,浏覽器又要重排。

第三條,不要一條條地改變樣式,而要通過改變<code>class</code>,或者<code>csstext</code>屬性,一次性地改變樣式。

<code>var left = 10;</code>

<code>var top = 10;</code>

<code>el.style.left = left + "px";</code>

<code>el.style.top = top + "px";</code>

<code>el.classname += " theclassname";</code>

<code>el.style.csstext += "; left: " + left + "px; top: " + top + "px;";</code>

第四條,盡量使用離線 dom,而不是真實的頁面 dom,來改變元素樣式。比如,操作 document fragment 對象,完成後再把這個對象加入 dom。再比如,使用 <code>clonenode()</code> 方法,在克隆的節點上進行操作,然後再用克隆的節點替換原始節點。

第五條,先将元素設為<code> display: none</code> (需要1次重排和重繪),然後對這個節點進行100次操作,最後再恢複顯示(需要1次重排和重繪)。這樣一來,你就用兩次重新渲染,取代了可能高達100次的重新渲染。

第六條,<code>position</code>屬性為<code>absolute</code>或<code>fixed</code>的元素,重排的開銷會比較小,因為不用考慮它對其他元素的影響。

第七條,隻在必要的時候,才将元素的<code>display</code>屬性為可見,因為不可見的元素不影響重排和重繪。另外,<code>visibility : hidden</code> 的元素隻對重排有影響,不影響重繪。

第八條,使用虛拟 dom 的腳本庫,比如 react 等。

第九條,使用 <code>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code>、<code>window.requestidlecallback()</code> 這兩個方法調節重新渲染(詳見後文)。

很多時候,密集的重新渲染是無法避免的,比如 scroll 事件的回調函數和網頁動畫。

網頁動畫的每一幀frame都是一次重新渲染。每秒低于24幀的動畫,人眼就能感受到停頓。一般的網頁動畫,需要達到每秒30幀到60幀的頻率,才能比較流暢。如果能達到每秒70幀甚至80幀,就會極其流暢。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大多數顯示器的重新整理頻率是 60hz,為了與系統一緻,以及節省電力,浏覽器會自動按照這個頻率,重新整理動畫(如果可以做到的話)。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是以,如果網頁動畫能夠做到每秒60幀,就會跟顯示器同步重新整理,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這意味着,一秒之内進行60次重新渲染,每次重新渲染的時間不能超過16.66毫秒。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一秒之間能夠完成多少次重新渲染,這個名額就被稱為"重新整理率",英文為fps(frame per second)。60次重新渲染,就是60fps。

chrome 浏覽器開發者工具的 timeline 面闆,是檢視"重新整理率"的最佳工具。這一節介紹如何使用這個工具。

首先,按下 f12 打開"開發者工具",切換到 timeline 面闆。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左上角有一個灰色的圓點,這是錄制按鈕,按下它會變成紅色。然後,在網頁上進行一些操作,再按一次按鈕完成錄制。

timeline 面闆提供兩種檢視方式:橫條的是"事件模式"event mode,顯示重新渲染的各種事件所耗費的時間;豎條的是"幀模式"frame mode,顯示每一幀的時間耗費在哪裡。

先看"事件模式",你可以從中判斷,性能問題發生在哪個環節,是 javascript 的執行,還是渲染?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不同的顔色表示不同的事件。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藍色:網絡通信和html解析 黃色:javascript執行 紫色:樣式計算和布局,即重排 綠色:重繪

哪種色塊比較多,就說明性能耗費在那裡。色塊越長,問題越大。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幀模式frames mode用來檢視單個幀的耗時情況。每幀的色柱高度越低越好,表示耗時少。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你可以看到,幀模式有兩條水準的參考線。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下面的一條是 60fps,低于這條線,可以達到每秒60幀;上面的一條是 30fps,低于這條線,可以達到每秒30次渲染。如果色柱都超過 30fps,這個網頁就有性能問題了。

此外,還可以檢視某個區間的耗時情況。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或者點選每一幀,檢視該幀的時間構成。

阮一峰:網頁性能管理詳解

有一些 javascript 方法可以調節重新渲染,大幅提高網頁性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code>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code> 方法。它可以将某些代碼放到下一次重新渲染時執行。

<code>function doubleheight(element) {</code>

<code>var currentheight = element.clientheight;</code>

<code>element.style.height = (currentheight * 2) + 'px';</code>

<code>}</code>

<code>elements.foreach(doubleheight);</code>

上面的代碼使用循環操作,将每個元素的高度都增加一倍。可是,每次循環都是,讀操作後面跟着一個寫操作。這會在短時間内觸發大量的重新渲染,顯然對于網頁性能很不利。

我們可以使用<code>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code>,讓讀操作和寫操作分離,把所有的寫操作放到下一次重新渲染。

<code>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function () {</code>

<code>});</code>

頁面滾動事件scroll的監聽函數,就很适合用 <code>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code> ,推遲到下一次重新渲染。

<code>$(window).on('scroll', function() {</code>

<code>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scrollhandler);</code>

當然,最适用的場合還是網頁動畫。下面是一個旋轉動畫的例子,元素每一幀旋轉1度。

<code>var raf =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code>

<code>var degrees = 0;</code>

<code>function update() {</code>

<code>div.style.transform = "rotate(" + degrees + "deg)";</code>

<code>console.log('updated to degrees ' + degrees);</code>

<code>degrees = degrees + 1;</code>

<code>raf(update);</code>

它指定隻有當一幀的末尾有空閑時間,才會執行回調函數。

<code>requestidlecallback(fn);</code>

上面代碼中,隻有目前幀的運作時間小于16.66ms時,函數fn才會執行。否則,就推遲到下一幀,如果下一幀也沒有空閑時間,就推遲到下下一幀,以此類推。

它還可以接受第二個參數,表示指定的毫秒數。如果在指定 的這段時間之内,每一幀都沒有空閑時間,那麼函數fn将會強制執行。

<code>requestidlecallback(fn, 5000);</code>

上面的代碼表示,函數fn最遲會在5000毫秒之後執行。

函數 fn 可以接受一個 deadline 對象作為參數。

<code>requestidlecallback(function someheavycomputation(deadline) {</code>

<code>while(deadline.timeremaining() &gt; 0) {</code>

<code>doworkifneeded();</code>

<code>if(thereismoreworktodo) {</code>

<code>requestidlecallback(someheavycomputation);</code>

上面代碼中,回調函數 someheavycomputation 的參數是一個 deadline 對象。

deadline對象有一個方法和一個屬性:timeremaining() 和 didtimeout。

timeremaining() 方法傳回目前幀還剩餘的毫秒。這個方法隻能讀,不能寫,而且會動态更新。是以可以不斷檢查這個屬性,如果還有剩餘時間的話,就不斷執行某些任務。一旦這個屬性等于0,就把任務配置設定到下一輪<code>requestidlecallback</code>。

前面的示例代碼之中,隻要目前幀還有空閑時間,就不斷調用 doworkifneeded 方法。一旦沒有空閑時間,但是任務還沒有全執行,就配置設定到下一輪<code>requestidlecallback</code>。

deadline 對象的 <code>didtimeout</code> 屬性會傳回一個布爾值,表示指定的時間是否過期。這意味着,如果回調函數由于指定時間過期而觸發,那麼你會得到兩個結果。

timeremaining 方法傳回0 didtimeout 屬性等于 true

是以,如果回調函數執行了,無非是兩種原因:目前幀有空閑時間,或者指定時間到了。

<code>function mynonessentialwork (deadline) {</code>

<code>while ((deadline.timeremaining() &gt; 0 || deadline.didtimeout) &amp;&amp; tasks.length &gt; 0)</code>

<code>if (tasks.length &gt; 0)</code>

<code>requestidlecallback(mynonessentialwork);</code>

<code>requestidlecallback(mynonessentialwork, 5000);</code>

上面代碼確定了,doworkifneeded 函數一定會在将來某個比較空閑的時間(或者在指定時間過期後)得到反複執行。

requestidlecallback 是一個很新的函數,剛剛引入标準,目前隻有 chrome 支援。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linux中國”,原文釋出日期: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