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薩迪生平簡介的同時,應了解一下當時的曆史背景。彼時在歐洲正處于中世紀,而東方的蒙古帝國逐漸崛起,對南宋、波斯等亞洲各過形成了巨大的威脅。而薩迪則正生活于這樣一個年代。

薩迪的畫像
薩迪全名為謝赫•穆斯利赫丁•阿蔔杜拉•薩迪•設拉子,出生于1208年的波斯境内的法爾斯設拉子,他的父親是一位穆斯林中地位比較低級的傳教士,是以幼年時期的薩迪生活過得并不十分富裕,他在當地的一所學校求學。直到他14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薩迪輾轉來到巴格達,在當時巴格達最著名的學府内紮米耶求學。在求學期間,薩迪主要以研究文學和伊斯蘭教的神學為主,并嘗試着寫了一些詩文。然而薩迪生性比較放浪,不習慣學校裡繁文缛節的管束,是以退學後離開了巴格達,打算傳回家鄉。
此時的蒙古帝國正處于如日中升的時候,并且開始攻打波斯王國。但是在波斯王國内部,地方割據勢力之間依然混戰不斷,是以薩迪并沒有傳回家鄉,他以遊方者的身份,開始了布道講學的經曆。他的足迹遍及叙利亞、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亞、印度等地,甚至到達過中國的新疆喀什噶爾一帶。由于沿途的戰亂,他的布道講學并沒有為他帶來多少收益,是以他的生活依然過得十分艱苦,甚至還當過苦力。
薩迪這一雲遊,整整過去了三十多年,當他重新傳回自己家鄉的時候,已經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了。他的故鄉設拉子被當地的統治者以重金購買,是以蒙古的戰火,并沒有蔓延到那裡。薩迪便在那裡隐居下來,潛心寫作,直到1291年,在家鄉去世,年83歲。
<b>趣曆史官方微信号:qulilshi_v5</b>
薩迪作品
薩迪作品十分豐富,主要以抒情詩為主,流傳至今的詩歌上有六百餘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果園》和《薔薇園》。
薩迪的作品《果園》的封面
《果園》和《薔薇園》中的内容大緻相同,都是描寫作者本身在流浪過程中的經曆和對生活、人生的感受。是獨具風格的叙事詩。
《果園》是一部叙事詩集,又名《薩迪集》,全詩共8章,有200個不同的故事組成。這是一部記錄了薩迪在旅行和流浪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作品内容豐富,言語清新,是薩迪作為一名常年在外奔波的遊子獻給故鄉的一部作品。該作品内容涉及十分廣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和市井走卒,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表現了人間的善惡和人情的冷暖,真實地反應了13世紀波斯和東方穆斯林國家的風土人情,是一部研究當時社會的經典之作。《果園》在民國中期就已經傳入中國,約在四十年代時期,由中國著名的伊斯蘭學者王靜齋先生将其翻譯成中文,是中國早期作為了解伊斯蘭文化的基礎讀本。
《薔薇園》是薩迪作品中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該作品的内容和《果園》十分相似,但在遣詞用句上,比前者更勝一籌。《薔薇園》共8卷,227節,同樣是以叙事詩的形式來表現作者在旅行和流浪過程中的見聞和感受。該作品和《果園》一起,在同時期傳入中國,并仍然由王靜齋先生譯成漢文,并在1943年起開始刊行,是中國清真文化教育的讀本。王靜齋先生将《果園》和《薔薇園》一起,稱它們為《真境花園》。
薩迪作品特點
波斯詩人薩迪作品特點主要以其記錄個人在遊曆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為主,涉獵甚廣,言語清新自然,加入民謠、民歌等,讀來使人耳目一新,是中世紀波斯文學的典範。
薩迪的塑像
薩迪的作品現存數量極多,約有六百餘首詩歌,其中以《果園》和《薔薇園》最為著名。在薩迪結束流浪,傳回故鄉後,創作的第一部作品便是《果園》,該書是以其一位遊子的身份,獻給故鄉的一個禮物。而《薔薇園》也同樣完成于作者在故鄉的隐居期間,兩本書的内容大同小異,互相補充,卻絕不重複。都是記叙了作者在遊曆時的見聞,上至帝王将相的言行,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起居,無一不錄,無一不載,涉及的内容十分廣泛,并且對沿途的自然風光也進行了大肆的渲染。這些作品都是由若幹短小精悍的故事組成,文體為無韻散文,兼有短詩。表現了當時東部穆斯林的社會現狀,反應出人情冷暖和世态炎涼。
薩迪作品特點還在于擅長運用民謠、民歌、諺語、格言等方式,語言對仗工整,押韻自然,讀來使人琅琅上口。作者在文中使用的語言極其簡練,語句清新自然,表達出作者純真、質樸的感情。數百年來,一直為波斯穆斯林廣為傳唱。
薩迪通過寓言式的小故事,向讀者們傳達了一個個有關于治國、交往、愛情等多當面的真理,以事喻理,使讀者很容易受到啟發和教育。
薩迪作品的影響
薩迪作品的影響對包括歐、亞、非在内的伊斯蘭國家來說,是極其巨大的,他獨到的文字處理手法和精美的語句,讓全世界人都了解了伊斯蘭國家的文化和精髓。
薩迪在郵票上的畫像
薩迪現存的作品十分豐富,約有超過六百首的詩歌,其中以《果園》和《薔薇園》最為著名。這兩部詩集都被譯成了數十種語言,在各自的國家中刊行。早在1943年,這兩部詩集已經進入中國内地,并被譯成漢語,是作為最早期的伊斯蘭文學讀物。他的作品被世界讀者接受,同時也宣揚了作者本人的伊斯蘭宗教精神。這兩部作品,早已在中國成為了穆斯林經堂教育的教材,是中國最早接觸伊斯蘭文化的讀物。
“經書”一詞,在中國享有很高的地位。如四書五經被譽為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而《果園》和《薔薇園》,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被中國稱為是伊斯蘭宗教經典,可見薩迪在伊斯蘭文學上的地位之高。
薩迪作品的影響不僅在局部國家,而且在聯合國範圍内都享有很高的聲譽。他文筆清新自然,語言簡潔生動,對道德、人性和社會的思考深刻,受到了聯合國教科組織的承認。他的名言“亞當子孫皆兄弟”如今已經成為了聯合國的箴言。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就任時發表演講時,就引用了薩迪的這句名言。他說,有的人認為,我們的特點就是和别人與衆不同,但是很久以前,波斯的詩人薩迪就已經說過,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造物之初本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