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宸媽2021年釋出的第76篇原創内容
全文共計1741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
“是克拉克為我們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識動力。”——美國宇航局(nasa)

探索太空
我喜歡看科幻小說,劉慈欣的成名作《三體》被我多次推薦給了身邊的朋友和孩子。
毫不誇張的說,《三體》是一部颠覆了我的世界觀的科幻小說,劉慈欣在小說中架設的三體世界,背後是大量的天體實體學知識,是以,仰望星空細思極恐,地球文明在浩瀚無比的宇宙空間中到底算什麼?微塵都算不上吧?
對劉慈欣影響最大的科幻小說家是科幻小說之神阿瑟·克拉克,他多次在記者采訪中滿懷敬意的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
讀客新出版了阿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說集,我入了第一冊《崗哨》。
《崗哨》封面
說起《崗哨》,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的美國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正是改編于這部短篇小說。
1968年《2001太空漫遊》一經上映便獲得了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還獲得了最佳視覺效果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等諸多榮譽
宇宙
這是一部影響了無數人的科幻電影。
借用當時《新快報》對它的評論:“科幻,從字面意義上看是幻想科學的發展,而實際上,或者說真正偉大的科幻,是預言人類社會未來的命運。《2001太空漫遊》正是這樣一部電影。”
21世紀的當下,科技快速發展,這部20世紀60年代末的科幻電影中被第一次呈現在觀衆面前的無線電技術、冬眠的科學家、人工智能等科幻的因素真實的變成了現實生活中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科技,長途電話和衛星電視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連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也被叫做克拉克軌道。
阿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英國科幻作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王,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一起并稱為“20世紀科幻三巨頭”。他一生創作過包括《2001:太空漫遊》在内的100多部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作品總銷量1億多冊,并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軌迹獎等科幻至高獎項。1986年,獲得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會終生成就獎——大師獎。
克拉克也被譽為偉大的太空預言家。
人體冷凍、大腦記憶備份、全球通訊衛星、地震預防預測……他針對以上技術作出的預測都成為現實。1994年,他因提出國際通訊衛星理論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這套《阿瑟·克拉克科幻短評全集》共3冊,收錄了阿瑟·克拉克104個璀璨奪目的經典短篇,從對科技極限的拷問、核能浩劫的警示到太空遠征的暢想,飽含着他對宇宙和人類的愛,是中文版的首次出版。
《崗哨》目錄
我手裡的這本《崗哨》的第一冊,共收錄了阿瑟·克拉克從1937年12月-1951年1月發表的共計29篇短篇小說。其中包括了《我們是怎麼去火星的》(雨果獎傑作)、《崗哨》(《2001:太空漫遊》短篇原型)、《守護天使》(《童年的終結》短篇原型)、《暗中行路》和《破裂應變》等多篇代表作。
《崗哨》
這套書的編者很有心,每一篇小說都在一開始簡單的做了寫作、發表的背景介紹和收錄說明,有些還有克拉克的寫作靈感來源記錄。
在阿瑟·克拉克的宇宙裡,文明的真義是來自外星文明的黑石闆啟智,是日暮一代與黎明一代時空交錯間的邂逅,是來自遙遠母星的一曲挽歌,是曆史殘迹上的一聲歎息。
在阿瑟·克拉克的宇宙裡,人類是浩瀚星辰中的一粒微沙,卻有着熊熊燃燒的欲望,夢想飛向群星,解開命運的終極密碼,貪婪而悲壯,渺小而偉大。
科幻
看克拉克的科幻小說,很容易就沉浸在他神級展開的科幻和哲思并存的世界裡了,那些神秘的宇宙間無數的未知,在不同的故事裡展開,極緻的浪漫又讓人大開腦洞,完全停不下來。
21世紀的地球文明,是高速發展的時期,對宇宙的探索逐漸擴大,人類對近地行星的探索時不時的在新聞中振奮着大衆粉絲。
祝融号的科研探索,也許在不久的将來就可以讓我們真的實作如《我們是怎麼去火星的》中所描述的人類旅行團火星一日遊;宇宙這麼大,誰知道其他智慧生物是不是真的在哪裡留下了黑石闆的《崗哨》來做文明的監測?當星際航行成為未來的人類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類适宜生存天體也許就在不久的未來會被發現……
像克拉克一樣凝視宇宙,直面人類的渺小與偉大,在人性面前,在科技面前,給自己一個嶄新的視角來開啟一段科幻小說之旅吧!
我是宸媽,2020年讀書160本、一周至少讀3本書的讀書人。關注青少年教養和自我終身學習,分享我的讀書、教育和心理知識。喜歡我的原創文字歡迎點贊、轉發和評論!轉載請聯系本人,謝謝!
#21天圖文打卡挑戰(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