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作者:常甯微生活

知了在暑氣中彷徨/唱斷肝腸/盼來了一絲絲微涼/相思鳥一陣色盲/大地一遍金黃/稻黃、桔黃、葉黃/還有那秋景一絕的菊黃/那都是黃土地種下的希望 ( 《秋天的誘惑》節選)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節奏、韻律、意象、意境樣樣講究,像這種詩篇,這個58歲的農家漢子一邊種地一邊寫,在油鹽茶米中領悟四季輪回,追逐着人生的超脫,40年來差不多寫詩3000餘首。他叫劉治華,常甯柏坊一個典型農民,“網紅”詩人。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行動于中而發于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歌,是内心熾熱感情的進階表達,因為節奏韻律的諸多講究,曆來被譽為“文學中的文學”。未經專業訓練而成為一代高産詩人的并不多見。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劉治華的詩歌人生起源于學生時代,那時候,他作文常常被老師當作範文進行講評,激發了他的寫作熱情。但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他的青春歲月基本與詩意無關,1977年高中畢業後便不得不為生計而勞累奔波,但即使是那些年月,他的文學夢仍未被擱淺,40年來寫下了3000餘首詩作。有寫實、有寫景、有抒情、有感懷,深受同學、工友、農友、親友好評。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我從小就喜歡讀文學方面的書籍。魯迅雜文、詩歌散文等書對我影響深遠”。遺憾的是:劉治華的詩歌創作四十年間,除了網上發表的及自己儲存在手機裡的外,還有許多早年間發表在各類報刊雜志上的詩作都已遺失,這源于他的率性而随性的性格特征。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作為一個詩歌的國度,從古至今,一些脍炙人口的經典詩歌深受勞動人民喜愛,“前幾年,我開通了微網誌、微信,很多詩都是在手機上寫,有一次,我把自己寫的一篇詩發表在了微網誌裡,沒想到大家評價頗高,令我倍受鼓舞。”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劉治華的詩在網絡上傳播開來以後,得到不少網友的好評,許多詩歌愛好者贊揚他的詩清新、唯美、獨特,顯示着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同時有着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一些詩歌微信公衆号紛紛邀請他為其供稿。他也是以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學、詩歌愛好者,每天點評詩歌、讨論詩詞歌賦。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花香、墨香裝飾着劉治華畫一般的田園生活,青春、夢想、文字凝結成了劉治華詩一樣的人生,他寫詩的勁頭一發不可收拾,有時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他甚至等到家人都熟睡了,半夜三點再爬起來繼續創作。一旁的妻子打趣道,“現在的他就是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詩歌不能一日不看、不寫。”2017年7月初,常甯遭遇特大洪澇災害,劉治華時刻關注着受災群衆的安危,寫下《不速之客》表達他的擔憂和牽挂。

昨晚/洪水來到了家門/也沒敢叫醒熟睡的人們/卻已經把堤岸螞蟻的夢擊沉/一夜之間/稻田變成洪城/饞嘴鳥默默為菜園子餞行/雨停了/洪水還沒盡興/便踏上入江的歸程/狼藉的田埂/留下了許多不甘的心…… ( 《不速之客》節選)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今年58歲的劉治華已兒孫滿堂,這個“栽秧種菜莊稼漢”在種好一畝三分薄地的同時,也是“舞文弄墨癡迷漢”,寫山川田園之秀美,描花鳥蟲魚之情趣也是每天的必修課。“無論有多忙,無論在幹什麼,隻要來了創作靈感,我會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拿出紙筆開始寫詩。”劉治華笑着說,“有時難免會挨老婆的一頓罵,不過靈感比什麼都重要。生命不止,詩意不斷。起碼我的人生精神食糧是充足的。”

常甯農民“網紅”劉治華的詩意人生

劉治華感言:詩來源于生活,自己的詩就是帶着質樸和泥土的芬芳出爐的,在他的筆下,高山流水,一草一木都充滿着文學氣息,都是一首詩,50而知天命,但他似乎有自己的不老童心,永遠珍惜着自己的詩意人生,樂意用自己旺盛的創作激情回饋着人生中的平凡歲月。

我蕩漾在詩的海洋/不管生活過得怎麼樣/都有像詩一樣的涵養/四十如一日/努力在用最美的詩/裝飾田園故鄉/激情随烈日滾燙……我的點點滴滴/就象标點符坐落在文字中央靜聞花香/滲透墨香/散發着詩的馨香。 ( 《詩意人生》節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