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藍天使》:欲望散發着誘人的味道,選擇跟随也許就等于選擇死亡01 當古闆、沉悶與激情四射碰撞時,短暫的刺激容易讓人迷失其中02 選擇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價03 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的糾葛,理智與欲望的對抗細節貫穿了電影的始終04 當我們臣服于欲望,那小醜就是我們的化身

作者:奈奈姐姐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哈姆雷特》

《藍天使》是德國第一部有聲片,一九三〇年出品,由著名的好萊塢德國導演約瑟夫·馮·施特恩貝格根據德國名作家海因希利·曼的小說《垃圾博士》改編而成。這部近90年前的電影,雖然是黑白畫面,卻被愛米爾·強甯、瑪琳·黛德麗等國外老藝術家們演繹出了深刻的人性。

電影描述了一個有點迂腐的中學老教授艾瑪拉斯愛上了在“藍天使”酒吧演出的舞女羅拉,為了與她結婚,不惜放棄自己職業,随團當了一名表演魔術雜耍的配角小醜,最後在愛情和事業都遭到毀滅性打擊的情況下,身敗名裂地死去。

雖然是上個世紀30年代的黑白電影,但影片中的人物生活實感很強,很難一語褒貶。艾瑪拉斯教授既有善良正直的一面,又有虛僞可愛的一面;羅拉對教授的感情是真摯的,同時又是淺薄的,狂放不羁中包含着醉生夢死、玩世不恭的意味。

雖然拍攝時間久遠,但電影裡每個細節卻刻畫得無比細微、從頭到尾都在細節呼應上寓意着理智與欲望的抗争。影片看似是一個迂腐古闆老教授和風流舞女之間的愛恨糾葛,其實代表了理智與欲望之間的對抗,可以說劇中的教授和羅拉分别是實體化了的理智與欲望。教授代表了理智:古闆、隐忍、自律、受人尊敬。羅拉代表了欲望:充滿性感、激情、誘惑,但卻是短暫,無法把控的。

整部電影“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是個問題)這句話貫穿了電影的始終,面對欲望的誘惑與最終的失敗,我們選擇生存還是毀滅,亦或說我們選擇抗争還是放棄。

《藍天使》:欲望散發着誘人的味道,選擇跟随也許就等于選擇死亡01 當古闆、沉悶與激情四射碰撞時,短暫的刺激容易讓人迷失其中02 選擇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價03 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的糾葛,理智與欲望的對抗細節貫穿了電影的始終04 當我們臣服于欲望,那小醜就是我們的化身

1、兩個本不該相交的階級,注定了悲劇的結局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上世紀20年代中末期的德國社會,階層等級還是嚴格劃分的。教授屬于社會的中上層,到哪裡都能受到人們的尊敬,他去酒吧抓來偷看舞女表演學生時候,除了人人見他都會行禮,尊稱一聲教授外,在他為了保護羅拉,和逼羅拉喝酒的酒鬼發生了沖突,警察一來看到他是教授,審判天平立馬就偏向了教授,趕走了酒鬼。教授的社會地位由于可見一斑。

相對來說,當時社會上的舞女、唱歌演員或者魔術師之類的,都生活于社會下層,屬于較低的階層。尤其像片中羅拉所在的小劇團與馬戲團的結合體中,演小醜更處于劇團中最低層。是以電影開始就交待了教授與羅拉的地位背景懸殊,就社會地位來說一個是天,一個是地也不為過。

在這樣懸殊的地位身份背景下,注定了教授與羅拉完全不同的價值觀與處世方法,教授的悲劇從一開始就已定下。

《藍天使》:欲望散發着誘人的味道,選擇跟随也許就等于選擇死亡01 當古闆、沉悶與激情四射碰撞時,短暫的刺激容易讓人迷失其中02 選擇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價03 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的糾葛,理智與欲望的對抗細節貫穿了電影的始終04 當我們臣服于欲望,那小醜就是我們的化身

2、平靜、古闆的生活面對放浪不羁的“愛情”,迷失自我是墜入欲望深淵的前奏

電影裡的教授過着刻闆的生活,每天準時起床,吃着女仆送來的早餐,穿上禮服、戴上禮帽,8點準時到班級給學生上課。由于教授的古闆,并不受學生歡迎,每天要面對學生各種各樣的捉弄,也許他的内心對這樣的生活是充滿厭倦,渴望改變的。

作為一名老師,他是合格的,力求用自己的方式來把孩子們教好,在學校裡教孩子們沙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台詞發音時的他是自信的,去酒吧抓那些不聽話的學生們,他是負責任的。

然而當他遇到與他的生活環境裡所接觸的自律、古闆、嚴肅的人們完全不一樣,一個混身充滿魅力、性感、妩媚、妖娆美女羅拉的時候,就像一道光射入了他平靜的生活,讓他感受到了生活的新希望,哪怕明知道他和羅拉的結合,将讓他丢失令他自傲的工作,甚至被他現在所屬的上層階級所遺棄,他也不惜代價,隻為擁有這份迷醉。

電影前半部分主要講述教授與羅拉身份背景介紹,相遇場景,教授的迷失與抉擇,整個電影氣氛是歡樂、輕松、愉快的,甚至讓人對教授不顧一切,勇于追求愛情産生敬佩之心。這也是人性在遇到欲望勾引之初的感受,無比的美妙、讓人願意為之奮不顧身,從不考慮前方自己将面對的是否為無盡的深淵。

《藍天使》:欲望散發着誘人的味道,選擇跟随也許就等于選擇死亡01 當古闆、沉悶與激情四射碰撞時,短暫的刺激容易讓人迷失其中02 選擇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價03 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的糾葛,理智與欲望的對抗細節貫穿了電影的始終04 當我們臣服于欲望,那小醜就是我們的化身

在與羅拉結婚是教授追求欲望歡樂的頂峰,在婚禮上的教授為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還配合魔術師變出的蛋,學了幾聲雞叫,殊不知這時歡快的雞叫聲也将是他死亡前的呐喊。歡樂的頂峰之後,教授迎來了急轉之下的命運改變,追求欲望,自然是要付出代價。

與羅拉結婚後,教授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為了生活不得不去充當小醜,成為比羅拉這類舞女、魔術師還要低一等的表演者,與之前的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對教授而言,這是一種屈服欲望的沉淪。

為了凸顯這個強烈對比,編導設計了讓劇團回到教授的家鄉演出,并讓教授扮演小醜配合魔術師去承受那些帶侮辱性的表演,把生雞蛋往小醜的腦袋上砸得稀爛,并逼他像婚姻時一樣的學雞叫。

而台下觀看的是教授曾經的同僚、學生,小鎮裡曾經尊敬他,并尊稱他為“教授”所有的人,而這些人坐在台下因為他現如今的狼狽大笑着,再加上配以羅拉當着他的面和别的男人勾勾搭搭,這一切加在一起讓老教授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的重量,在舞台上發出了崩潰、超越了正常人的雞叫聲。

最後的教授穿上早已褶皺破舊的禮服,戴上已經失去原來形狀的禮帽,憑着最後一口氣,跌跌撞撞走回了自己曾經的學校,倒在了他引以為傲的講台上。

追尋欲望的時候是讓人激動、興奮的,然而人們往往忽視光鮮亮麗的背後,需要面對的可能是破敗與不堪。不理智的欲望得到滿足後,下一步等待我們的可能是無盡的深淵。

《藍天使》:欲望散發着誘人的味道,選擇跟随也許就等于選擇死亡01 當古闆、沉悶與激情四射碰撞時,短暫的刺激容易讓人迷失其中02 選擇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價03 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的糾葛,理智與欲望的對抗細節貫穿了電影的始終04 當我們臣服于欲望,那小醜就是我們的化身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理智與欲望的對抗主線外,其實這種對抗還貫穿着電影中的每一個小細節。

細節一:電影開始,教授家的小鳥死亡了,他拿着僵硬的小鳥屍體,内心有點難過,這也暗示着他的生活如同這隻小鳥一樣,沒有愛,死氣沉沉。同時也表示着教授這樣死氣沉沉的生活也即将結束,他将迎來不一樣的生活,但結局最終還是逃不過死亡。

德語中的vogel(鳥)的複數與 vögeln相似,後者指的是欲望。羅拉家裡歡快跳躍的小鳥,羅拉歌中唱着“春天來了,鳥兒在歡唱。”,海報上羅拉身上鳥兒的羽毛均代表着欲望與歡快。與教授家的死鳥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個細節的對抗,“歡樂”的欲望占了上風,教授的理智死亡了。

細節二:電影中出現了3次時鐘,第一次,在教授生活未被打亂以前,鐘上有幾隻裝飾鴿子,鴿子象征的是和平與秩序,也即代表着理智。

然而當羅拉将他引誘到另一個世界後,鐘上的鴿子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導演在這裡用時鐘上鴿子消失的表現手法,暗寓着教授的理智消失了,欲望又再一次戰勝了理智。

細節三:羅拉第一次見到教授是用舞台的聚光燈打在他身上,而教授最後在受盡屈辱絕望地回到學校時,借助的也是手電筒的光照射在他的身上。

羅拉的愛一開始給教授未曾有過的生活激情,就像舞台的聚光燈,明光而炙熱,讓人享受其中,聚光燈般的愛讓教授迷失。而最後手電筒的光照射在教授身上,昏暗而寒冷,凸顯了教授的悲涼。

非理智欲望是總是讓人擁有短暫的歡愉,過後可能迎來的是凄涼,如同飛蛾撲火,以為自己追求的是光明,其實是死亡。

《藍天使》:欲望散發着誘人的味道,選擇跟随也許就等于選擇死亡01 當古闆、沉悶與激情四射碰撞時,短暫的刺激容易讓人迷失其中02 選擇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價03 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的糾葛,理智與欲望的對抗細節貫穿了電影的始終04 當我們臣服于欲望,那小醜就是我們的化身

整部影片中有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小醜出現了24次,小醜的出現是暗藏玄機,代表了内心欲望。小醜不僅是教授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自追求勞拉起,他就是生活中的小醜了。

電影中小醜開門關門,從這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暗示人的心理控制機制對他的壓制和釋放。當他和坐在高高的嘉賓席上的教授對望。教授神情陶醉,于是小醜再也沒出現過,這就暗示着代表超我的教授形象突破禁欲的道德枷鎖,逐漸墜落。

《藍天使》:欲望散發着誘人的味道,選擇跟随也許就等于選擇死亡01 當古闆、沉悶與激情四射碰撞時,短暫的刺激容易讓人迷失其中02 選擇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價03 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的糾葛,理智與欲望的對抗細節貫穿了電影的始終04 當我們臣服于欲望,那小醜就是我們的化身

在我們生活中,何曾不是如此,一旦追求了無盡的欲望,也就如同教授一樣把自己變成了小醜,迎來的自然是大家的嘲笑。學會控制自己追求非理智欲望,才是人生成長道路的必修課。

1、欲望有時候滿足僅是一時的虛榮,卻可能令我們失去更珍貴的東西

不知從何時開始,各種購物節看上去無比巨大的優惠勾引着我們買買買;縮衣節食,不惜超額貸款去追求所謂的精緻,變成一個“精緻窮”,還美名其曰這是為了将來更好的自己。

在花呗、信用卡擷取異常簡單的今天,感覺似乎自己越來越有錢,生活品質越來越高,想買的東西越來越多,品牌越來越高端。可是突然有一天,當我們急需用錢時,銀行賬戶裡看到的卻是負數,我們甚至都不記得這些錢是什麼時候花的,用在了哪裡。

曾經和朋友聊天,說到現在最怕的不是變胖、不是沒有漂亮衣服或者包包,而是父母生病,而自己沒錢。

柳岩在電視節目裡說了一段話,“我爸上個月身體狀況不太好,在醫院度過70歲生日。但是我很高興自豪的是,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給他最好的醫療條件。”

因為她是柳岩,因為她在娛樂圈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是以父親生病的時候,她才能挺起腰杆給父親看病,才有資格說“有什麼都給他們”。

因為,她給得起。

可是更多的老人呢?不敢生病,更不敢看病。身體不舒服,隻能咬着牙硬挺。

杭州的一名計程車司機,開了20多年夜車,身體不舒服有幾年了,卻一直拖着不肯去醫院。

直到病重住院時,已确診肝癌晚期。吃不下飯,呼吸困難。女兒看他喘不上氣,想讓他吸吸氧。可他卻強打精神,總說不用。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他才向女兒吐露實情:“我就是希望,多給你省兩塊錢用用。”女兒當時就哭了:“可是一小時氧氣才四塊錢啊,為省下這點錢,您得有多難受啊。”為人子女最紮心的事,就是父母病了,我卻沒錢給他們治。

如果我們控制不了自己非理智的欲望,盲目透支追求物質享受,當父母躺在醫院,因為拿不出錢在醫院門口嚎啕大哭的時候,我們也就真正成為了人生的小醜。

《藍天使》:欲望散發着誘人的味道,選擇跟随也許就等于選擇死亡01 當古闆、沉悶與激情四射碰撞時,短暫的刺激容易讓人迷失其中02 選擇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價03 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的糾葛,理智與欲望的對抗細節貫穿了電影的始終04 當我們臣服于欲望,那小醜就是我們的化身

2、學會追求頂級欲望,成就自己的人生

貪吃,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天天胡吃海喝,收獲的也許是肥胖的身體及随之而來的疾病;喜歡刷抖音,為了滿足獵奇之欲,一刷就是幾個小時,雖然很快樂,但流失的卻是你寶貝的時間與精力,扼殺了你學習進步的機會成本;厭煩婚後一成不變的無聊婚姻,尋求外界的刺激,一個不小心妻離子散,一切成空。

有人說過“低級的欲望(快樂)通過放縱就可獲得;進階的欲望(快樂)通過自律方可獲得;頂級的欲望(快樂)通過煎熬才可獲得。”深以為然。

我曾經被《聲臨其境》上韓雪的表現震驚并且路轉粉,之後看了《女人有話說》才知道她早上7點半起床,晚上24點睡覺,每晚寫一小時日記,看一小時書,雷打不動。英語不好,就自學,不管收工多晚,都要學習三小時,一學就是三年,這才有了《聲臨其境》上的一人配八角。為了保持身材,她節食鍛煉,一節食鍛煉就是十五年。這樣的韓雪,不紅才怪。

韓雪懂得放棄貪吃的快樂,放棄打遊戲刷抖音的快樂,靠自律精進自己,收獲到另一種欲望被滿足的快樂,這是一種健康的、成長的快樂,但這種欲望的追求過程是痛苦的、自律的。相信電影中的教授在獲得他教師工作之前,也曾付出過這種痛苦的努力,才能收獲他豐富的知識及優越的地位,隻可惜最後他選擇了放棄。

《藍天使》:欲望散發着誘人的味道,選擇跟随也許就等于選擇死亡01 當古闆、沉悶與激情四射碰撞時,短暫的刺激容易讓人迷失其中02 選擇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價03 除了教授與羅拉之間的糾葛,理智與欲望的對抗細節貫穿了電影的始終04 當我們臣服于欲望,那小醜就是我們的化身

欲望美,但要懂得鑒别,用放縱和貪圖享受來追求低級欲望的滿足,最終的結果就如同教授一樣,把自己墜入無盡的深淵,甚至是用死亡來為自己無節制追求欲望買單。

總結:

如果教授一生不曾遇到過羅拉,或許一生就在束縛自我,但擁有尊嚴的日子中度過。而他遭遇了羅拉這個芳華可感的尤物,便喚醒了内驅力的同時也淪喪掉本來擁有的生活。有人責怪羅拉,但羅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擁有自己的價值,并沒有錯,她隻不過像一隻誘惑化身的青蛙,在向教授招手,教授自己選擇墜入了谷底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負重前行,披荊斬棘,一路向前,不要成為生活中的被欲望操控的小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