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活艱辛,僅僅是因為不夠努力麼?

很多人努力一生,辛勞了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呢?

我曾在一個談人生的視訊中看到那麼一句話,“用純粹的力氣養活自己,不是在努力的改變未來,最多隻能算承受自己以前結來的果實”。

“承受”,就是接受以前所帶來的後果,而自身依舊停留在這個階段。

以一個家庭背景為零的農村孩子為例子。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要承受的,就是他如今所處的家庭氛圍,僅是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和父母對社會的認知水準,遠遠不足于和城市中的孩子相比。

在如今全民4g和5g的時代,大家知道嗎?還有很多農村處在2g的信号,我的老家曾是處于2g信号,偶爾能夠收到3g信号。

當農村的孩子進入學齡期讀幼稚園時,隻是為了能有一個上國小的資格,進入國小後需要接受教育資源配置,也就是承受這種情況--教育配置設定不均。

能想象城市的孩子,國小已經開始學英語了,而農村的孩子,還在改正文章中的錯别字的這種情況嗎?

另外這個教育資源并不是單單指的書籍之類的,而是德智體美勞。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想到自己小時候的學校,或者去看那些很多小鎮上的學校,連最基本保護人身安全的圍牆,絕大部分都是豆腐工程。不論足球場,音樂教室,畫室,手工室,運動器械了。

不可能,根本沒有。

到了國中後,這個農村的孩子,是以根本不能生活自理的年紀去學校住宿。而這些年,由于孩子的數量在大規模減少,大量小鎮上的學校開始了并校,這個導緻的結果就是學校和家之間的距離一下就拉大了好幾倍,是以學校建立了宿舍,讓孩子們住讀。

但是這種過早的脫離了家庭,獨自生活的現象,很多的農村家長不僅沒有意識到危害,反而舉手贊成。其原因就是,他們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操心賺錢的事情。

但一個根本不算懂事的孩子,在學校有心無力,但又過早脫離家庭的情況下,你覺得這個孩子的人格養成,學習成績這兩樣,會變好的機率是會變大還是變小呢?

不會的這種情況,甚至讓孩子存在性格缺陷。

國中過後便是高中,這是這個農村孩子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嶺,普高,中專還是重點高中。如果大家都是農村走出來的,能明白一點,這三者之間的差别是很大的。

在這個分水嶺之後,這個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至少考一個本二以上的大學,人生才算出現了一絲曙光。如果沒有考上大學,那麼以這個農村孩子的背景,看能不能讀一個五年制的大專。

而這一次過後,他最重要的命運分割線出現了。

他走出了大學,進了社會至少可以擁有一份不會餓死自己比低層稍微體面一點的工作。而如果他沒有讀大學,在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情況下,除了從事低端的出賣勞動力的工作,他幾乎别無選擇。

正如網上所說的“活下去就已經竭盡全力”,更不要談什麼脫離了。

一個活生生的人,談不上對錯的人,從他淪為社會底層的那一刻,絕大多數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雙手緊緊摳在這個極速向前的社會上的一個小小的凸起上,保證自己不被甩的太遠就不錯了。

但我真正想做的事,請大家的敬佩,那些通過努力而脫離底層人的同時,也一定不要鄙視那些正在低頭承受的人。

哪怕他們的未來,你一眼就能看穿,也請别揮舞着不努力的大棒去敲打他們,因為一個人,當他為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付出貧窮的代價之後,他就已經不欠這個社會的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