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髒嚴重衰竭生命一度告急,三位“鋼鐵俠”帶着機械心迎來新生活

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攝影記者 王永勝

實習生 李沁衛 溫廣斌

通訊員 聶文聞 彭錦弦 劉坤維

視訊加載中...

他們是嚴重心髒衰竭,又無法心髒移植的人。為了保命,緊急植入“人工心”救命。7月13日,3位“鋼鐵俠”首次齊聚首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協和醫院”)複查,除了常年背着電池給心髒“供能”,他們和正常人無異,還迎來了不一樣的人生。

該院心髒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感慨介紹,對于無法及時完成心髒移植的心髒終末期患者,人工心無疑提供最優解決方案。

心髒嚴重衰竭生命一度告急,三位“鋼鐵俠”帶着機械心迎來新生活

協和醫院心髒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團隊與三位“鋼鐵俠”合影

生命危急關頭植入“人工心”救命

7月13日,33歲的廖翠再回協和醫院心外科複查,氣色紅潤、笑聲爽朗,當年為其手術的專家們不敢相信,這是當年奄奄一息的心衰患者。廖翠感歎,“當時喝口水都吐,以為人生到了頭。”

2017年,剛生下寶寶的廖翠,因持續呼吸困難,跑了全國多家醫院,均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唯一的辦法隻有“換心”,廖翠無法接受這一現實。但随着病情不斷惡化,身高1.68米的她消瘦“紙片”,體重不到40公斤。

2019年6月,她來到協和醫院,命運再次開了玩笑。術前檢查發現,廖翠的pra抗體(群體反應性抗體)檢測為90%陽性,而正常人隻有10%,這意味着,一旦做了心髒移植,身體會産生強烈的排斥反應。

“隻有植入‘人工心’,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辦法。”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心髒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提出方案。正是這次手術,廖翠得以重生。

此次一同前來的,還有一位“鋼鐵俠”田光巍。他受擴張型心肌病困擾長達5年,病情持續惡化,2018年準備在協和“換心”,但他體重達212斤,等不到“大馬力”的供心,為了保命,最終為他輔助人工心。田先生感恩,他每晚隻能坐着,喘息困難,是這顆“心髒”延續了生命。

“鋼鐵俠”背着電池過上嶄新人生

7月13日,極目新聞記者看到,“人工心”主要由血泵、驅動裝置、監控系統、能源四個部分構成,血泵置于患者左心室心尖位置,約180克重,通過一根導線與體外控制器和電池相連,以維持體内血液循環。患者需随身背包,放置控制器和電池,平時要注意導線連接配接處的清潔、消毒、換藥,并且注意防水。

“心髒感覺沉了些,走哪都多了個‘包袱’。”廖翠指了指身上斜挎着小背包,裡面裝有鋼鐵心體外控制器和電池,重約5公斤。她說,開始并不适應,下雨天不敢出門。術後3個月,她逐漸适應,現在一家幸福,女兒已4歲,她還開了網店帶貨,從水果到快餐,再到服飾,周邊人都親切喚她“雜貨店老闆”。性格開朗、健談的她還常常與親友、鄰裡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沒想到我能擁有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生活狀态。”

心髒嚴重衰竭生命一度告急,三位“鋼鐵俠”帶着機械心迎來新生活

三名“鋼鐵俠”點贊協和醫院

田光巍也對如今的生活感到滿足。前不久,酷愛旅遊的他與妻友自駕至安徽,登頂黃山。“以前連卧床休息都難,現在能做到了,”田光巍說,那天他走了近3萬步,不僅如此,平常還會做些運動,一口氣爬3、4層樓也不太喘。“我已減掉近60斤。”田光巍希望,在這顆鋼鐵心的輔助下,心髒功能慢慢恢複,争取有天能撤除人工心髒泵。

心髒嚴重衰竭生命一度告急,三位“鋼鐵俠”帶着機械心迎來新生活

人工心髒控制器

彌補了“心源”緊缺的技術空白

據了解,目前國内現有的心髒機械輔助方式,除了ecmo,再就是“人工心”,業内稱為心室輔助裝置(vad),在國内剛開始起步。

心髒嚴重衰竭生命一度告急,三位“鋼鐵俠”帶着機械心迎來新生活

人工心髒示意圖

董念國介紹,這顆“機械心”的泵,在患者左心室上安家,将心房或心室的血液引流到輔助裝置,通過血泵升壓後,再回輸到動脈系統,替代心髒“工作”,維持血液循環,是治療終末期、重症心衰的有效手段。

心髒嚴重衰竭生命一度告急,三位“鋼鐵俠”帶着機械心迎來新生活

董念國主任為患者調試人工心髒儀器

據統計,我國現階段心血管病患病人數3.3億,其中心力衰竭患者達890萬,而心髒移植是終末期心衰患者最後的希望。對無法心髒移植的患者來說,“人工心”是重生最合适且有效的辦法,同時它也為更多終未期心衰患者“換心”手術赢得時間。

心髒嚴重衰竭生命一度告急,三位“鋼鐵俠”帶着機械心迎來新生活

董念國主任介紹人工心髒移植情況

作為國内最大的心衰治療中心,協和心髒大血管外科是全國最早開展“人工心”植入手術的中心之一,目前已完成5例。同時,董念國的團隊也在參與人工心髒“更新”:更全能、更耐用、更小巧,造福心髒病終末期患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