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黨100周年】馬今:回憶祖父馬叙倫

作者:統戰新語
【建黨100周年】馬今:回憶祖父馬叙倫

“承繼祖父他們的精神和多黨合作事業,是我們這一代黨外人士義不容辭的曆史責任。”回顧祖父、中國民主促進會主要創始人馬叙倫的一生時,馬今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今年适逢中共百年華誕。回顧過往,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黨派自接受中國共産黨上司以來,合作初心始終不改,理想信念堅定如磐。

馬叙倫的一生經曆了大清王朝、北洋軍閥、中華民國,直到中國共産黨上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隻有跟着共産黨走,才是在正道上行。”馬叙倫留下政治囑托。

談起祖父馬叙倫,馬今印象最深刻的是1985年4月27日,她随父母到北京參加“紀念馬叙倫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會”。“習仲勳代表中共中央對祖父革命的一生作出高度評價”,馬今回憶,其中一句評價是“他是中國人民無限忠誠的公仆,是同中國共産黨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知心朋友。”

1970年祖父去世時,馬今3歲。雖然沒有見過祖父,但通過查閱資料和傾聽父輩講述,祖父的形象在她心目中越來越清晰。

“祖父跟李大钊等中共早期上司人都是私交甚笃的朋友。”馬今說,特别是跟李大钊,共同經曆“索薪運動”“挽蔡運動”等多次鬥争,革命友誼和私交都甚笃。

1924年,馬叙倫在任教育部次長。彼時内務部得到密報,“共産黨首領李壽長”在各校積極活動,咨請教育部查明追捕。馬叙倫知道“壽長”是李大钊字“守常”的音訛,當即将咨文壓下,并急速密告李大钊及時隐蔽。

急難中掩護共産黨早期上司人非隻一次。馬今回憶,祖父在他所著《石屋餘渖》中有一段生動記載:往在北平,中國共産黨領袖陳獨秀從上海來,住東城腳下福建司胡同劉叔雅家。一日晚飯後,餘忽得有捕獨秀訊,且期在今晚。自餘家至福建司胡同,可10餘裡,急切無以相告,乃借電話機語沈士遠。士遠時寓什方院,距叔雅家較近。然無以措辭,倉卒語以告前文科學長速離叔雅所,蓋不得披露陳獨秀姓名也。時餘與士遠皆任北京大學教授,而獨秀曾任文科學長。故士遠往告獨秀,即時逸避。翌晨由守常喬裝鄉老,獨秀為病者,乘騾車出德勝門離平。

李大钊犧牲後,馬叙倫也曾灑淚寫下詩篇:唯物史觀論較新,李君物望冠人倫;縱教柴市成仁去,無限青年從理真。

抗日勝利後,中國面臨兩種命運的抉擇。一大批民主愛國人士團結形成重要的愛國民主力量。1945年12月,馬叙倫與王紹鏊、許廣平、周建人、趙樸初等文教和工商界進步人士,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他并當選常務理事。

1946年6月23日,中共代表團在南京同蔣介石進行和談期間,上海人民和平請願團也赴南京呼籲和平。當請願團抵達下關車站時,國民黨派遣特務暴徒大打出手,馬叙倫等代表多人身負重傷,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下關事件”。

當時中共代表周恩來、董必武等深夜趕到醫院慰問。周恩來對馬叙倫說:“你們的血不會白流的。”馬叙倫則表示,“中國的希望隻能寄托在你們身上。”馬今說,經她查閱資料,發現祖父後面還有一句話,外界很少知道——馬叙倫說,“我過去總勸你們少要一些兵,少要些槍支彈藥,看來你們的戰士不能少一個,槍不能少一支,子彈不能少一粒。”

“這是很大的變化。”馬今認為,祖父此前并不完全認同武裝鬥争。下關事件後,祖父主動提出必須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武裝鬥争。“這是在長期的鬥争中,思想認知上的變化。面對國民黨反動政府一系列的殘暴罪行,祖父從心裡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隻有中國共産黨才是中國真正的希望所在。”

此後,響應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參加新政協籌備、參加開國大典……馬叙倫積極投身迎接新中國的各項工作。新中國成立後,馬叙倫擔任新中國首任教育部部長和第一任高等教育部部長。

“中國民主黨派的存在和發展,是和共産黨的上司分不開的”,馬今說祖父始終主張“各民主黨派都是共産黨上司和幫助下的愛國統一戰線的一部分,和共産黨有着共同的奮鬥目标。”

1995年,馬今加入中國緻公黨,成長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作為後來者,我們承繼的不僅是先輩的血統,更應繼承他們的精神和品格,那種思想上的先進、信仰上的堅定和行動上的自覺。”馬今說。

(來源:中國新聞社)

統戰嬗變

新聞自強

微信号:tongzhanxinyu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