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寒節氣溫州習俗 春節前後,樂清“花蚶”特别肥美

作者:溫州都市報

今天是小寒,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小寒大寒,凍成一團”。小寒節氣标志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編者按

時令,是中國古代按季節制定有關農事的政令,二十四節氣則是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由溫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溫州時令》欄目,以二十四節氣為節點,每一期選擇溫州時令的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産業規模的農作物進行報道,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更好地了解溫州時令,搭起城鄉資訊對稱的互動平台,助力溫州西部生态休閑産業帶和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傳播農耕文化,重拾美好的記憶與鄉愁。

你知道,溫州特産泥蚶什麼時候最肥美嗎?答案是春節前後。是以,溫州人過年的餐桌、酒席上都少不了一盤鮮泥蚶作盤頭。泥蚶肉質中含有血紅素,又名血蚶,溫州人俗稱其“花蚶”。要說溫州哪裡的泥蚶最得人心?大家公認的就是樂清産的泥蚶,尤其是産自雁蕩鎮轄下的西門島國家級海洋特别保護區。由于該保護區生态環境優越,加上海水溫度、鹽度、水質等特别适合泥蚶生長,其轄内養殖的泥蚶,肉質自帶微鹹味,口感鮮嫩,尤其是春節前後一兩個月,特别肥美。

小寒節氣溫州習俗 春節前後,樂清“花蚶”特别肥美

西門島泥蚶自帶“網紅”氣場

泥蚶,中國傳統的養殖貝類,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一帶。泥蚶可鮮食或酒漬,亦可制成幹品。蚶肉含大量蛋白質和維生素,在溫州一些地方,有産婦坐月子吃泥蚶補血的習俗。

1月2日上午,記者走進雁蕩鎮西門島國家級海洋特别保護區。島内随處可見一排排養殖塘,還有一群群白鹭飛翔。海邊的塗田和養殖塘内,養殖戶正在采收泥蚶、蛏子等海産品。

在雁蕩鎮岙裡村前的西門島樂園附近,90後林文江與家人正在養殖塘中撈泥蚶。隻見他們身穿連體防水褲鞋,拿着自制的網袋和刮耙在水中撈泥蚶。雖然看不清水面下泥中的蚶,但他們動作熟練,沿着用竹竿做好的标記,向前左右移動刮耙打撈。每刮滿半網袋,林文江就将其拖到停靠在水面上的一隻簡易采收船邊,用塘裡的水清洗淤泥後,将其倒到船闆上的大塑膠筐裡。

據林文江介紹,他是岙裡村人,曾在廣西經商,2年前回來和家人一起從事養殖。自家的養殖塘是對蝦和泥蚶混養,對蝦已采收完畢,現在是泥蚶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西門島泥蚶最肥美的時節。西門島産的泥蚶在溫州、台州等地小有名氣,島上的泥蚶都是采購商上門取貨,可以說是自帶“網紅”氣場。

正在等貨上岸的“西門島漁鋪”電商負責人稱,“西門島漁鋪”每天會接到全國各地的泥蚶訂單,這些客戶大多是在外地經商的樂清人。當天預訂發貨75公斤,為保證新鮮品質,每天都是提前預約好打撈時間和數量。泥蚶當天從養殖塘撈上來,用禮盒裝好直接到快遞公司,第二天就能送達外地客戶手中。每到春節前一周是訂貨高峰,最多一天有幾百公斤的量。

樂清有泥蚶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

在雁蕩鎮往西門島的大橋頭,靠海邊的一座建築很顯眼,建築前方是一望無際的灘塗,大門左右均懸挂着樂清灣泥蚶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核心區界碑的牌子。在道路入口處,還豎立着一個“樂清灣泥蚶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通告牌。

記者在樂清市農業農村局2019年3月份公布的保護區管理通告牌上看到,樂清灣泥蚶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總面積7463.3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63.3公頃,試驗區面積7400公頃。核心區特别保護期為全年。保護區位于樂清灣北部,核心區在雁蕩鎮跳頭村附近,緊靠跳頭村堤塘,與西門島海洋特别保護區僅隔250m左右,主要保護對象為泥蚶,其他保護物種包括缢蛏、牡蛎、彩虹明櫻蛤、青蛤等。保護區内實行全封閉管理,嚴禁任何個人或團體進入保護區從事有損保護生物及其生态環境的活動,可見樂清灣泥蚶品種的江湖地位。

小寒節氣溫州習俗 春節前後,樂清“花蚶”特别肥美

據了解,樂清灣地處亞熱帶地區,灣内風平浪靜,灘塗廣闊,氣溫和水溫适宜,泥蚶的天然飼料豐富,尤其是轄内西門島國家級海洋特别保護區,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是樂清市發展水産養殖及苗種的重要基地之一。

目前,樂清市已獲得“中國泥蚶之鄉”稱号,也是國内最大的泥蚶苗種中心和商品蚶基地,泥蚶養殖業成為樂清市水産養殖業的支柱産業,“樂清泥蚶”還成為中國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小寒節氣溫州習俗 春節前後,樂清“花蚶”特别肥美

有專家研究樂清泥蚶好吃的奧秘

浙江省海洋水産研究所專家介紹,泥蚶繁殖期一般在夏季6月上旬—7月下旬,精卵先排放在海邊的灘塗上,幼貝成長到一定程度,再移到水源符合海水養殖用水水質标準的海堤内養殖池(俗稱蚶塘),而且塘内的水溫、鹽度、軟泥底質等也有一定的要求。冬天是泥蚶成熟期,到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肥美的時候,是以過年時,家家戶戶基本都有一道泥蚶菜品。溫州人吃泥蚶,一般都是用燒開的開水燙一下帶血吃,沒吃過的人,看到掀開蚶殼鮮血淋漓,吓得不敢染指,但嘗過以後,味蕾會被其鮮美所征服。

據史料記載,浙江養殖泥蚶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而明清時代,樂清已有養蚶曆史。不過,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前,樂清泥蚶養殖規模小,産量低,是很珍貴的高檔水産品,成品價格每公斤賣120多元,隻在逢年過節或重大喜事才能吃到。到1993年,泥蚶生産性人工育苗技術突破後,泥蚶養殖飛速發展,成品價格現在每公斤40元左右,成為溫州人餐桌上的“家常便飯”,也是溫州地域特色明顯的海特産。

我國的山東、福建、廣東等地均有出産泥蚶,為什麼樂清的泥蚶特别好吃?早在2008年全國海水養殖學術研讨會上,甯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科研團隊曾公布其原因,他們通過實驗和調查發現,樂清灣藻類餌料特别豐富,海水溫度、鹽度、ph值等養殖生态系列,就像為泥蚶量身定做的一樣,特别适合其生長。科研團隊還根據這一研究成果,嘗試模拟出一個樂清灣生态系統各類名額,計劃在全國沿海各地推廣,讓各地都養殖出“樂清灣花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