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鐘撥回2008年的十月,我和我現在的丈夫正在進行第一次約會。在我們一周年紀念日的時候,他送我的禮物是自我們第一次約會以來我們所有的短信的word doc(他稱之為資料的禮物#thegiftofdata)。這在那時候來說顯得十分高科技(考慮到我們當時的手機都不是智能手機),而且是我覺得最用心的一份禮物(考慮到我們都是書呆子)。
為了慶祝我們的六周年紀念日,我決定對他的禮物進行更新。我回看了所有自我們約會開始的第一年的所有短信,并将其與去年我們訂完婚以及後來我們作為新婚夫婦的短信進行比較。我開始對比六年以前與現在我們在短信裡用的字詞(如圖所示)。
首先,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我的丈夫對于“家”這個詞有一種迷戀。至于我,二十剛出頭的我經常以“hey”這個詞語開始一段對話,并且最近我似乎決定不再問候我的丈夫,而是同意他發給我的短信中的大部分事情。
然後我對比了我們剛開始約會以及去年結婚後我們在短信裡一些特定詞語的使用頻率。(如圖所示)
我們的對話從“嘿,在幹嘛?”轉變為“好,聽起來不錯”。我們在短信裡不再直呼對方的名字。我們也不再那麼頻繁的說“愛”這個詞。但是有幾個詞在過去幾年相對保持一緻,例如“家”和“晚餐”。我檢視了包含這些詞的短信,然後發現雖然這些詞語保持不變,但是它們被使用的語境随着時間在改變。
主要的差別是,在我們處于約會的階段,我們不能每天看到對方,是以我們之間的大部分交流必須要通過短信發生。我們經常會發消息給别的人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或者告訴他們我們在想他們。當我們結婚之後,由于我們一直在一起,我們會在晚上約會并對彼此說甜蜜的事情,是以短信在這時候大部分是用來确認日常的瑣碎和分享一些随機的想法。
既然我們短信的内容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我決定去看看我們發送短信給對方的時間是否也發生了改變。我将注意力主要放在我們第一次約會之後、我們訂婚之後以及我們結婚之後的一個月内我們發送的消息。
當我們約會的時候,我們在大概下午三點開始想念對方,并一直發消息到淩晨三點。而當我們作為一對已婚夫婦的時候,我們發短信的時間點已經有了很大翻轉。我們發短信的時間主要在工作日,而且從不在晚上。
在這裡我們有相同的發現。作為一對新人,由于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分開的,我們時不時會和彼此确認,特别是晚上和深夜當我們不知道他們和誰在一起的時候!當然,當對方不在身邊而我們因為正在外面做一些很酷的事情會待到很晚的時候,我們也會告訴彼此……并希望他們能在那裡。
作為一對忠誠的夫婦,我們一天中唯一不在一塊的時間就是工作的時候,是以這就是我們發短信的時間。我們确切的知道每天晚上對方在哪,如果我們正在做一些很酷的事情,很可能我們就在一塊,并且可以面對面的告訴對方。
總的來講,我們剛開始的短信非常有情調和私密。由于我們剛開始熟悉對方,我們需要確定我們所說的有趣而且周到。當我們的關系更進一步的時候,我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對方而且在這段關系中變得更加舒适。我們之間的短信變得更加可預測,這僅是因為所有不可預測的事情我們都當面說清楚了。我們不再需要在午夜隔着遙遠的距離發送“我愛你”的短信來表達想念。我現在就可以翻過身,依偎在我的丈夫身邊,在他的耳畔輕聲細語。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02-14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