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層學習:心智如何超越經驗3.3 觀點表單

<b>3.3 觀點表單</b>

<b></b>

進步是一件殘酷的事。如果環境不在大量生命體繁殖之前殺死它們的話,就不會有生物進化。如果每一個生命體都傳遞了基因,那麼就沒有變化和新物種。在思想史上,觀點的摧毀也同樣必要。讓每一個理論都繁榮,那麼我們就永遠被困于相同的差的舊理論。進步需要以批判思維為形式的選擇性壓力。

伴随達爾文、poincaré、thorndike和wertheimer的工作,開始于19世紀晚期的概念體系并沒有産生一個能為創造性問題提供滿意答案的理論,他們的工作所引發的多餘理論就應該被抛棄。然而,這些理論的失敗較少的是因為它們所說的,更多的是因為它們未說的。不完整比錯誤所導緻的過失更少,這種次要類别的失敗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理論或項目沒有做出什麼貢獻。

隻有一小部分基本原則回答了新穎性如何成為可能的問題:現實是分層的,而所有事(包括觀點、問題解決方案和産品)都是由部分組成的,而部分又可以用各種方式組合。連續行為效應随着時間而累積,以至于一系列行為可以産生新穎的結果,即便一系列行為中的每一個行為都是熟悉的。最後,心智是可表征的,且每一種表征總是一種解釋。客體、事件和情境并不單獨地決定它們自身的了解,是以新穎事物可以通過一種表征向另一種的轉變而産生。

組合、累積和重構的概念都是好的觀點,不應該被否決,因為最初包含這些觀點的理論并不能應對回答所有創造性問題的挑戰。每個概念都描述了一小部分事實。創造性這一謎題很難,是以我們需要利用好每一個好的觀點。自19世紀末期開始提出的概念和原則需要從它們的原始情境中提取出來,重新闡述并合并到一個更好的理論中。陳述這樣一個理論就是下一章的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