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瑤族的飲食習俗:打油茶和鳥酢來招待客人

作者:機械圈圈圈

瑤族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也是最長壽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務農為主,實行輪耕,兼營狩獵、捕撈與采集,手工業較發達;聚居區出産優質紅米和藥材。

瑤族的飲食習俗:打油茶和鳥酢來招待客人

瑤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蕃薯等為主,日常菜肴有黃豆、飯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利用“鳥盆”捕捉候鳥,腌制為酢,是款待貴客的美味佳肴。桂北地區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佐以生姜、辣椒、食鹽調味,趁勢沖泡炒米、炒豆、米花之類同飲,具有特殊的風味。

過去,瑤族常在米粥或米飯裡加玉米、小米、蕃薯、木薯、芋頭、豆角等。有時也用“煨”或“烤”的方法來加工食品,如煨蕃薯等各種薯類,煨苦竹筍、烤嫩玉米、烤粑粑等。居住山區的瑤族,有冷食習慣,食品的制作,都考慮便于攜帶和儲存,故主食、副食兼備的粽粑、竹筒飯都是他們喜愛制作的食品。勞動時瑤族均就地野餐,大家湊在一塊,拿出帶來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卻各自食用自己所攜帶的食品。

瑤族的飲食習俗:打油茶和鳥酢來招待客人

常吃的蔬菜有各種瓜類、豆類、青菜、蘿蔔、辣椒,還有竹筍、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黃花等。瑤族地區還盛産各種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幹菜或腌菜。雲南的一些瑤族喜歡将蔬菜做得十厘清淡,基本上是加鹽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過之後,蘸用鹽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種不同蔬菜的原味;肉類也常要加工成臘肉。廣西的瑤族烹調肉類一般用幹炒、水煮,放鹽調味,用佐料的較少;而肉類則要做成味道十分濃郁的菜肴,鮮肉或臘肉,先炸烤焦黃,然後再煮。

瑤族人喜愛吃腌制食品。“鳥酢”,是瑤族獨具風味的著名食品,用鳥肉腌制而成。将捕獲的鳥去毛洗淨、晾幹,拌以米粉及食鹽,放入一個小口瓦壇内,用芭蕉葉封住壇口,數日後即可取食。瑤家人常用“鳥酢”來招待貴客。有時,還用這種方法腌制豬、牛、羊肉等。

瑤族人也喜歡吃蟲蛹,常吃的有松樹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瑤族人還喜歡利用山區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蕃薯糖、蜂糖等。

瑤族的飲食習俗:打油茶和鳥酢來招待客人

瑤族人大都喜歡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蕃薯等自釀,每天常喝2、3次。雲南瑤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飲用,外出時,常用竹筒盛放飲時對水。

瑤族還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認為這種茶有提神、清除疲勞的作用。很多地區的瑤族喜歡打油茶,不僅自己天天飲食,而且用油茶招待賓客。逢清明節時,各家各戶都要做染色花飯吃。

宴客有号稱“瑤家三禮”的“敬茶洗澡接風酒”;全寨公宴貴賓的“碗酒串肉”;山珍野味雜陳的“獻鮮”;以名珍“水龍腸”接風的“龍腸席”等。此外,還有調解民事糾紛的“上門挂紅酒”,宣布斷交攆人的“炒豆煮蛋”。

其中,不少食俗頗有意趣,例如求婚帶一包肉和兩葫蘆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同意則刺破葫蘆;擇婿常有“埋蛋”之舉,視其變化決定取舍;姑娘出嫁向鄉鄰分贈焦黃豆;離婚儀式為“破竹筒”,離婚雙方各提一筒酒,交換飲畢砍破竹筒後就此和氣分手。

崇拜盤瓠的瑤人禁食狗肉和龜肉;崇拜密洛陀的瑤人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絕大部分瑤人禁食豬肉和蛇肉;産婦分娩後頭幾天禁食豬油;祭神忌用狗、貓、蛇、蛙;獵獸後必須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瑤族的飲食習俗:打油茶和鳥酢來招待客人

瑤族的節日因為人一般很多,飯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肴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五嶺山脈的瑤族,節日裡喜作豆腐圓(聖水豆腐釀---瑤家十八釀第一釀),包“荷包紮(米粉肉)”。

盤王節每隔若幹年才舉行一次。過去過盤王節時,都要大量宰殺牲畜,進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進行,一般都選在農曆三月,屆時青年男子要上山圍獵,下河捉魚;婦女則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飯。花籃瑤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塊肉和一團粑粑給狗吃,名為祭狗,然後家人才能進餐。他們認為谷種是狗帶來的,先祭狗是預禱五谷豐登。節日菜肴要豐富多彩,除雞肉外,還有河鮮和捕獵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節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多在農曆十月十六日以後進行,時間的長短各種不一,約為3—9天。屆時家家備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并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