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初次見到她,她剛從地裡澆水回來,1米5的個子上挑着一對大水桶,背着一個噴霧器,說着一口地道地道、特别流利的鎮安話,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家裡坐。那時,如果不是旁人介紹,我們還真不知道她來自異國他鄉。

坐下後,一邊喝着她給大家沏來的熱茶,我們一邊開始了愉快暢達的聊天……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來自異國他鄉,在鎮安開始新生活

她說,她叫寶三,2002年的時候在小姐妹的介紹下,帶着未滿1歲的兒子從緬甸遠嫁到中國來,從此在龍陵縣鎮安鎮鎮北社群小寨組安家,和張枝開一起開始了新生活。那年的寶三才有19歲,張枝開45歲。

張枝開的家庭是個大家庭,兄弟姐妹共有8人,張枝開是長子。2002年寶三嫁給張枝開的時候,5個姑姐妹都已經成家,其中的1個兄弟也成家搬了出去。年邁的父母帶着張枝開和張枝開的小兄弟一起擠在一間低矮破爛、搖搖欲墜的木架房裡艱難度日。中間的屋子做堂屋用,整間屋子被火塘的火煙熏得黑漆漆的,彎曲“纖瘦”的椽子上挂滿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火炕煙子,隻能發出點點黃暈的葫蘆燈泡一幅無精打采、半死不活的可憐樣;堂屋旁邊的兩格房間是兩兄弟和父母睡覺的地方。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鎮安雨水多,一年放晴的日子寥寥幾天,使得不大的院場長年泥濘,還長滿濃綠、厚實的青苔。院場上,中間有一條由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腳印踩出來的“路”,這條路通往橫在院場角落的簡易廚房,由這條“路”分叉出去的為數沒有幾步的路程便能前往寨鄰寨舍。

張枝開和寶三結婚後,父母和弟弟騰出一格房間給張枝開和寶三做婚房用。此後,鍋碗盆瓢的日子開始了。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我是家裡的長子,承擔家裡的一些重擔是本分。剛結婚那些年,我經常到山邊水尾收上一頭或者兩頭大豬,趕在每個集市日之前倒賣給屠戶,從中賺取不多的辛苦錢。5天一街,一街有3天在山上跘着,全靠走路。買好豬以後,再走路慢慢趕着豬回來。這樣的‘趕豬’生活一趕就是10多年的時間。人很辛苦,但賺得不多,也隻能幫補這個家庭一丁點兒。”寶三的丈夫張枝開回憶道。

初來乍到,寶三在語言交流上還是遇到很多難題。寶三回憶說:“那時的我什麼都聽不懂,老張和他的家人就耐心地教我,經常帶我與鄰裡來往,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就央學央會了。”

寶三的一句“央學央會”是“邊學邊會”的意思,是正宗的鎮安方言。寶三克服了語言障礙後,幹農活、做家務,還是“央學央做”,也漸漸走上了“正軌”。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孩子呱呱墜地,小家庭生活起航

“日子很艱難,好像是數着過一般,但是老張和家人對我都好。身處異國他鄉,我在這個小家庭裡還是獲得了很多溫暖。傷風感冒之類的,老張也好好招呼。2005年,我和老張的兒子出世,給這個貧窮的家庭帶來了很多溫馨和幸福。”寶三接着說:“有句話說‘樹大分枝、人多分家’,轉眼間小叔子們也到了成家的年齡,我們得另立小家,2011年我們出來自己建房,小家庭生活開始了。”

“白手起家很難!關鍵時刻政府幫了我家一把,在相關政策的資助下,我們建蓋起了一間正房和一間廂房。”寶三回憶道,“房子立起來後,裝修費成了問題,我和老張商量政府已經幫了我們大忙,我們要趁勢向上,通過自己的雙手力争早日把日子過順溜了。”寶三繼續說着:“2011年的時候,老張繼續趕豬賣,一年下來趕豬賺取的收入大概有6000多元。我在家一邊照看小孩,一邊做各種農活,該栽小菜就栽小菜,該種水稻就種水稻,該鏟玉米就鏟玉米,該采茶就采茶……反正不會給那2畝田閑着,也不會給1畝多的茶地成為敗草地。每年我們還養上兩頭豬,喂胖了到年邊的時候就把豬賣了補貼家用。”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寶三和我們交談的時候,不太善于言談的張枝開在一旁微笑着頻頻點頭,對寶三的說法給予贊同。張枝開還很實在地說道:“後來日子稍微有些改變,寶三和我商量,房子裝修先不忙整,先把院場和豬圈、牛圈建起來。隻有建好了才好看管家園,好養豬養牛養雞。支砌圍牆的時候,寶三打牆、我拌沙灰,夫妻倆人硬是自己完成了500多塊空心磚的支砌。”

聊到這兒,我們都感歎寶三也太能幹了。但是寶三卻羞澀地說:“日子是逼出來的,能做的就自己做!要得成些、要不成些,将就着做。”一旁的張枝開贊許地看着寶三。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要過就好好過,他為她豎起了“大拇指”

如今,寶三的大兒子已經18歲,在家邊的洗車場打工,每月有1500元左右的輸入。二兒子正在讀國中。“兩個孩子都聽話,回來都會幫做些家務,兩兄弟的感情也很好!”寶三幸福地說道。

閑聊中,寶三的婆婆回來了,老人家已經有85歲,耳朵有些背。寶三告訴我們,近幾年來,婆婆一直跟她們生活在一起。公公去世後,婆婆一直撿拾垃圾,然後将垃圾分類整理後賣給廢品收購商,每天有20-30元的收入。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閑話間,張枝開站起身去給豬圈裡的豬添加豬食,一邊說:“我的年紀比寶三大很多,現在我已經有63歲,随着年紀的增長,很多家庭上的重活都要等着她來做,這個家庭主要靠她呢!”

現實如此,家裡更多的重活、累活都主要由寶三承擔。寶三說:“農村人在哪兒都是苦吃苦穿,在家邊就多做點兒,能做就盡量做!”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目前,張枝開年紀大了,主要在家裡喂豬、喂牛,前不久,家裡養的2頭老母豬還産下了15個小豬仔,不久就可以出欄。寶三将家裡的2畝田流轉給一家到村裡種菜的公司,每年有2000元的地租可收。她又以每畝600元的價格和村民租了一些零散的土地種植烤煙,種植面積已達15畝,比去年、前年的種植面積都大。寶三還在煙地裡發展煙後作物,栽麥子、種包谷、種蔬菜,盡可能向土地争取最大的效益。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農閑的時候,寶三就近做泥水活,拌沙灰、挑磚頭,不挑不揀,能做的活盡量去做,能賺的錢盡量去賺。問及寶三這麼忙活能否受得了,寶三話語幹脆地說:“還好,正房雖說簡單些,但已經裝修好了。我和老張打算再苦點錢,力争明年把廂房好好裝修起來。日子隻要有打算、有計劃,就不瞎忙活了,就有力氣了!”

我們還問寶三,鎮安話說得這麼溜,當地的習俗是否了解。寶三一一道來:“過年要穿新衣裳、要吃殺豬飯、要舂粑粑;清明節要獻墳、祭奠亡人;中秋節一家人要在一起吃月餅;端午節要包粽子……哈哈,多呢蠻呢 ,我一時半會兒也說不完。”寶三爽朗地笑着說道,“反正如今的我在中國生活得很幸福,一家老小相親相愛,寨鄰寨舍和睦相處,生活平平安安,大家已經完全融在了一起。平日大疼小病還有醫保,政策好呢蠻呢!”伴着寶三爽朗的笑聲,我們也笑開了。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我們追問道:“寨子裡的活動場所就在家後面,你會去跳跳舞、打打歌嗎?” 寶三直爽地說道:“寨子上的姐妹們也來約我呢,隻是我暫時沒有時間,要是去的話,我想着也會唱、也會跳呢!不過,也不遺憾,先闆闆紮紮地把日子過好再說,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脫貧攻堅——我這個家,全靠寶三

張枝開喂好豬後,又坐下來聽我們閑聊。我們無話不談,很是暢快。末了老張羞澀地說:“我這個家真的全靠寶三,我的人生都是她來了之後才有的改變!寶三真的是我家的‘寶’!”老張邊說邊翹起了大拇指,一種發自心裡的、欣慰的、幸福的笑容在他的臉上蕩漾開來。

編審:王燦

責任編輯:楊冬燕 冉懦珲唐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