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6月16日,騰訊研究院與京東、滴滴出行、攜程等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共同釋出了《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報告。這份在海量大資料基礎上形成的報告,全面呈現了線上中國經濟圖景的數字gdp,集中反映了過去一年“網際網路+”戰略在全國的落地情況。

大資料文摘背景回複“報告”,可一并下載下傳如下重磅報告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基于該報告的結果,北、深、廣、上等10個城市獲評2016中國“網際網路+”十大城市,為各地“網際網路+”的持續落地樹立了參照範本。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前言

2015年伊始,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網際網路+” 戰略,自此“網際網路+”在全國加速落地生根。受各種客觀和主觀條件限制,各地在“網際網路+”落地方面表現不盡相同。

如何客觀反映一時一地的“網際網路+”發展水準?如何跟蹤衡量某時某地的“網際網路+” 發展動态?如何了解多時多地“網際網路+”發展差異背後的動因?本研究建構了 “網際網路+”指數,供政策制定者、相關從業人員、創業者和投資者參考。

“網際網路+”指數共由“網際網路+基礎”、“網際網路+産業”、“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四個分指數構成。分指數下設總共14個一級名額、135個二級名額,内容涵蓋社交、新聞、視訊、雲計算、三次産業的19個主要子行業、基于移動互聯的創新創業、智慧城市等,直覺反映過去一年“網際網路+”戰略在全國351個城市的落地情況。

盤點數字中國

騰訊研究院聯合京東大資料研究部、滴滴研究院、攜程研究團隊、新美大資料研究院,統計了涵蓋騰訊的微信、qq、支付、新聞、視訊、雲、城市服務、衆創空間等十餘個核心平台的全樣本資料,京東的電商資料,滴滴的出行資料,新美大的生活服務及餐飲住宿資料,和攜程的旅遊資料,共計135個次元,覆寫351個城市(包含了中國100%的地級區以及部分直轄縣),建構了中國“網際網路+”指數,對2015年國人線上生産生活進行了一次大盤點。

“網際網路+”指數建構使用的資料均為不可追溯的總量資料,不涉及使用者個人資訊安全。在此基礎上對各類資料進行彙總和标準化,以便對齊研究方法和統計口徑,對351個城市的标準化總量資料進行分析。

本次“網際網路+”指數使用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資料。騰訊研究院彙總了微信、手q和公衆号超過20萬億次的閱讀點選量、數百億筆支付資料、約1300億次視訊點選量;70億次新聞點選量、微信城市服務超1.2億人次應用資料、遍布全國的一萬餘個有效創業項目、四十餘萬款上線app 資料等。掃描的資料總量超過73,500,000gb,相當于800個世界最大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容量,最終得到121個名額資料集。

京東大資料研究院掃描超過20億行、總量25 tb的資料後得到3個名額資料集,滴滴研究院彙總2015年全年訂單得到2個名額資料集,攜程彙總數億使用者的訂單資料得到4個名額資料集,新美大彙集數億活躍買家、數千萬商戶得到5個名額資料集。

數字生産總值(gross digital product)

“網際網路+”指數可了解為實體經濟投射到數字中國的生産生活總值,簡稱數字gdp,直覺反映了2015年從農業工業到餐飲旅遊、交通運輸、零售電商、金融服務、生活o2o等幾乎所有主要行業在移動端的資料産出和表現。“網際網路+”指數的實體意義,就是各省份、各地市在中國數字gdp總量中所占百分比。

“網際網路+”指數的計算方式貼近支出法計算國内生産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除了淨出口之外,支出法計算國内生産總值當中的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都可以在“網際網路+”指數的分項名額當中找到适當的對應。

消費的對應名額如“網際網路+基礎”分指數包含的社交、新聞、視訊和文化娛樂消費,以及“網際網路+産業”分指數中包含的電商銷售、餐飲旅遊等;投資對應名額如“網際網路+産業”當中的第一、二産業以及it開發等分項,以及“網際網路+雙創”名額;政府支出則與“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當中的衆多公共服務闆塊相對應。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十大核心觀點

“網際網路+”建構線上中國,大資料勾勒中國數字經濟地圖

彙總騰訊、京東、滴滴、攜程、美團、大衆點評等公司的全樣本大資料,用2015年産業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全領域的數字脈動精準刻畫中國數字經濟地圖。覆寫移動互聯發展基礎、産業、創新創業、智慧城市四大闆塊;細分至零售、金融、交通物流、醫療、教育、文化娛樂、餐飲住宿、旅遊、商業服務、生活服務這十大行業;涵蓋2015 年中國移動互聯使用者在社交、支付、視訊、新聞、購物、旅遊、交通出行、餐飲、生活服務等領域及零售電商、交通出行、旅遊、生活服務等行業的代表企業資料。

大資料呈現各省市“網際網路+” 戰略落地成果,剖析各闆塊及細分行業的發展優劣勢

使用騰訊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的2015年全樣本資料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國351個城市的“網際網路+”戰略落地的綜合結果進行度量,精準把脈各個省市在創業創新、智慧城市、以及十大細分産業(零售、金融、交通物流、醫療、教育、文化娛樂、餐飲住宿、旅遊、商業服務、生活服務)的“網際網路+”戰略落地狀況。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與傳統經濟共振協同發展

在傳統産業基礎較好的省份,領軍城市率先井噴發展新經濟,輻射拉動周邊城市,形成産業及區域經濟優勢。新經濟成為拉動傳統經濟再上新台階的新動能。以廣東為例,在良好的傳統産業發展基礎之上,深圳、廣州引領全省的新經濟建設,帶動東莞、佛山等城市進入全國20強,輻射帶動潮州、汕尾、河源等黑馬城市進入前百強,拉動廣東内“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零售”、“網際網路+醫療”等各大細分行業的全面發展。廣東内的發展可以視為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微縮。

“網際網路+”讓中小城市有機會彎道超車

以德陽為例,優秀的智慧城市建設,使其跻身“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指數榜單第13名,進而帶動其整體“網際網路+指數”位列全國60強。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回歸分析顯示,在全國排名中後部的很多小城市,新經濟發展大幅超前于傳統經濟水準,實作跨越式發展。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2015 年,“網際網路+”在九大省份的相對發展速度超過gdp 的相對發展速度

在産業基礎較好的省份,例如,北京、廣東、上海等地,“網際網路+” 發展的全國占比是gdp全國占比的2-3倍,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産業基礎較為薄弱的省份,例如,海南、甯夏等地,“網際網路+”發展的全國占比超過gdp的全國占比,“網際網路+”賦能民生及創新創業發展,實作彎道超車。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2015 年,在二、三線城市的強力拉動下,“網際網路+” 在全國351 個城市均取得增長

徐州、佛山、泉州、金華等二、三線城市的增速全面超越一線城市。“網際網路+”将為二線以下城市帶來更多機遇。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網際網路+”深化發展的助推器

在“網際網路+”市場基礎較為薄弱的城市,政府部門、事業機關可以通過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智慧城市服務快速推動市場成長,帶動“網際網路+”整體發展。“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為移動支付、線上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網絡約車等新經濟業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網際網路+”技術基礎即雲計算,是“網際網路+”新動能助推産業的催化劑

雲計算的推廣普及,可以大大提高将市場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的效率。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大資料勾勒七大地理區域“網際網路+”10 個細分行業的戰略布局

華東地區做為全國“網際網路+服務業”發展的排頭兵,其“網際網路+旅遊”表現最為搶眼;華南地區“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商業服務”齊頭并進;“網際網路+教育”是華北地區發展核心;餐飲住宿則是東北地區“網際網路+”發展的優勢産業;西南地區整體發展雖不敵全國平均水準,但“網際網路+旅遊”發展得天獨厚;華中地區、西北地區則是“網際網路+生活服務”開始嶄露頭角。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政府強力推動“網際網路+”戰略落地,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

“網際網路+産業”分指數前50名城市加總占到全國總量的69.3%;相比之下,“網際網路+智慧城市”分指數前50名城市加總占到全國總量的37.4%。與産業發展相比,“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的發展在行政力量的推動下擴散到更多的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網際網路+”成為新動能,帶動中小城市發展。

五大發現

數字gdp vs. 實體gdp:高相關、可超前

研究表明,“網際網路+指數”與各地的實體經濟發展現狀聯系緊密:數字gdp與實體gdp呈正相關關系。這一關系顯著、穩定,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詳細的分析發現,在某些領域,數字gdp可以大幅超前于實體經濟水準,實作跨越式發展。

例如,“網際網路+”指數排名前100城市,其智慧城市分指數與各自在全國gdp當中占比顯著正相關(corr.= 0.626, p<0.001);而在排名101-200的城市,智慧城市分指數與其各自在全國gdp中占比的相關關系由正轉負(corr.= -0.231, p<0.05)。而産業分指數與實體gdp不論是前100名城市(corr. = 0.806,p<0.001),還是其後的101-200名城市(corr. = 0.600,p<0.001),都是顯著正相關,沒有出現如上的反轉。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智慧城市分指數與實體gdp相關關系的反轉是因為部分中小城市的城市服務水準大幅超前于其實體gdp在全國的位置。這一現象有力說明适當的政策刺激可以讓城市服務跳脫實體經濟水準的限制,實作超前發展,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生活便利和實惠。而讓産業分指數實作類似的跳脫、超前,比較困難。

數字gdp 的整體分布:高度集中于沿海,中西部不乏亮點

“網際網路+”指數高度集中于沿海省份和一線城市。例如排名前三的省級區劃,廣東、北京、上海,“網際網路+”指數之和為35.5。換句話說,單這三個省市就占去整個數字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35.5%)。從城市的角度來看,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四個一線城市分列第一到第四名,“網際網路+”指數之和達到28.26,占據整個數字中國的四分之一強(28.26%)。

但在數字中國的縱深,廣袤的中西部地區不乏“網際網路+”的熱點、亮點。例如在“網際網路+雙創”方面,重慶排進全國前五,成都位列第七。武漢、鄭州、西安、長沙、合肥、昆明等中西部重鎮都排進“網際網路+雙創” 前20。

細分行業中單項排名超越實體經濟排名的現象在中西部地區也很常見。例如零售行業中銀川零售指數排名領先統計局社會零售銷售總額排名100個位次,再如信陽醫療指數排名領先實體醫療行業排名195個位次,渭南在教育指數排名領先根據統計局資料計算出的實體教育排名110個位次。

數字gdp 與實體gdp 的共振效應

選取零售、金融、醫療、教育四個傳統行業發展較早、積澱較深的領域,通過對比“網際網路+”指數與傳統行業名額的相關關系,可以發現各行業“網際網路+”發展與傳統名額高度趨同,這說明傳統産業的良好積澱和發展環境有利于“網際網路+服務業”的發展,可視為城市“網際網路+服務業”發展的催化劑;從另一方面,網際網路思維、平台、分享理念的注入,又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新業态、新動能、新發展。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黑馬城市

通過将各個城市的産業分指數、雙創分指數、智慧城市分指數排名與基礎分指數排名分别進行比較,得到産業、雙創、智慧城市排名均超前基礎排名超過20個位次的13個城市表單。這些城市超越了當地移動互聯基礎,實作“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公共服務的超水準融合。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通過對比産業分指數與雙創分指數的權重平均排名,與統計局公布的城市gdp排名之間的差距,得到數字經濟排名超前實體經濟排名按照位次由多到少排名前20位的城市表單。這二十個城市分布較為分散,北到黑龍江佳木斯,南到海南三亞,西到新疆喀什,以及多個中部城市,數字經濟都遠超實體經濟水準。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網際網路+ 基礎”:雲計算的基礎性作用

“網際網路+基礎”分指數是市場基礎(通信與内容消費)與技術基礎(雲計算)的權重平均。市場基礎與技術基礎的對照結果,除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福州、廈門六個城市之外,其餘城市的市場基礎均超前于技術基礎的發展水準。這一結果或可了解為:市場已經準備好,但雲計算還沒跟上。

進一步的分析結果顯示,技術基礎與市場基礎差距越小的城市,“網際網路+指數”越高。這說明紮實的技術基礎對“網際網路+”戰略的整體推進有明顯的正面作用。

城市榜單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網際網路+ 産業”制高點:10 城市×10 行業榜

以騰訊、京東、攜程、滴滴、新美大的全樣本大資料建構出“網際網路+零售”、“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交通物流”等共10個細分行業的指數榜單。

北上廣深全部處在10個細分行業發展的前十名,且基本包攬了每個行業的前4名;杭州和成都是繼北上廣深後,在10個細分行業中均跻身前十的兩個城市。緊随其後的城市在各個行業各有亮點,主要可分為省會城市、其他東部地市級經濟強市、直轄市三類。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網際網路+ 智慧城市”高地:10 城市×8 服務榜

“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指數表明,交管、出入境、人社、醫療、稅務、戶政治安、文化生活、公積金、公共交通的“網際網路+”程度較高: 上線城市廣、活躍使用者多、服務較豐富、社會效益顯著,集中了近6成使用者,且各城市都形成了典型的特色及其實作路徑。例如,廣州、深圳在“網際網路+”出入境、人社、公積金、公共交通方面均形成了特色服務, 赢得使用者的廣泛喜愛。重慶、成都在網際網路+醫療方面則有了較大突破, 例如華西二院創新微信全流程就醫平台。長沙、武漢則在社保、公安政務服務方面大膽創新,在提升服務效率、節省使用者時間、提升社會治理水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2016中國“網際網路+”總指數城市20強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網際網路+基礎”分指數城市20強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網際網路+産業”分指數城市20強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分指數城市20強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網際網路+智慧城市”分指數城市20強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網際網路+”10大細分行業城市10強

重磅┃中國“網際網路+”指數(2016)釋出,深度解讀數字中國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6-18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