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我國主要的三大邊緣海區之一,并且南海也是我國島嶼最多的海洋區域,整個海域的自然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裡,其中我國的領海總面積約210萬平方公裡,是以相比我國近海區域的黃海,渤海,東海等區域大了不少。當然,長期以來,南海也是争議最多的區域,主要是島嶼的問題,這次我們就要說明下整個島嶼之中的一個小島,那就是我國的——西沙東島。

東島是我國西沙群島之中的一個小島,位于西沙群島東部,屬于宣德群島的一部分,該島嶼距離永興島東南約50公裡,并且已經是西沙群島之中的第二大島嶼了(面積),這個島嶼屬于沙堤環繞,展示出了長方形的狀态,如今該島嶼已經是我國主要的駐防島嶼,是以有時間大家也可以上去看看。
西沙東島主要有兩大景點——巨大礁盤,淡水瀉湖。該島嶼的環境十分的優美,并且動植物群體非常的大,雖然陸地面積僅約1.7平方公裡,但是足以支撐整個生态系統。是以西沙東島是非常具有價值的,無論是生态價值,還是戰略價值都是其它很多地區無法比較的。而随着我國對西沙東島的大規模探索,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些令人驚奇的事情。
我們上面也說了,雖然西沙東島的陸地面積僅約1.7平方公裡,但是生物種群是非常大的。在2003年的時候,我國科學團隊首次在西沙群島考察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野牛群”的存在,雖然該“野牛群”并沒有列入到我國的重點保護生物種群,但是科學家們對該“野牛群”的出現十分感興趣,按照生物學的常識來說,西沙東島是不可能出現所謂的“野牛群”。
是以尋找來源,也成為了科學研究者們後來的問題,并且該野牛群确實不小,在2003年的時候,預估數量是達到了400頭,是以屬于“大規模”的野牛群了。不過由于西沙東島的面積比較少,并且“野牛群”在不斷地壯大,是以為了維持該地區的一個穩定狀态,對“野牛群”的數量控制也是有必要的。
最後在2013年的時候,根據科學團隊在10年之後的再次考察之中,發現西沙東島的“牛道”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蜘蛛網非常多,是以這說明了“野牛群”的數量肯定減少了,确實島上官兵告訴我們,有捕殺“野牛”的情況, 由于該島嶼的“野牛群”是不受到保護的,是以有需要就捕殺一頭,“野牛”數量就逐漸減少,在當時“野牛群”捕殺之後,預估觀察還有3群,一共50多頭,是以從400頭減少到50頭還是比較快,不過過後考察隊又提出了建議。
希望能夠暫停捕殺“野牛群”,不然我國唯一有“野牛”的島嶼上将不再有“野牛”存在,是以後面如何暫時就不清楚了,但是綜合情況來說,作為生态環境的保護,維持平衡發展,“野牛群”确實需要控制數量,但是多少需要科學衡量,如今肯定還是存在的有,因為當時已經建議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後續有新的消息在說。
最初大家可能都不相信,因為這個“四面環海”,陸地面積僅約1.7平方公裡的島嶼,是不可能“土生土長”就出現了這麼一個“大規模”的野牛群,确實也是這樣,科學家們最終從牛糞之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這個“野牛群”是演變出來的“野牛群”,是1659年前後40年(明末清初)的時代流亡者從海上出逃,帶入東島的。
是以,這個島上的“野牛”最初是“家牛”,是家牛野化的。同時曆史不過300多年,這就是大概的情況。并且如今該“野牛群”已經得到了實際性的環境融合,是以成為了西沙東島生态系統的一部分,那麼維持下去才是正常生态系統的發展。
上面也說了,該島嶼是一個完整的生态系統,動植物群體非常大,除了“野牛群”之外,該島嶼還有多達40多種鳥類,并且還有我國二級保護動物“白鲣鳥”,是以是一個生态環境優質區域,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西沙東島就是“鳥島”的原因,因為該島嶼的鳥種群數量相對于面積來說是非常大了。
而且,島嶼的生态也引發了連鎖效應,由于該島嶼的綠化覆寫率達95%以上,是以每年有從海洋遷徙島嶼,西沙東島也成為了它們短暫的栖息地,這就是該島嶼的生态,真的是堪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