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一大一附院骨創傷外科|數字化微創骨創傷治療先行者

數字化模拟、影像學跟蹤、精準定位……将數字化與骨創傷治療完美結合,顯微鏡下修複,多學科配合,用最短的時間幫患者恢複正常生活,這些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以下簡稱“山一大一附院”)骨創傷外科都已實作。科主任王平山帶領團隊勇于創新、開拓進取,在嚴重創傷綜合救治、老年創傷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各種類型的新鮮及陳舊骨折的數字化微創治療、創傷後并發症的綜合治療等領域已走在國内前列。

山一大一附院骨創傷外科|數字化微創骨創傷治療先行者

<b>數字化模拟 影像學跟蹤</b>

<b>骨創傷治療進入數字化微創時代</b>

據王平山介紹,骨創傷的治療以往在臨床上常采用開放手術和傳統微創技術,雖然開放手術的效果好,但是創傷較大,患者恢複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傳統微創手術創傷較小,但其實還是小切口的開放手術,往往需要人工多次閉合複位、反複調整位置,還往往達不到理想的複位效果。

為了使每位骨創傷患者的治療均達到精準複位及理想的功能恢複,同時使創傷最小化,山一大一附院骨創傷外科秉承“快速修複”理念,采用數字化微創技術,通過數字化分析、力學模拟,結合術中ct及導航,對患者進行精準的術前分析,第一時間定制個性化的手術治療方案,将創傷治療更加精細化、微創化、規範化。

王平山帶領團隊針對各種類型的新鮮及陳舊骨折進行數字化微創治療,包括頸椎、胸腰椎、骨盆髋臼及四肢骨折,關節急性損傷,脊柱和四肢骨折的畸形愈合、不愈合、内固定失敗等疑難病症,幫助無數患者盡早地恢複正常生活,得到患者的普遍認可。現在,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骨創傷治療已經進入數字化微創時代。

前不久,一位65歲的男性患者被大貨車撞傷,導緻骨盆不穩定性骨折,為了讓患者盡早地恢複功能,山一大一附院骨創傷外科采用了骨盆微創手術。醫生在透視輔助下徒手使用多方向通道螺釘技術,将5枚螺釘完美置入,術後x線片顯示患者骨折複位良好,在有限空間内達到了有效的固定。

據介紹,微創通道螺釘技術是基于骨盆不規則的解剖形态,結合其生物力學特點和骨折類型,在骨盆有限三維空間内模拟設計出的骨性安全固定通道。經皮微創通道螺釘技術手術切口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縮短,較傳統手術創傷明顯減小,病人術後恢複較快,住院費用也明顯降低。骨盆骨折是創傷骨科中最難處理的骨折之一,傳統做法是切開複位鋼闆内固定治療,手術相對創傷較大、出血多。骨盆的通道螺釘技術是國際上先進的骨盆骨折微創治療手段,目前山一大一附院骨創傷外科已經完全掌握和熟練運用各類骨盆骨折的微創治療理念和方法,在骨盆微創治療方面走在了國内前列。

<b>精準微創 多學科配合 </b>

<b>9旬骨折老人第二天下地行走</b>

王平山表示,随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目前科室接診的老年骨創傷患者比例大幅提升。由于老年人常常伴有其他基礎疾病,代償能力減弱,容易出現并發症,治療前,科室都會進行多學科會診,經過充分讨論和綜合評估後,制定嚴密的個性化術前、術中、術後方案,并在24-48小時之内完成治療。

近日,科室剛接診了一位91歲因摔傷髋關節骨折的老人,經過了解,老人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手術風險極高,為了確定手術萬無一失,術前,王平山帶領團隊為老人進行了全面檢查,同時進行了包括麻醉科在内的多學科會診,針對老人情況制定了專屬的手術方案,團隊通過數字化力學模拟設計,找到最準确的固定位置,依托娴熟精湛的手術技巧,快速地為老人進行了手術。術後第二天,老人在醫護人員的攙扶指導下開始進行功能訓練,并成功下地行走。

以前遇到這樣的情況,采用傳統治療方法,老人可能需要2個月的時間卧床休養,家人需要長期悉心照料,現在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很快就可以恢複受傷前的生活,對患者和家屬而言都極大的提高了生活品質。

王平山提醒,老人跌倒骨折之後,符合手術條件的建議盡快手術治療,不然大多數需要卧床,而老人一旦卧床就可能會出現泌尿系統疾病、呼吸道疾病、褥瘡等并發症。尤其是高齡老人,由于身體素質較差,基礎疾病較多,任何一種并發症都可能危及生命。

近年來科室接診的股骨頸骨折的老人大多數都采取了保髋治療,不用置換關節,通過數字化微創技術,精準的進行内固定,修複受損關節,可以實作早期下地,縮短住院時間,幫患者盡早恢複原有的生活,還避免了關節置換可能帶來的并發症。另外,王平山介紹,針對受傷處腫脹的情況,以前需要先消腫,七八天時間就浪費了,不但增加患者痛苦,還容易錯過最佳手術時間,影響功能恢複。現在因為是微創手術,對軟組織條件要求不高,可以不用消腫,第一時間為患者進行手術,實作快速恢複。

<b>綜合救治 顯微外科修複 </b>

<b>幫大腿離斷患者實作功能康複</b>

半年多前,一位因事故大腿離斷的患者被緊急送往山一大一附院,到醫院時患者已休克,病情極其危重。急診外科立即啟動創傷急救預案,進行止血、快速補液、輸血等抗休克治療,完善影像學檢查,快速召集多學科會診。同時兼任急診外科主任的王平山帶領團隊憑借多年來處理複雜危重創傷患者的經驗,用最短的時間制定了完善的治療方案并進行手術,盡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保全肢體。患者一側大腿離斷,又正值冬季,斷肢的熱缺血時間較短,需要在10個小時之内完成接腿再植。

時間就是生命,傷情就是指令。徹底清創、短縮肢體、外固定支架臨時固定、顯微鏡下修複動脈及靜脈、神經,肌肉修複、傷口撕脫皮膚回植……王平山帶領團隊争分奪秒地完成每一步手術操作,再植成活,終于幫患者保住了大腿。這才隻是第一步,因為患者大腿再植後,傷腿短一截,第二步需要進行骨延長。在保留軟組織和血供的前提下,采用特制的牽引裝置逐漸施加拉力将骨段緩慢牽拉,不斷刺激機體組織,使截骨間隙形成新骨,達到骨再生的目的。經過六個月的骨延長治療,患者雙腿已經一樣長了。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步的治療——功能修複,需要對骨折處進行内固定,評估神經和肌肉等組織的功能,如果存在問題還需再移植,對受損的神經、血管、皮膚、遊離皮瓣再進行全方位顯微外科下的修複,幫患者逐漸恢複正常生活。

針對這樣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山一大一附院骨創傷外科有一套完整的搶救治療康複方案,盡快幫助患者恢複功能,康複到沒受傷時的狀态是整個團隊一直努力的方向。在骨髓炎、骨缺損、組織缺損的顯微外科修複方面,利用組合皮瓣、複合皮瓣、肌皮瓣、肌骨皮瓣等修複各種傷口也是王平山及團隊重點研究的方向并獲得顯著成績。

山一大一附院骨創傷外科|數字化微創骨創傷治療先行者

團隊固定每周四進行學術讨論,大家暢所欲言,共同進步。王平山還把臨床經驗變成規範指南,針對數字化的微創治療制定了科室内部統一的診療規範和标準,讓每位醫生所掌握的技術都是一樣的,都是“專家”。同時支援每位醫生在自己所擅長領域的發展,促進學科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山一大一附院骨創傷外科|數字化微創骨創傷治療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