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霍金啟動太空項目:數千個郵票大小的納米小型太空飛船起航在即...◆ ◆ ◆◆ ◆ ◆

霍金啟動太空項目:數千個郵票大小的納米小型太空飛船起航在即...◆ ◆ ◆◆ ◆ ◆
霍金啟動太空項目:數千個郵票大小的納米小型太空飛船起航在即...◆ ◆ ◆◆ ◆ ◆

中原標準時間4月13日早間消息,霍金聯合網際網路投資人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周二宣布啟動一個新的1億美元項目,以更好地了解宇宙。該項目的目标是開發數千個郵票大小的納米小型太空飛船,飛往我們最近的星系,并發回照片。(編者注:親們,太令人激動了,我不禁又想起了《三體》)

  

如果獲得成功,那麼科學家将可以判斷,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星系是否包含類似地球的行星,容納生命的存在。半人馬座α星距離地球約4.3光年。不過需要指出,breakthrough starshot項目将開發攜帶攝像頭和通訊裝置的小型太空飛船。科學家希望這樣的小型飛船速度能達到20%光速。這一速度遠高于目前的太空飛船,該項目開發需要多年時間,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成功。

支援星際旅行項目

史蒂芬-霍金認為,在一代人的時間内,人類有可能通過派遣微型飛船前往另一個恒星系統。這些飛船将飛行數萬億公裡,比此前任何飛行器經過的距離都要遠。

星際旅行一直都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實作這一夢想面臨着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不過,霍金教授稱,夢想實作的速度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如果我們想作為一個物種存活下來,那就必須最終擴充到星空深處,”他說,“天文學家相信,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中,有相當機會存在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在圍繞着其中一顆恒星運轉。接下來20年裡,我們将從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獲得更多的資訊。”

“原則上,過去二十年以及未來的技術發展,将使(星際探索)在一代人的時間内成為可能,”霍金補充道。這個看似遙遠的夢想能夠在,并且必須在30年内成為現實,“沒有比恒星更加令人向往的了。把我們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脆弱的籃子裡并不明智,”他說,“地球生命面臨着天文事件,比如小行星或超新星的威脅。”霍金表示對尤裡-米爾納的“突破基金會”的一個星際項目表示支援。該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為那些政府官員認為目标太過宏大的科研項目提供資助。

探索宜居星球困難重重

"突破獎基金會"已經聯合了許多科學家組成專家組,對開發在一個世代内前往另一恒星系統的星際飛船,并将資訊傳回地球的可能進行分析。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統位于40萬億公裡之遙,利用現有技術需要約3萬年才能到達。

專家組的結論是,如果有再多一些研究和技術發展,人類有可能開發出将旅行時間縮短到30年的星際飛船。上司該項目的皮特-沃登(pete worden)博士說:"我甚至在幾年前還說過,以那種速度前往另一顆恒星是不可能的。”他是"突破獎基金會"的主席,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前主管。

“但是,專家組指出,由于技術的發展,這個概念似乎開始變得可行,”沃登補充道。這一設想的内容是減小飛船的體積,直至相當于電子裝置中一枚晶片的大小;将一千個這樣的迷你星際飛船發射到地球軌道上,每一艘飛船都具有一張太陽帆。

在建造能前往其他恒星的飛船之前,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包括将錄影機和各種裝置及傳感器縮小,使其能置于晶片大小的空間上;開發足夠強韌的太陽帆,能經受數分鐘高強度雷射的照射;尋找将新恒星系統的圖檔和資訊傳回地球的方法等。

倫敦大學學院米拉爾太空科學實驗室的安德魯-科茨(andrew coates)教授表示,他同意這一項目非常有挑戰性,但并非不可能。“要解決諸如太空輻射、塵埃環境、裝置敏感性、高能加速雷射與地球大氣層的反應、太空飛船穩定性和供能等問題,會遇到非常大的困難,”他說,“但這是一個值得一探究竟的概念,看看我們是否能在一生時間裡真的到達另一個恒星系統。”

太陽帆就像船帆,隻不過推動力來自陽光而非風力。來自地球上的高強度雷射可以給每張太陽帆有力的推動,使它們的速度達到20%光速。這聽起來很像科幻小說的内容,但尤裡-米爾納相信,這一概念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并且在我們這代人的生命裡就能實作。“人類的故事就是由偉大的跨越組成的,”他說,“55年前,尤裡-加加林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人。今天,我們正在準備下一個偉大跨越——前往其他恒星。”尤裡-米爾納的父母便是用尤裡•加加林的名字為他取名。

據介紹,俄羅斯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推出了一個預計耗資1億美元的研究項目,主要内容是開發計算機晶片大小的“星際飛船”,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也對該項目提供了支援。

不到1年前,米爾納還宣布過一個為期10年、耗資1億美元的項目breakthrough listen。這一項目的内容是監控射頻信号,探索宇宙中可能的生命迹象。

實體學家霍金開通微網誌 一天粉絲近兩百萬

史蒂芬霍金_stephenhawking

2016-4-12 10:12

greetings to my friends in china! it has been too long! i last visited china in 2006 when i took part in a physics conference in beijing. it was an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 my first trip was in 1985 when i travelled across your remarkable country by train. in my physical travels

4月12日,英國著名理論實體學家史蒂芬-霍金開通了個人微網誌。在微網誌上,他向中國網友問好,并表示将在社交媒體上與中國使用者交流心得。

4月12日上午10點12分,霍金正式釋出了第一條微網誌。截至今天淩晨0點02分,霍金教授的微網誌粉絲逾191萬,微網誌被轉發超31萬次。根據其微網誌基本資訊顯示,該微網誌的注冊時間是2016年3月23日。此外霍金微網誌由霍金團隊以及社交媒體公司stradella road共同管理維護,落款sh的内容均來自于霍金教授本人。

4月13日上午8點08分,霍金再次釋出微網誌宣布了"突破攝星"項目。

霍金微網誌原文:

我在紐約向中國的各位問好!在紐約城的一号樓觀景台,我和尤裡·米爾納啟動了“突破攝星”計劃 (breakthrough starshot),馬克·紮克伯格也加入了該計劃的董事會,為“突破攝星”助一臂之力。

在一代人的時間内,“突破攝星”旨在研發出一台“納米飛行器” —— 一台品質為克級的自動化太空探測器—— 并且通過光束把它推動到五分之一的光速。如果我們成功的話,這個飛掠任務将會在發射後二十年左右到達半人馬座阿爾發星,并發送回來在那個星系中發現的行星的圖檔。

愛因斯坦曾經幻想在宇宙中乘着一道光線飛馳,這個思想實驗為他的狹義相對論奠定了基礎。一個多世紀後,我們有機會可以達到光速的一小部分:一億英裡每小時。隻有通過這麼快的速度,我們才有希望在人類的時間尺度内到達那些恒星。

這個項目耗資巨大,雄心勃勃地希望探索人類創新和工程學的極限。能參與這樣的項目,非常令人興奮。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4-14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