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大家好!我是車品覺。

我從6歲開始就喜歡看風水;13歲開始就跟着我家人瘋狂的學習看風水。因為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先知!

我心目中的先知,是表現得我先比别人知道很多事,而不是神話傳說裡面的那種先知。

我覺得哪怕就早三秒鐘比别人知道得多一點,這都能産生價值。可惜的是,我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才知道,原來算命和風水都是大騙局。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那時我開始意識到,中國社會裡最大的騙局,就是用一個非常小的樣本資料,來試圖判斷每一個人未來的命運。這是不可能的,不管哪一個術數名家,他一生能看的房子風水都是有限的,沒有辦法完全概括整體,樣本資料搜集量其實還不如現在的傳感器呢!

還好的是,在我三十多歲時認識了一個新的朋友,它叫資料。我開始愛上了資料,成為一個沒有資料不能活的産品經理。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其實我愛的是資料所能帶給我們的洞察力,希望我們能用資料來産生一個更好的決策,這個決策可能是為了我們未來的人生,可能是為了讓公司有一個更好的方向。

是以獨立的資料沒有意義的,我們要的是能跟場景結合、産生能量的資料,它可以給予我們新的洞察力,可以給予我們決策判斷。

每次看到公司裡搜集的一個新資料,我必然會問一個問題是what’s this business?每一個business都必然有自己的formula。一個企業要活得夠長,一定要找出它先天的動力,一定要找到它先天的競争力,不能隻是短期賺一點小錢。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我認為資料其實像一條供應鍊。供應鍊的意思是,不用再每個人都從龐大的資料底層開始清理、“挖出金礦”,然後自己再使用,這是非常沒有效率的事。就像今天從杭州到上海,沒必要每個人都建一條公路。

在資料的世界裡,我們需要協同,把整體聯系在一起,那麼也許别人備援的資料,卻正好是你想要的“金礦”。

但現在我們的資料隻是分享經濟中最底層的東西,在我們用來決策時是還沒經過加工的原材料。

我在公司裡花了五年時間,做了很多的鋪墊,以便更簡單地應用資料。從前我的資料産品可能隻有五十個人用,到今天可能每天有一萬個人用。

隻有當資料能成為整個公司裡的“陽光與空氣”這種無處不在的資源的時候,才能讓每個人都知道怎樣利用資料做更好的決策。我們做的事就是提供工具、提供資料,讓懂商業的人去使用。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當我們要把一個國家變成一個大資料的國家,當我們要把一個公司變成一個大資料的公司,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需要改變很多習慣做法,等于每個人都還在拍腦袋做決定的時候,突然我跟你們說試試用資料來看吧。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中國企業今天很喜歡用一些急躁的資料方案,就像小孩感冒時,父母到醫院直接要求挂吊瓶打點滴。從甲方到乙方都喜歡拿着原始資料,要求資料公司直接做一個定論出來。但是我們卻會發現,很難達成這樣的結果,因為大資料的關鍵是不是“大”,而是“全面化”。

是以有人說今天的大資料是忽悠,但我可以解釋,主要的原因是它還沒工程化,還沒實作服務化。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最近有一些公司,包括美團、滴滴都不斷有人找我,說品覺你能不能告訴我怎麼建設一個公司裡面的智能體系?

我覺得這些公司的ceo開始知道,一個公司需要用好的資料體系來推動發展,比如資料産品如何工程化、如何創新,隻有這樣才能算是以資料驅動的公司。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當下企業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我覺得是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還不會使用資料。

google這樣的公司既會産生資料也會使用資料,擅長使用資料成為他們的核心競争力。但以前也許隻是一家google知道資料的重要,明天可能是一千萬家的公司知道資料的重要,而你的公司沒有學會使用資料的話就會脫節,不能再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從資料分析産生未來的洞察力,成為企業核心的競争力是必然趨勢,但中國有很多的公司還沒有資訊化。尚未資訊化的公司何談資料化?是以中國的中小企業應該趕緊追上資訊化的趨勢,資訊化是資料化的前提。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最近我看到一個報告,談到2018年後我們的社會将發生什麼事情。其中一個是每家公司都會使用大資料來幫助營運。比如有一天你不會再奇怪,公司為什麼叫每個員工都佩戴一個可追蹤工牌,因為監控人已經不再是老闆,而是機器人。

這不是開玩笑,前幾天我在一家在中國有900家連鎖店的公司演講,談怎樣把智能化的攝像頭與電腦連接配接,統計進場顧客情況時,老闆一點都不感冒;

但當我說到利用這種連接配接,可以實時監控900個店的員工時,他突然跳起來說:“這是一個戰略性項目!我過去坐在辦公室裡面,他們玩微信我都不知道,現在有了這個我就知道了!”是以管理一個企業時,大資料會起重要作用。

現在讓我們談談如何定義未來。比如今天你們五點鐘離開辦公室的時候,站起來那一秒鐘,有一個餐館給你發訊息說:“到我們餐廳吃飯打八折。”它能猜到你坐在這裡3個小時,現在是站起來準備去吃飯了,這就是他們所推測到的未來。是以我講的未來其實是一個next,你下一步做什麼,短到幾秒鐘也算未來,是吧?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或者我這種職業生涯中的趨勢判斷也算。早年我離開彙豐銀行,自己去做網際網路創業,到網際網路泡沫時每個人都在離開但我還在堅持,後來我進了ebay,發現電子商務的關鍵是資料,而做資料怎麼可以不去最多資料的公司裡面去玩呢?最後我去了支付寶。無論是對将來十年、五年、三年的判斷,還是對下一秒鐘的判斷,都可以算是對未來的判斷。

當然,未來你會發現,沒有一家公司不是資料公司,沒有一個産品不是資料産品,你會發現連喝水的杯子都是資料産品,因為它會回流資料告訴你的iphone,統計你每天喝了多少杯水,而這個東西會不會影響你的睡眠。

沒有一個人類不懂用智能機器,來把自己變成一個機器人。

應用的無限化,資訊的無限化,将會導緻人類智能化,這些都是我們看見的未來。

如果說,我這五十年裡還活得不錯,工作上得到很多好處,那是因為别人的決策都在我的資料裡。比如當我的分析師跟ceo講ppt的時候,我就會在旁邊看着,搜集ceo的資料,包括他什麼時候寫東西,什麼時候搖頭,這種資料我會記住。

然後跟我的分析師說:“你知道嗎?ppt裡面哪一個點,老闆是重點聽的”。當别人的決策就在你的資料裡,你當然會比他先走一步,成為先知。

但是我今天已經到了一個知天命之年,感覺資料并不是一切,是以我覺得不是說當人家決策就在你的資料裡,這個地球就會變得更棒。

用資料來競争,還是用資料來利他,是不一樣的。前者必須要有對手和對策,後者則認為,這個世界不是零和遊戲,我們要一起來用資料讓世界更美好。

用佛家的說法就是自利利他,當每一個人都能想到自利利他的話,這個地球就會變得更有愛,更好。

好,謝謝大家!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點選圖檔可閱讀

車品覺:對于大資料未來趨勢的判斷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車品覺:ceo們關心哪三個資料

阿裡副總裁車品覺:無資料不成活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3-02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