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邊緣能夠逃逸出少許物質,是以霍金提出了一系列迷人而複雜的黑洞新理論。他提出品質等同于一座山的“迷你”黑洞,聲稱它能夠以一千萬兆瓦 特的速率散發出x射線和伽瑪射線,這足以為全世界供電了。不過,我們首先需要找到一個如此微小的黑洞并利用其能量,同時使它不至于毀滅我們。
霍金解釋道,在黑洞出現時,一對虛粒子中的一個可能會掉落其中,而另一個被抛棄的粒子(或反粒子)要麼将随之而去、要麼會作為輻射逃離出來。霍金之前已經發現,黑洞會創造并噴射粒子及輻射,其溫度與表面引力有關、和品質成反比。舉例而言,品質相當于太陽的黑洞會以極低的速度射出粒子,使其幾乎無法被探測到。霍金說:
像山那樣大的黑洞能夠散發出x射線和伽瑪射線,速率為1千萬兆瓦特,這足以為全世界供電了。不過,“迷你黑洞”的利用會比較容易。你不能将其置于發電站裡,因為它會穿透地面、掉落到地球中心。如果我們擁有這樣的黑洞,唯一的儲存方法就是讓它繞地球運作。
霍金表示,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搜尋迷你黑洞,但卻無功而返。他提出,我們或許能夠在額外次元的時空裡制造微型黑洞。
根據某些理論,我們所經曆的宇宙不過是十維或十一維空間的四維表面。我們無法看到這些額外次元,因為光線隻能通過我們的四維宇宙,無法通過它們。然而,引力能夠影響額外次元,那裡的引力會更加強烈。是以,在額外次元形成小黑洞會更加容易。
我們或許能通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觀察到霍金教授的理論。在那裡,某些碰撞或許能夠産生微型黑洞,而我們能夠輕易識别微型黑洞的粒子輻射模式。
去年,霍金表示黑洞并非“永恒監獄”,資訊能夠從中逃離。如今,他又拓展了這一理論,表示答案就隐藏在黑洞視界的零能量粒子(或“軟毛”)裡。
使資訊傳回到黑洞外的機制是這樣的:事件視界處的粒子由光子和引力子構成,它們是光能和引力能的亞原子資料包。這些量子粒子的能量非常低(甚至為零),它們能夠捕捉并儲存落入黑洞的粒子資訊。這意味着,哪怕掉入黑洞的粒子徹底玩完,它們的資訊依舊徘徊在黑洞的邊緣,就位于這種“軟毛”之中。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2-10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